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秋,北京的故宮裡發生了一樁怪事。
此時剛剛入秋,天氣悶熱,似乎正醞釀著一場大雨。
故宮裡依舊遊客如織,午門外的廣場上更是擠滿了拍照留念的遊客。
正當遊客們正在興致勃勃地遊覽的時候,天空中「轟」地響起了一聲悶雷。
電光過後,有一名圍在宮牆的遊客開始尖叫起來,引得眾人爭相看過去。
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眾人在宮牆上看到了震驚的一幕——
只見紅色的宮牆上,竟然出現了一排正在行走的宮女的身影。
據說,許多遊客當時就被嚇懵了,甚至有遊客反應過來後拿相機拍攝了一張照片。
這起事件傳聞甚廣,也是著名的中國十大靈異事件之一的「故宮靈異照片事件」。
很多朋友對這個都市傳說都不陌生,由于越傳越廣,越傳越玄乎,前兩年故宮還曾經專門就這列故宮靈異事件的傳聞做過闢謠,甚至網上還有很多專門就此事件的科學分析和現象解釋。
其中流傳最廣的一種解釋是,因為宮牆中含有四氧化三鐵,而閃電很有可能會將電能傳導下來。如果這時碰巧有宮女經過,那麼此時的宮牆就相當於具備了錄象帶的功能。
這種說法曾經在一段時間內也被很多學者接受,動畫片《海爾兄弟》裡就有一集,主角一行人來到復活節島,結果見到了千年之前的幻象,最後給出的解釋也是這種說法。
不過,這種說法的源頭,其實是來自於一部拍攝於1981年的國產科幻電影。
影片被公認新中國第一部科幻恐怖片,至今是很多人記憶裡的童年陰影之一!
本期「被遺忘的國產類型片」,讓我們來回顧這部拍攝於39年前的科幻電影。
《潛影》
1980年,上影廠拍攝了科幻片《珊瑚島上的死光》,引發轟動。
在那個國內科幻文學都處在萌芽的年代裡,該片的出現可謂填補了國產科幻的空白。
影片上映後,賣座率高達95%,並直接推動了八十年代國內科幻文學的熱潮。
兩年後,這部《潛影》上映,該片的故事更加先鋒,主打恐怖驚悚元素。
故事要從寧王府的傳說開始講起。
清朝末年,寧王府有位福晉,名叫那顏氏。
相傳她是有名的才女,能詩善畫,精通音律,非常得寵。
可她的命運卻非常不幸,被寧王發現與人有私情,最終被處死。
然而那顏氏死後,她在王府內居住的「水月軒」,就出現了鬧鬼傳聞,因此被荒廢。
解放後,寧王府被改造成博物館,唯獨水月軒沒有對外開放過。
某個雷雨交加的夜晚。
值夜班的是博物館工作人員盧亦華,恍惚間,她聽到水月軒內傳來一陣聲響。
於是,她打開水月軒被鎖著的門,進入荒廢多年的小院。
院中滿是枯草蛛網,窗戶被風吹動不斷開合,伴隨著電閃雷鳴,說不出的詭異。
盧亦華大著膽子來到水月軒的廳內,恰好一道閃電,照亮整個院子。
此時,大廳的牆壁上居然出現了駭人的一幕——
只見一個清代王妃的影像出現在牆上,旁邊還有一個身著雨衣的黑影。
盧亦華被嚇得發出了一聲悽厲的慘叫。
之後,她將這件自己遇到鬼影的事情,告訴了女同事羅敏。
羅敏有個哥哥叫羅捷,是當地公安局的偵察員。
羅捷深受唯物主義教育,對於鬧鬼的說法自然不信,但卻產生了好奇。
秉著一個公安人員強烈的責任感,他決心調查此事,揭開"王府鬼影"之謎。
飯桌上,羅捷正和妹妹、妹夫說著話,家裡的電視突然了沒了信號。
等了好一會,電視才恢復信號,電視臺插播了一條新聞簡報:
報導中說今年是太陽黑子活動最劇烈的一年,剛剛由於太陽色球的一次爆發,影響了地球上的電磁信號,導致電視信號出現了中斷,請市民朋友不要驚慌。
不久後,寧王府博物館舉辦文物展覽。
盧亦華的父親是著名的歷史學家,帶著很多外國學者一起前來做訪問交流。
盧亦華在一旁為他們解說寧王府歷史,正說到寧王福晉那顏氏的傳說。
盧亦華突然醒悟到,眼前的那顏氏畫像,與自己那天晚上見到的鬼影一模一樣。
盧亦華頓時感到內心一陣恐慌——
難道自己見到了那顏氏的鬼魂?那個黑影又是誰?
