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賽季,廣東男籃在主教練杜鋒的帶領下,奪得了隊史第九個總冠軍,這是自杜鋒卸任中國男籃藍隊主教練後,首次帶隊就奪得冠軍,可喜可賀!廣東男籃的奪冠,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常規賽期間,對於運轉速度的提升,這裡就不能不感謝曾經的小外援德萊尼,雖然他的攻堅和終結能力差一些,但是卻不折不扣的發揮了球隊「變速器」的作用,正是他在常規賽期間,為球隊的「跑轟」球風奠定了基礎。新賽季,我們共同梳理一下廣東男籃各個位置上的人員配置。
人員變動:上賽季重點引進的孟鐸,回到了深圳男籃;引進蘇偉時的「添頭」刁成灝,上賽季出場時間寥寥無幾,休賽期轉會至福建男籃;上賽季通過選秀得到的,前山東男籃名宿紀敏尚之子紀祥,休賽期已離開廣東隊,現已成為濟南體校的教練。從青年隊提上一隊5名年輕球員:劉旭乘、張皓嘉、李英博、劉權標和方渭博。
五號位:這個位置壓陣的依舊是中國男籃的「大哥級」人物易建聯(1984年出生,211釐米,108公斤),以及上賽季重點引進的肉盾型中鋒蘇偉(1989年出生,212釐米,120公斤),這個休賽期升入一隊的年輕中鋒李英博(1999年出生,205釐米),易建聯的確好用,而且非常適合「跑轟」戰術,在高速運轉下,能提供強大的內線殺傷,搶下足夠的籃板,但是年齡因素必須要考慮了,千萬不能過度使用。蘇偉此前有傷,而且他更適合陣地進攻,阿聯不在場上時,頂一下還是可以的。李英博剛剛升入一隊,而且個頭偏矮,對位的如果不是強力中鋒的情況下,應付一下還是沒問題的。而且,擁有大前鋒屬性的曾繁日和減重後的萬聖偉,也可以客串一下,分擔一點阿聯的壓力。
四號位:這個位置由任駿飛(1990年出生,203釐米,95公斤)、曾繁日(1996年出生,206釐米,102公斤)和萬聖偉(1994年出生,201釐米,125公斤)擔任,任駿飛是當仁不讓的主力隊員,他在攻防兩端,都能貢獻不少的得分和籃板;曾繁日兼具四、五號位兩種屬性,除了作為四號位的主要輪換球員,還可以頂到五號位上去,而且效果都不錯;萬聖偉在減重後,新賽季將出現在四號位上,雖然高度吃虧,但依然可以憑藉力量,贏得一定的上場時間。更重要的是,如果易建聯和蘇偉都不在場上時,廣東隊完全可以排出曾繁日和任駿飛的矮個內線組合,雖然放手時高度吃虧,但是進攻的速度絕對加快一檔。
三號位:這個位置是廣東隊優勢最為明顯的,前國家隊長周鵬(1989年出生,206釐米,80公斤)、強力外援威姆斯(1986年出生,198釐米,92公斤)和超級新人杜潤旺(1999年出生,201釐米,95公斤)、王薪凱(1995年出生,196釐米,80公斤),休賽期又從有劉旭乘(1999年出生,201釐米)、張皓嘉(2000年出生,200釐米)、劉權標(1999年出生,195釐米)等三人升入一隊,足以見得球隊在高速運轉之下,已經提前準備充足的得分利器。
二號位:這個位置由趙睿(1996年出生,195釐米,89公斤)和外援布魯克斯(1989年出生,196釐米,91公斤)擔任,二人都是砍分高手,只是身為外援的布魯克斯不在場上時,需要趙睿承擔更大的壓力,但是在廣東的戰術體系下,攻堅的重心在三號位的身上,趙睿只需要做好三分線外的傳導球,以及伺機投籃即可。
一號位:由胡明軒(1998年出生,191釐米,78公斤)、徐傑(2000年出生,183釐米,73公斤)和剛剛升入一隊的方渭博(2000年出生,188釐米)擔任,失去了德萊尼後,球隊的速度實際上是有所下降的,因為三名國產控衛裡,沒人能替代德萊尼的作用,胡明軒的速度,在控衛中並不出色,徐傑倒是很快,但是畢竟經驗不足,在球隊的高速運轉下,很難做到球的合理處理,因此,如果廣東還想繼續使用「跑轟」戰術,這個位置就是重點改進的地方。
教練調度:杜鋒指導上賽季的變化已經讓人大感驚喜,本賽季針對對手的研究和針對,也需要提前制定應變對策。
綜上所述,上個賽季,從常規賽開始,廣東隊就建立了小球戰術,通過大量的人員輪換,保證球隊在場上的運轉速度,通過快速的推進,甩開對方的防守,在短時間內,造成小範圍內的多打少局面,結束進攻後,立刻回防或全場緊逼盯人,讓對手在廣東的頻頻輕鬆得分中,一點點急躁,導致進攻不順,而防守端無法跟上廣東的快攻(對手沒有及時在防守端輪換球員,導致在廣東大量的人員輪換下,越打越累),導致分差被迅速拉大,雖然球隊「變速器」德萊尼被中途換掉,但是此時廣東的球風已然建立起來。而經過了一個休賽期的調整,各隊一定都會仔細研究廣東隊的小球戰術,研究如何「掐死」廣東隊一號位球員的快攻傳導、推進,只要把這個位置限制住,迫使其速度減慢或失誤,對手有時間回防,且不用那麼的來回奔跑,就完全匹配得上廣東的場上強度,那麼廣東隊小球戰術的功效,至少就減小了一半功效。這一點,是注重快攻戰術的杜鋒指導,要提前做好準備的,就是在後場至少配備兩個持球點,讓對手的針對性防守不能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