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3 19: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
!!!
成都驚現麥田怪圈!
快來「圍觀」!
所謂的「麥田怪圈」
是指在麥田或其它田地上
通過某種未知力量
(大多數怪圈是人類所為)
把農作物壓平而產生出來的幾何圖案
成都也有「麥田怪圈」了
附上一張圖
它長這個樣
��
眼前這片大型「超級綠葉」讓人嘆為觀止
下面還有「寶墩田園」四個大字
嗯……有點兒意思
想知道這是啥的朋友們
跟上腳步!不然你會錯過滴!
這個「麥田怪圈」
位於新津縣新平鎮龍馬村
鏡頭下綠的、黑的都是水稻
兩個字:壯觀
這不,還引來了小姐姐的圍觀
這片大田景觀最引人注目的
還是眼前這巨大的「超級綠葉」
超級綠葉
最生動的美學詮釋
在成都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大背景下,新津提出「超級綠葉」這個充滿想像力的總體意象來表達新津「城市建在公園裡,城市無處不公園」的城市形象。從此「超級綠葉」走進公眾視野,成為網絡和新媒體熱搜詞。
「城市建在公園裡,城市無處不公園」
「超級綠葉」
在大田景觀的呈現下
更是生動形象
山水溼地自然本底
是這片綠葉的生態基底
新津綠道網絡體系
是這片綠葉的脈絡肌理
「一心三城五鎮」
是種在綠葉裡的城市組團
高質量現代化產業體系
是這片綠葉的生命動力
農博引領
文博小鎮綻放生機
這片大田景觀的稻田正好位於「超級綠葉」城市組團中的「五鎮」之一——文博小鎮新平。新平同時還處於中國天府農博園規劃建設範圍內,目前正以「農博+社區」為抓手,通過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重建產業支柱。
一方面積極融入花漾新津文旅大IP,一方面以寶墩文化為脈,深挖「古蜀稻作農耕文明起源」文化標識,通過生態、教育、民宿、餐飲、運動、觀光、體驗等7大主題維度來構成生產場景、消費場景和創新場景,大力發展環線旅遊,打造「稻之道」田園記憶示範項目,努力營造公園城市+全域旅遊的「鄉村生活」新嚮往,塑造「古蜀寶墩」田園生活體驗遊新IP。
寶墩農耕微展館
通過打造民間農耕主題展館、手工制陶體驗、寶墩田園農特產展示廳等多維度完成悅美花湖農莊的提檔升級,讓遊客不僅可以在稻田之間看著田間美景進餐,還可以在農博園主展館外逛民間農耕展,體驗親子手工制陶,和鄉野鄉趣來一場親密旅行。
體驗「古稻」慢生活
通過大地景觀的塑造、稻作農事體驗、農耕機具的展示展演、水稻科普教育和特色農產品展銷五個方面來完善農耕文化教育基地的功能提升。遊客不僅可以在觀景平臺上欣賞到田間美景,還能親身體驗稻作農事活動,更能學習到知識,最後還能購買特色農產品回家。
田園小品花滿徑
稻田、林盤、花徑、屋舍,沿著寶墩環線,一路都有農耕記憶回放。新平目前正通過打造串聯旅遊環線上的9個景觀節點,為沿途的田園風光增添農事小品、農耕文明知識,打造一條長達2.5公裡的四季「田園花徑」,還將利用閒置資源,打造頗具遊園場景的百畝早櫻賞花基地,形成旅遊環線景觀。
宿居林盤·樂享田園
以董祠堂林盤社區營造為抓手,提升林盤景觀綠化、建設公園社區,實現社區變景區,鼓勵引導原住民參與旅遊場景營造,達到農戶變商戶的目的。同時與文旅公司合作,借鑑「三途一斯」模式,修建精品民宿,開辦寶墩書院,打造嚮往的田園生活新平樣本。
大田景觀+農業品牌
寶墩田園變身「金字招牌」
按照「農博+社區」思路,新平鎮在塑造大田景觀、特色林盤,挖掘鄉村特色文化,營造生產、生活和應用場景上不斷精練功夫,不斷推動「田園變公園、社區變景區、農房變客房」,讓社區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
「我們看到的寶墩田園不僅僅是稻田裡的幾個秧苗字,它已經被成功註冊為這片古稻大米的產品名稱。」新津新平糧農協會會長、農民職業經理人汪友良對眼前這片古稻信心滿滿。
他說,「寶墩文化是農耕的起源,文化應該有傳承,這片古稻早已名聲在外,現在我們這批土農民也開始注重品牌意識,加之燦爛的寶墩文化是我們新津的驕傲,於是就用『寶墩田園』為大米塑牌子。以後,『寶墩田園』大米會走上更多家庭的餐桌,替我們傳遞文博新平、大美新津。」
探索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新津正以中國天府農博園建設為契機,以「全域旅遊」為路徑,重塑農業經濟地理,優化農業空間布局,用旅遊化策略推動生態本底、田園肌理、地域文化等資源優勢的價值轉化,重塑公園城市功能品質,彰顯公園城市人文價值,推動公園城市精明增長,全面助力新津高質量發展。
▲文博新平
科普時間
什麼是「麥田怪圈」?
上個世紀70年代末,道格·鮑爾與戴夫·喬利在英國威爾特郡的麥田裡創作了第一個麥田怪圈。當時,他們絕對預想不到自己的作品將引起一個文化現象。道格和戴夫啟發了很多創作者,而後繼者們都青出於藍勝於藍。從那以後,麥田怪圈的數量越來越多,圖案也變得更大、更複雜。
除了極具創意,創作者們還都很皮。他們常常在黑夜中創作,好在天亮時給路過的人們一個大驚喜。
但驚喜之餘,大眾也對麥田怪圈產生了各種猜測:超自然力、大腳怪、秘密武器的測試、古老神靈顯現、地球能量的活動……其中,最流行的一種猜測認為這是外星人的傑作,複雜的幾何圖形是它們在表達某些信息。
來源新津政事
新津融媒體中心策劃出品
編輯北小花
點個「在看」,大家一起圍觀「麥田怪圈」��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