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一到,到處都是一派秋高氣爽的景象,空氣也特別通透。這麼好的季節,正是看星星看月亮的好時候。上次博物課堂,我們跟大家聊了聊世界各地的天文臺,給大家展示了觀察星空的地方。這回我們具體點,說說觀察的工具——望遠鏡。
光學天文望遠鏡是最普通的天文望遠鏡。這種望遠鏡利用鏡片將光線進行折射、反射,讓人們看清遠方的物體。它觀測的主要是可見光及少許紅外線和紫外線。作為「老前輩」,光學天文望遠鏡的技術仍在不斷革新。
美國帕洛瑪天文臺內的海耳光學望遠鏡
攝影:解仁江
肉眼凡胎的我們,使大勁最多也就能看到6000多顆星星,而如果藉助一架口徑15釐米的光學望遠鏡,就能看到上萬顆星星。當然,望遠鏡的口徑也不能太大,一是不方便移動,再有就是穩定性差,只能放在天文臺裡了。
美國威爾遜山天文臺內的胡克光學望遠鏡
攝影:解仁江
光學天文望遠鏡主要觀測的是可見光,但其實人眼能見到的光,只是自然界各種電磁波當中很小的一部分。很多天體發射出的信號頻率都不在可見光的範圍內,所以光學望遠鏡就派不上用場了。
好在,科學家研究出了射電望遠鏡,它接收的都是頻率低於可見光的電磁波。這樣,即使那些天體發出的光不在可見光波段內,或者發出的可見光很微弱也照樣可以觀測到。
澳大利亞帕克斯64米射電望遠鏡
攝影:解仁江
無論是光學望遠鏡還是射電望遠鏡,都有它們的局限性。首先,使用光學望遠鏡需要遠離光汙染,不能讓其他光源影響到它;再有,下雨、空氣差的時候也會嚴重影響觀測效率。射電望遠鏡雖然不用擔心天氣影響,但電臺、電視和手機等設備發出的各種信號,會嚴重幹擾它們的正常工作。
其實除了文中介紹的兩種望遠鏡外,還有很多其他的望遠鏡。本周日下午四點,我們繼續邀請知名天文科普作家解仁江老師,請他給我們講講關於天文望遠鏡的有趣知識,感興趣的朋友記得收聽。
主講人介紹
解仁江
牧夫天文論壇創辦人,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外籍會員。知名天文科普作家,曾在《中國國家天文》、《天文愛好者》、《博物》等媒體發表多篇科普文章。
望遠鏡中觀宇宙
9月20日(周日) 16:00 - 17:00
博物課堂直播間
參與方式
或點擊本文結尾「閱讀原文」
更多講座信息,請關注:
【博物課堂】微信號:bowuketang
本期獎品
本次獎品是博物小館原創《萌之屋》100片拼圖一份!
【認真聽課獎】
講座最後,主持人將發布一個跟講座內容有關的問題,請在博物課堂公眾號回復答案,前兩位答對的同學將獲得獎品。
Q
A
直播間服務商需要您的頭像和暱稱以方便與主講人互動,請放心授權,授權不會洩露頭像和暱稱以外的個人信息。
Q
如何才算報名成功?講座前會有提醒嗎?
A
點擊進入直播間,看到主持人發的消息,就說明您報名成功了~~ 進入後,點擊左上角「直播間」關注博物課堂直播間,即可在講座開始前15分鐘左右收到提醒。
Q
錯過了講座怎麼辦?
A
與微信群講座不同,直播間的講座消息是一直保留的,講座結束後,您可以隨時進入直播間收聽回放,只是不能和主講人互動了。
微信公眾號 博物課堂每周更新:
(也可在公眾號底部菜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