見到盧亦華最近經常魂不守舍,同事羅敏提出幫盧亦華介紹對象。
而介紹的正是做警察的哥哥羅捷,但其實,盧亦華心裡已經另有所屬。
她喜歡的人名叫肖凌,是當地圖書館的一名管理員。
那時候盧亦華每天都要去公園背英語,偶然的機會,她注意到了一個跑步的年輕男人。
對方每天都來跑步,不僅風雨無阻,而且每回跑到公園都會向別人問時間,再跑回去上班。
有一次公園裡沒別人,他就向盧亦華問時間,見盧亦華讀英語,還指出了她發音的錯誤。
盧亦華這才發現,一個連手錶都沒有的怪人,居然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
從那以後,盧亦華逐漸與對方熟絡起來,得知他叫肖凌,是圖書館的工作人員。
雖然只有初中學歷,可硬是靠著自學成材,學會了三門外語,
私下裡還熱愛科學研究,正在研究某種神秘儀器,為了籌錢才賣掉了手錶。
越談下去越覺得欣賞對方的才華,盧亦華對肖凌心生好感。
可奇怪的是,肖凌得知盧亦華在博物館工作後,卻似乎對寧王府鬧鬼傳聞更感興趣。
同事羅敏就曾見到,肖凌帶著一個陌生男人一起,想要偷偷摸摸溜進封閉的水月軒。
盧亦華想要問肖凌到底在研究什麼,可每次肖凌都是支支吾吾不肯說明。
後來她去圖書館還書,從肖凌同事那裡得知,肖凌對這類鬧鬼事件非常著迷。
用同事的話說:這人就是個神經病!
如此一來,盧亦華也對這份感情搖擺不定。恰好在這時,同事羅敏又天天催著她去和自己的哥哥相親,盧亦華推脫不過,只得先答應下來。
另一邊,羅捷對寧王府鬧鬼事件展開了調查。
他先從那顏氏的生平經歷開始入手調查,遂來到圖書館,借閱相關歷史書籍。
可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告訴他,那本叫做《水月軒秘史》的書,最近天天都有人借。
羅捷查看了借閱人記錄,發現了肖凌與常文虎的名字。
回到家後,妹妹羅敏已經把相親對象盧亦華約到了家裡,給兩人創造機會。
然而羅捷是個鋼鐵直男,根本不知道如何跟女孩開口,想了半天問出一個問題:
你在寧王府見到的鬼是什麼樣子的?
不用猜,這場相親,註定是不歡而散。
回到家後,盧亦華身心俱疲,自從那天見到鬼影后,她就憂心忡忡。
盧亦華的父親得知女兒的心事後,做了大量的調查,查閱了那顏氏生平。
根據記載:
那顏氏原是滿洲貴族,因為自小才貌雙全,被家族安排下嫁給比她大很多的寧王。
寧王粗魯暴戾,兩人的婚姻並不幸福,而那顏氏在嫁給寧王前,有過一個初戀情人。
對方是寧王的外甥,名叫常思德,是支持戊戌變法的維新派。
靠著與寧王的親戚關係,常思德經常入府與那顏氏私會,後來還生下了一個孩子。
不久,維新派倒臺,常思德與那顏氏的私情也被寧王發現。
盛怒之下的寧王處死了那顏氏,那顏氏臨終前將孩子交給了常思德,讓他隱姓埋名帶著孩子逃走。
而那顏氏死的那天,恰好也是個雷雨交加之夜,從那之後水月軒就開始有了鬧鬼的傳聞。
之後,盧亦華的父親又查閱了很多資料,發現這種鬼影事件並不是個例。
在全世界很多的文物古蹟,類似於宮殿、古墓等地方都有發生,美國、埃及等都有相關記載。
又是一個雷雨交加之夜。
肖凌帶著朋友常文虎一起,翻牆溜進水月軒,想要做實驗。
可沒想到卻被羅敏發現,告知了自己的哥哥羅捷。
羅捷認為肖凌屢次進水月軒,有可能是想要盜取文物,於是對他產生了懷疑。
與此同時,對感情搖擺不定的盧亦華來到肖凌的家,當面問肖凌:
到底想來水月軒幹什麼?
