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科幻電影,我們看到過的所謂的「未來的人類」的模樣,令很多人啼笑皆非。科學的基礎總是建立在猜想與假設,並且不斷被證實,首先我們在生活中嘗試來猜想人類進化的模樣,到底是怎樣一種形態。
首先在科幻電影中看看人們對於未來人類的猜想。
很多科幻作者都會把「未來的人來」構想成頭異常巨大,身體瘦小。這種未來人類的構想似乎也被大眾已經接受,在很長一段時間主導了現代人類對未來人類的猜想。
H·G·威爾斯在早在1893年就寫過一本《百萬年的人類》,其中的未來人就是這樣一種除了腦子哪都發育不良的樣子。
對於這種未來人類的猜想,為什麼是這種形態,其實原因並沒有想像如此複雜。很多科幻作家和藝術家狹隘的認為未來的人來作為一種高智慧的生物,應該是高級智慧物種,腦力勞動更多,體力勞動更少,所以就是頭大,身子小的藝術猜想。
這種猜想其實就是用進廢退理論。什麼是用進廢退理論?一個物種後天生活改變的生物性狀能遺傳給後代,所以某個性狀用得多,就會在世代累積中強化;反之用得越少,就會在世代累積中退化。例如,長頸鹿為了吃到高處的樹葉,脖子會越來越長,然後他就會不斷地伸長脖子,脖子會越來越長,然後這種後天形成的優勢會繼續遺傳給下一代。所以說用進廢退的原則就是「個體的生活方式決定進化方向」。
用進廢退這種理論,僅僅是進化論的一種簡單的雛形,很明顯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論。
現代生物學已經明確,後天獲得的性狀不能遺傳給後代,進化來自可遺傳性狀被自然選擇定向篩選,即所謂「適者生存」。
綜述所說,科幻電影還有藝術創作者所猜想出的「未來人類構想」只是沒有任何依據,不堪一擊的空想。
然而這些科幻構想的支持者也會提出,儘管用進廢退是錯誤的學說,但更發達的腦子能應付更複雜的思考,更瘦弱的軀體能節約額外的能量,這樣的構造在未來文明中「顯然」具有適應優勢,為什麼就不能認為經過適應選擇,人類同樣會變成這個樣子呢?
很多人把「適應」簡單理解為「有用」,本文稱之為「有用論」它的確可以解釋很多既有的宏觀性狀,但在分析具體的進化歷程時就會令人困惑於「犄角那麼有用,為什麼獅子沒有進化出犄角?」、「翅膀那麼有用,為什麼人沒有進化出翅膀?」、「機關槍那麼有用,為什麼犀牛沒有進化出機關槍?」。
「有用論」認為是「生物對性狀的需求」決定了進化的方向。這在當代幻想藝術中也有充分體現,比如上世紀末的概念設計非常流行把各種生物的厲害性狀一股腦安在一個動物身上。
這兩隻全能獸,幾乎包含了所有生物的性狀,雜揉了老虎和麝牛,同時有野豬的獠牙和羚羊的角。這似乎是無懈可擊的生物進化,但是現實中我們從未見過這樣全能的物種。
對於進化論來講,人類和普通的動物並不能同時適用。現代農業提供了充裕的糧食,現代工業提供了富足的物資,現代醫學提供了有效的治療,凡現代社會所及之處,幾乎所有人都能健康活到生育幾個後代的年齡,先天性狀已經沒有提高生存成功率的餘地了。
是的,與其它生物不同,人在一生中能夠養育多少後代根本就不由「有用論」決定,而是教育水平、經濟環境、社會地位乃至思想文化、政府法律等等後天因素決定了一個人的擇偶標準、個人魅力、生育意願、撫養能力。特別是在現代文明所及之處,沒有人在婚姻上享有特權,也沒有人在婚姻上低人一等,我們無法認為身懷怎樣的DNA序列就能在現代社會製造更多的後代。哪怕有了必生雙胞胎的基因,也只會令婦女主動減少生育次數,最終決定子女數量的還是社會文化和技術水平帶來的後天影響。
那麼簡單的舉幾個例子,比如說下圖。
如果這個男人,說想要娶你,哪怕他的性狀再不好,相信很多妹子都會考慮一下。甚至是男同胞也會猶豫一下吧。
這個按照目前人類的審美,進化的角度可以說很優秀了,你如果想嫁給他,你也會要打聽一下他的麼工作、學歷、家庭背景吧。
總而言之,既然沒有DNA序列能提高人類的生存成功率和繁殖成功率,就沒有新的性狀會在人群中出現、擴散、發展。我們大可以勇敢地說,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在現代文明所及之處,人類在生理上的適應性進化已趨於停止。
所以這麼說,人類的形體性狀的的進化已經完全趨於停止,未來的幾萬年,或者幾百萬年,未來人類的形態不可能會像電影或者科幻作品那樣。
但是人類就不會進化了嗎?答案是肯定會進化,那又是另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了。
如果感覺文章可以,就點擊一下關注吧,我會定期更新更好的科普文章,謝謝。
更多相關資料請關注wei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