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時間2020年8月24日下午3點,中國時間8月25日早上6點,Filecoin太空競賽啟動。我參與了太空競賽的一些測試工作,期間有一些不成熟的思考,總結下來,與諸君分享。
Filecoin 測試網獎勵計劃,是指Filecoin測試網絡上的礦工通過密封存儲空間來競爭四百萬FIL的獎勵。由於獎勵的標的是存儲空間(Storage Space),這個獎勵計劃也被稱為Space Race。由於Space Race又隱喻美國和前蘇聯在冷戰時期為了爭奪航天實力的最高地位而展開的競賽,因此Filecoin測試網獎勵計劃也被社區簡稱為「太空競賽」。
眾所周知,Filecoin的測試網大體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圍繞「時間」展開,主要是驗證複製證明的最快速度。第二階段圍繞「空間」展開,主要是驗證全網複製證明的最大容量。
太空競賽是Filecoin測試網真正意義上的二階段測試。
太空競賽經歷多次推遲才最終帶病啟動。在這期間,&34;都變成了&34;。
但我想說的是,好飯不怕晚,運維是關鍵。
一、重新認識和定位Filecoin
太空競賽開啟的同時,官方宣告主網也將在9月底上線。但主網都要上線了,Filecoin還沒有一個中文名字,而且我們也無法用一句話說清楚Filecoin是什麼。
Filecoin是什麼?Filecoin是另外一個PoW區塊鏈嗎?Filecoin參與者的期待又是什麼?
這個時候重新認識和定位一下Filecoin,對於眾多參與者可能更有意義。
一直以來,橫亙在區塊鏈和行業應用之間的鴻溝是可proof性。可proof性源自PoW的優美邏輯,但這個優美邏輯也禁錮了區塊鏈發展。因為除了PoW之外,人們還沒有找到更適合區塊鏈的可證明邏輯。
Filecoin在數字世界中找到了複製證明和時空證明。儘管歷經坎坷和艱辛,終歸是有所突破,似乎找到了一個替代PoW的可行路徑。
我們可以讚揚Filecoin在區塊鏈存儲方面的創新,但不能不看到PoW的本質是產生無意義的浪費算力。複製證明和時空證明本身無法區別數據的意義,那麼Filecoin作為另外一個基於存力PoW的區塊鏈,似乎又回到了2018年的原點。
對,姑且稱為「存力PoW」吧。
Filecoin為存力PoW而生,這是其安全性的基礎。礦工也都是奔著存力挖礦而來,並未考慮真實數據。
Filecoin為真實數據而生(Filecoin is for real data),Why在slack中多次申明這一點。為真實數據而準備的80%存儲檢索接單成功率,無論礦工如何反對,並未降低標準。
這就是Filecoin作為區塊鏈,其主要的內在矛盾。
有大佬呼籲,希望Filecoin做成技術的項目,而不是資金的項目。或許,做技術項目是&34;,做資金項目的才是&34;。這也可能是Filecoin項目的另外一層壓力所在。
弔詭之處在於,太空競賽本質是以存力PoW為基礎,以發單機器人模擬真實數據作為必要條件。孰輕孰重,看看投入即可。
二、經濟模型作為看不見的手
從目前公布的經濟模型來看,主要是兩個方面的調節。
第一是調節PoW數據和真實數據的激勵。主要體現在存儲認證客戶節點發單的數據具有10倍的收益。剛開始看到官方發布這個策略的時候,我似乎看到了胡安的企業家精神:充滿理想主義的願景和初心。當市場總監IAN主導的太空競賽細則出現,畫風陡變,似乎協議實驗室的節操全碎了。
第二是調節網絡的封裝帶寬。在Filecoin這樣的區塊鏈中,網絡初期是非常脆弱的。太空競賽所激發的軍備競賽,使得大礦工在網絡初期可以非常容易的接管網絡,因此,官方不得不採用經濟模型這隻看不見的手來調節網絡的封裝帶寬。最近社區熱議的Sector封裝初次質押,其根源就在於此。
目前的經濟模型考慮還是從網絡安全性出發,期待Filecoin未來的經濟模型向真實數據更大傾斜。
三、運維是Filecoin挖礦的戰略能力
對於Filecoin太空競賽的現狀,用一句話即可總結:躬身才懂集群好,入局方知運維難。
Filecoin挖礦需要兩項戰略能力:集群架構和運維能力。集群架構已經通過測試網第一階段深入人心,但並未深入到各個礦工的軟體架構中。運維能力很早就有人鼓吹,但很少有礦工做到知行合一。這次太空競賽需要關注運維的很多指標,包括產量、穩定性、安全等,但這些都在冰山的海平面以下,大多數人看不到。
有人望洋興嘆,有人臨門抱佛腳,有人外行看熱鬧,就是因為缺乏對於區塊鏈存儲的本質認識,缺乏對行業特殊性的戰略預判,缺乏對於區塊鏈長期願景的認知力。
無論是集群架構還是運維能力,網際網路和雲計算的發展都已經沉澱了很多技術基礎,比如Google的經驗可以參考:《谷歌Colossus文件系統的設計經驗》,《谷歌可靠性工程的設計經驗》。
雖然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但是Filecoin作為區塊鏈還是有特殊之處,那就是「離幣太近」。
如同Joel Monegro對Web和區塊鏈進行對比,提出「胖協議」一樣:從Web向區塊鏈演進,價值捕獲將從應用向協議轉變。從比特幣到Filecoin,挖礦的價值捕獲也將從業務向基建轉變。
因此,我們可以用下面的排比句開啟Filecoin的太空競賽:
如果說以前的運維是基礎設施運維的話,那麼Filecoin挖礦的運維則是價值運維。
如果說以前的運維是後臺支撐部門的話,那麼Filecoin挖礦的運維則是前臺業務部門。
如果說以前的網際網路是應用的黃金時代的話,那麼Filecoin挖礦將開創價值運維的黃金時代。
期待不能作為一種策略。
「傳統SRE說:Hope is not a strategy。這是谷歌SRE一書中開篇的一句話,也是另外一本書的書名。意思是說,期待不能作為一種策略。其內涵是不要只是抱著希望,空想,而不採取實際行動以求達到理想。
對於運維來說,普遍公認的事實是,系統無法自行運行。那麼,應該如何運行一個系統,尤其是大規模運行的複雜計算系統?
我最近的反思是,無論在工作,學習,生活,管理,執行等事務中,很容易陷入把期待作為一種策略的陷阱中。
或許世界的運轉本身也需要運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