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也曾在個人空間裡寫了一點所謂的2020總結,但我總感覺過去的365天僅僅通過300字來描述,少了一點真誠,況且那8760小時的流逝真真實實發生了,所以我想依據去年年初寫的2020計劃來詳細復盤這一年究竟能否找到一些真實的成長。
看起來是短暫的一年,但是好多事情的發展確實很難像預期的一樣,一方面是意志品質上沒有達到要求;另外一方面,預知未來的最大的價值不在於說能夠像預期一樣完全實現它們,更多的是協助找到個人找到方向。
那就從年度計劃的各個方面逐一復盤,重點還是寫下來在實踐這些過程中得到的認識和啟發。
一、運動
先從運動聊起吧,整個2020年度的平均步數應該是超過8000步的。(比較可惜的是微信步數是不支持查看年運動數據),加上一周1~2次的跑步及1-2小時的桌球鍛鍊。
一個今年看到的挺多的新聞,各種亂七八糟的疾病患病的患者都有年輕化的趨勢,主要原因大致兩種:熬夜、久坐。當熬夜成為一種文化在網絡圈子裡近乎被推崇時,需要知道這些輿論風向都不是你我造成的,順應還是逆風最後的代價都是由每個人獨自身體承擔。
對於運動這一點我的認識還是和以前一樣,運動其實就是一種意識。因為看了兩條猝死的新聞的人只會打雞血的運動早睡兩三天,隨後又把時間放在其他地方了。當你把它當做吃飯睡覺一樣正常,就不會覺得因為今天去運動了一下而沾沾自喜了,而它們也不會成為你的負擔。
二、營養輸入與內容輸出
再聊營養輸入與內容輸出。一個永遠成立的萬能定律是一個人的內容輸入速度遠遠小於他內容輸出的速度。就像這麼長時間沒有更新一樣,這段時間並沒有得到一些真正有價值的知識和見解。
對於上面這段話,我還有個想補充的點:我自身在更新公眾號時就有這個感覺,幾個星期才有可能想明白一件事或一件道理,狀態不好時可能很久很久沒有這樣的道理能夠產出。而那些依靠文字和視頻吃飯的博主需要的是穩定的更新,所以可以看出自媒體這個行業的殘酷。每個成功的大博主大都找出了適合工業化生產的模板,這樣方便不太消耗靈感的穩定產出作品,特別是美食博主一般高產。
當下能夠獲取資源的地方太多了,這裡我也不多說,文字就知乎,視頻就B站,僅僅這兩個網站就足夠研究,貪多反而適得其反。後面我會談談如何搭建獲取知識的工具框架。
談到輸入,個人覺得儘可能能夠留下學習的印記,我想了想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1、淺層:
I、電子書:劃線批註,寫下想法,偶爾翻看(參考微信讀書)
II、視頻交互:記住博主提到的一些觀點,思考這個觀點能夠被支持的理由,以及是對這個觀點持懷疑態度,還是將該觀點融入到自身的知識體系
III、pdf文檔與平板:這是最近實踐得到的一個挺實用的應用場景,使用ipad分屏即可實現。紙質書是我們與知識接觸最近的媒介,而電腦(搜尋引擎)則是對書拓展的最好工具,但一個矛盾的點是想要達到理論上的最佳效果,只能使用電子和紙質混合的學習方式,這樣來回切換其實實際操作下來效果並不好,上個月我意外發現了通過ipad分屏+瀏覽器的方式很適合對於pdf文檔的學習,一方面能夠通過電容筆還原紙質筆的手感,另一方面,對於文檔中的疑難處能夠第一時間得以解決。
2、深層:(僅針對視頻形式)
I、教學類視頻:根據視頻內容,系統做筆記,今年通過這種辦法學習了ps、python、Excel等。
軟體的學習。我的體會是這些工具類軟體必須要經常使用才能夠記住用法,還好有這些筆記的存在,下次再使用時拿出來調用就很好。這也是對付自己短暫的記憶力的辦法
II、觀點類視頻:根據視頻內容,寫出整個視頻的框架,並且試著將這個框架用自己的理解論述一遍,也拍成一個視頻(不需要華麗的剪輯技巧,真人對著鏡頭說話就行),今年疫情在家我使用的就是這種辦法,大概拍了有10來個視頻,對我來說,是一次蠻新鮮的嘗試。
存在網盤裡,也算是疫情回憶
對我來說,在學校上課的日子,一般只適合進行淺層學習,也有很多晚上只想刷一刷無腦的娛樂視頻,這些都影響了營養輸入的速度與質量,不過因為事先也想到了這些,使得這份年度計劃執行得更加真實和緩慢。寒暑假在家這種整塊的日子,還是蠻適合做一些這樣的深層的學習的嘗試的。
三、證書與投資
今年拿到的證書就兩個:初級會計證書和駕照。也都是在下半年開學之後拿到的,表現中規中矩吧。想要拿到的高中教師資格沒有拿下還是有點遺憾的,一方面是低估了高中數學學科專業的難度,準備不夠充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整張卷子考察了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三本書,短期突擊學完的可能性也不太大,好在在下半年這個學期堅持著把微積分這本書學完了,算是有一點小小的補償吧!
