雨後的田壩,或者花園地上總會出現很多小蝸牛,小時候可以蹲著看蝸牛幾個小時,淘氣一點的熊孩子,會把蝸牛用石頭砸碎,雖然蝸牛算是害蟲,但這樣做還是有些殘忍。也不是所有蝸牛你都能踩碎,印度洋海底有一種深海蝸牛,號稱海底「鋼鐵俠」,去弄它,碎的可能是你。
這種蝸牛是2001年在印度洋海底2000多米深的熱泉口被發現的,但是2015年它才有了正式的名字,鱗角腹足蝸牛。這種蝸牛含鐵豐富,還帶有磁性,把兩隻鱗角腹足蝸牛靠近會互相吸引到一起。蝸牛的鐵也不是肉質中的,而是來自於它們的外殼,由於它們生存在海底熱液噴口處,這些噴孔會不間斷的向外噴射富含礦物質的熱液,裡面含有二硫化鐵和硫復鐵礦等,它們堆積在蝸牛的外殼上,給蝸牛形成了天然盔甲。
這種天然盔甲構造巧妙,它有三層,第一層是文石層,它直接保護蝸牛的軀體,第二層是糊狀有機層,具有散熱功能,第三層就是又硬又薄的保護層,保護蝸牛免受深海蟹類的捕食。鱗角腹足蝸牛可以說是有一層鋼鐵俠的戰衣,美國軍方就想利用這種蝸牛的奇特構造來設計一種新型軍用裝甲。
由於深海壞境惡劣,資源窘迫,所以鱗角腹足蝸牛不太需要視力,它們沒有眼睛,也沒有交接期,頭頂兩根觸角用來探路,跟陸地蝸牛不同的是,鱗角蝸牛的腹足無法完全縮回螺殼,它的腹足比較大,像一層鱗片盔甲。
這麼剛硬的物種如今也成為瀕危動物啦,因為它目前只被發現於印度洋的三處深海熱液噴口處,而其中兩處熱液噴口都面臨著深海採礦活動,如果採礦行為真從2020年就開始,鱗角腹足蝸牛便將失去棲息地,因為深海採礦而瀕危,看來再硬的種在人類面前也不值一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