肖凌只說自己在做實驗,要召喚出那個鬼影。
原來,肖凌是一位野生發明家,正研究一種儀器,試圖把鬼影呼喚出來。
這麼扯的說法盧亦華當然也不相信,可肖凌卻堅定地告訴她:
自己已經研究了很久,並計劃去附近山上的月巖寺做實驗。
那裡也有一幢有鬼影的牆,二十天後一定會有結果,到時候自己會把所有的事情告訴她。
可轉眼二十天過去,盧亦華卻沒有等到肖凌回來。
這天,羅捷帶著警察來肖凌家搜查,發現了常文虎的屍體,而肖凌卻不知所蹤。
經過現場勘驗,常文虎是被殺的,但現場兇器的指紋被擦去了,只留下一張手繪的水月軒圖紙,圖紙上有兩個人的字跡,經過辨認其中一人的筆記正是常文虎所留。
根據地圖推斷——
常文虎很可能是在找什麼東西,而東西就藏在水月軒。
羅捷認為肖凌目前殺人嫌疑很大,很可能是畏罪潛逃。
可盧亦華卻不相信,而羅捷其實對盧亦華產生了好感,於是對她曉之以理。
最終盧亦華說出了肖凌的下落,他目前在附近山裡的月巖寺做實驗。
羅捷趕到月巖寺,並帶著助手小梁一起,準備將肖凌帶回局裡調查。
在月巖寺,羅捷果然見到了肖凌,此時他正專心致志擺弄著一臺儀器。
羅捷問肖凌:到底想幹什麼?
肖凌回答:我想用這套儀器召喚出鬼影。
羅捷解釋了自己的捕捉鬼影的科學理論依據:
所謂的鬼影實際上是一種物理現象,因為王府宮牆上塗抹著赤褐石粉,其中含有大量四氧化三鐵,這種東西與原始的錄像磁帶很像。
如果是在大雷雨天氣,部分空氣導電,形成了電離氣體。此時有人經過這面牆,電離氣體在人體邊緣形成湍流,運動受到影響,再加上閃電照明,就會形成特殊的影像。
而肖凌研製的這臺儀器就是一套電磁捕捉攝像儀,可以捕捉到那些原始錄像。但是因為功率有限,現在還必須依靠雷雨天氣做輔助,所以他才對水月軒的鬼影產生好奇。
羅捷對於他的實驗說法自然不信,可肖凌卻說自己和常文虎已經研究這項實驗很久了。
肖凌一直在山上等雷雨天氣,並不知道常文虎已經死在了自己的家裡。
得知自己成為嫌疑人後,肖凌依舊不肯放棄實驗,請求羅捷能夠讓自己完成這場實驗。
可實驗還是失敗了。
因為研究儀器用的元器件很多都買不到,肖凌使用的一直是替代品。
之後,肖凌被帶回了警察局,他告訴了羅捷自己和常文虎的關係。
原來,常文虎一直資助自己做實驗,目的是通過召喚出鬼影的方式尋找一筆財寶。
而製造儀器花費很高,常文虎也負擔不起,曾向舅舅馮傑借過不少錢。
隨後,透過盧亦華的父親的調查,羅捷終於查清楚了常文虎與那顏氏的關係。
原來,當年與那顏氏私通的常思德帶著那名襁褓中的孩子輾轉逃到廣西,常文虎正是那顏氏的第五代子孫。那顏氏臨死前曾經留下一筆財寶,就埋在水月軒,希望常家的後人能取出這筆財富。
這個財寶的秘密一代傳一代,到常文虎這代,在他小時候父母就去世了。母親臨終前把兒子交給了舅舅馮傑撫養長大,並將這個秘密也告訴了他。
所以常文虎支持肖凌做實驗,就是想通過召喚出鬼影的方式,找到埋在水月軒的財寶的位置。
兩人已經實驗了多次,並分析了水月軒的布局,推斷出了財寶的位置。
可就在事情已經有了眉目的時候,常文虎卻神秘被害。
至此,羅捷終於想通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為了破案,羅捷決定幫助肖凌完成這場實驗,他幫助肖凌弄到了需要的元器件。