投資方面,因為今年年初得到父親贊助的一筆資金,正式開啟了投資之路。因為今年整個市場的資金供應量很大,這些資金相當一部分去了股市,即使今年雖然疫情爆發,整個市場的賺錢效應還是相當可觀。所以即使作為小白,也在這個狂潮中分得了一杯羹。前幾天核算了下,大致2020年收益率在15%左右,如果要我聊經驗,我只有幾個字說:
堅持價值投資,管住自己的手,多動腦思考各個產業的邏輯。
四、工具測評(搭建自己的工具整體系統)
為了讓效率更高,今年對於各類工具的搭配使用進行了長期的試錯與實驗。目前調整出一個適合擁有3臺設備的個人使用嘗試(手機、平板、電腦)。
下面我將從存儲、整理、組合、靈感四個角度來聊搭建工具整體系統。
1、存儲:
圖片存儲:百度網盤+電腦硬碟
文檔存儲:WPS文檔
百度網盤能夠自動同步用戶在各個設備下載到本地的圖片,所以當你想發現一張過往圖片找不到時,可以去百度網盤找找,特別是微信裡的圖片。(另外多說一句:百度網盤的會員能夠支持6臺設備登錄,並且免費用戶含有2T空間,也可以把我前面提到的自己拍攝的視頻存儲在裡面;除了百度網盤下載速度有點拉胯以外,百度網盤還是網盤中最好用的)
另外一些重要、有意義的圖片放在電腦裡存儲更安全
2、整理
一般整理:石墨文檔
重要整理:印象筆記
無論是前面提到的淺層學習還是深層學習,前面提到的印記就是筆記。為此,我個人是使用的兩個筆記軟體,電子筆記的最大好處是能夠多臺設備同步數據,同時對於想要列印的文件又能夠很快速列印出來。其中,石墨文檔可支持3臺設備登錄,印象筆記可支持2臺設備登錄。
文件夾裡又可以包含多個文檔、表格等,同時通過人為對文檔重要性分類,可以將一般性文件和重要性文件區分開,方便日後查找。
3、組合
這裡的組合指的是瀏覽器,為了區分開瀏覽器的作用,我使用了3個瀏覽器,讓它們分別各自獨立發揮作用。
谷歌瀏覽器:僅資料搜索
星願瀏覽器:一般性娛樂(主力瀏覽器)
QQ瀏覽器:工具類(滿足校方要求,如網課等)
這樣打開不同的瀏覽器就能夠很好區分開使用電腦的目的了,不一定說這樣做有無必要,但這樣分開對我來說操作電腦就很舒服。
4、靈感
2020年和同學、朋友經常提到的一個詞是大道至簡,想要追逐生活的靈感,一張空白的A4紙,一支筆足夠,2020年的很多文章都是在A4紙寫下大致行文邏輯和框架然後展開的,當然A4紙用途不僅如此,但就激發靈感一方面來說,A4紙絕對是激發靈感的最好工具之一。
五、興趣培養與過往回顧
今年新培養的一個愛好是數碼數據(機圈),最近在做的一件事情是對各大手機廠商的機型做一次整理,已經整理好了蘋果的產品線(因為蘋果的產品線相對更加簡單明了一些),而安卓廠商這邊機型太多,還需要一些時間來整理。這個愛好的入門也很簡單,最早是因為看了一些博主的視頻,從而激發了對於這方面的興趣,後來也會比較參數,甚至聊聊看法,蠻有意思的一個過程。後面寒假會陸續說說這些數碼知識。
一年又一年的過去,每個人都在這一年的過程中,丟掉了一些,放下了一些,又得到了一些饋贈。而那些長久堅持的習慣、愛好也請不要放棄他們;那些被收藏、被整理的資料也請不要遺忘他們;那些陪伴著你的人,也請好好珍惜!因為他們都在那裡等你!
2021年,加油!
2022年,一戰成碩!
圖片皆是秋冬季節的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