與此同時,根據圖紙上的指引,羅捷分析出了水月軒藏寶的位置。
隨即決定將計就計,用寶藏引兇手上鉤。
他讓博物館對外宣布明日閉館,要對水月軒進行整修。
兇手如果看到這個消息,肯定會擔心財寶被發現,而再次溜進博物館挖寶。
這天深夜,在科學院和公安部門的聯合布置下,肖凌開啟實驗裝置。
而一個穿著雨衣的黑影也悄悄溜進了水月軒,最終被警方守株待兔,給抓捕了。
這名黑影正是死者常文虎的舅舅。
他從常文虎口中得知了寶藏位置,為獨吞財寶殺死常文虎,並嫁禍給了肖凌。
最終,兇手伏法,而羅捷雖然做足一切準備,但召喚鬼影的實驗終究還是沒能成功。
影片最後,案件告破,肖凌和盧亦華也走到了一起。
儘管他的實驗失敗了,但他堅信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科學無法解釋的未解之謎。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部《潛影》的科幻元素其實極為有限。
整個故事架構基本上仍是沿用了《珊瑚島上的死光》的模式,以偵破懸疑片的類型來包裝科學幻想元素。片名「潛影」是攝影專業名詞,而科幻依據是大自然可進行錄音或錄像,片中從唯物角度出發,試圖用科學理論解釋「鬼」的成因,不乏對「自然錄影」等現象成因的探討,以及將研究結果應用於實際的情節。
較為可惜的是,影片仍然帶有那個年代國產類型電影的局限性。
一方面創作人員希望大膽嘗試更為商業化的類型片風格,劇情雜糅了科幻、恐怖、靈異、偵破等元素,設定上頗有噱頭。
但另一方面,影片將這個科幻恐怖故事的最後的主題落在了歌頌主角為了研究科學而無懼失敗的精神上的,多少有些滑稽和割裂。
影片的導演郭寶昌是八十年代國產類型片領域最重要的導演之一,處女作《神女峰的迷霧》就曾在八十年代引發轟動,這部《潛影》是他的第二部作品。對於年輕觀眾來說,郭寶昌最知名的作品無疑是他苦心孤詣多年創作的年代家族史詩劇《大宅門》。
影片的編劇計紅緒是作家出身,電影拍攝完成後,又將劇本改編成小說在報紙上連載。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故事靈感是根據一部拍攝於1948年的恐怖電影《十三號兇宅》提煉而成。
主演方面,女主角韓月喬、飾演肖凌的袁苑都是八十年代著名的演員,而本片中最大牌的無疑是演員遲志強。
《潛影》上映之後立即引起轟動,賣出了一百八十個拷貝,這個拷貝數,在當時是非常高的數據。根據當時文化部統計:《潛影》第一輪上映,就擁有五千萬的觀影人次。假如放到今天的話,可以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票房大片了。
然而片紅是非多,該片上映之後引發了評論界的爭議。
不過,當我們時隔三十多年後再重看這部電影,必須肯定這部《潛影》的先鋒性。
作為一部古早科幻電影,影片率先使用了當時國內電影少見的藍幕攝影,雖然僅有兩處鏡頭。另一方面,導演用黑夜、陰雨、詭異的畫面和音樂構築懸念氣氛,在懸疑和恐怖氛圍營造上,即使放在今天看,也有可取之處。
#老電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