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生活社區舉行「地球一小時」活動 倡導公益環保

2021-01-14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來源標題:彩生活社區舉行「地球一小時」活動 倡導公益環保

日前,彩生活服務集團[HK1778]通過彩生活官微發起了2020年「地球一小時,以生命之名,為地球發聲」為主題的公益熄燈活動,倡導旗下上千社區的業主、住戶於3月28日晚20:30——21:30熄燈一小時,減少用電量,以低碳環保的方式減少耗能對氣候、環境的負面影響,共同抵禦全球變暖。

與往年不同,今年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彩生活社區以線上互動為主線,集合業主群熄燈打卡,分享窗外星空、周邊風景、宣傳公益環保知識等多種方式開展活動。

在彩生活服務集團深圳總部,工作人員集體留言,將公益活動內容擴容至對自然萬物的敬畏,對和諧美好生活的嚮往及對新冠疫情的反思,杜絕野味陋習,愛護地球朋友……「地球一小時」已然成為一個傳遞正能量的平臺。

彩生活慈善基金負責人表示,「地球一小時」是人人可參與的公益行動,做為社會的一份子,每個小我、每個組織機構、每個企業都應根據本身實際情況,結合本地資源優勢,勇擔社會責任,為構建美好生活盡心盡力。

據悉,作為全球最大規模的環保公益活動,世界自然基金會(WWF)「2020年地球一小時(中國)」主題熄燈活動以線上形式進行。今年延續了2019年「與自然共生」的主題,口號為「以生命之名,為地球發聲」號召公眾關注全球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的關係。2020年也是「地球一小時」進入中國的第12年,藉助積累多年的社會影響力,2020年「地球一小時」攜手政府、企業、媒體等合作夥伴,在「與自然共生」的大主題下,從杜絕野味陋習、改變消費習慣、減少食物浪費等三個方面共同倡導和推動社會各界一起為地球減負,為地球發聲,共創一個可持續的未來。

相關焦點

  • 2020「地球一小時」活動舉行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29日電(記者 舒迪)3月28日,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起的「地球一小時」活動於20時30分首次開啟線上互動儀式,以線上直播的形式聯結知名企業家、藝人、音樂人等,帶來禮讚自然和生物多樣性的互動一小時。
  • 2019地球一小時熄燈活動關注生物多樣性
    近日,「與自然共生」2019年地球一小時主題活動分別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漢、成都等地同時舉行熄燈儀式。   在深圳活動現場,演員宋佳宣布了粵港澳灣區地圖的發布,號召公眾關注灣區的生物多樣性,演員許魏洲為WWF環境教育註冊講師頒獎。   在武漢的地標建築黃鶴樓前的熄燈儀式上,WWF和當地環保社團、高校一起共同發起了「創建國際溼地城市」的倡導。在草莓音樂節武漢首站上,主舞臺壓軸大咖傳遞「地球一小時」理念,特別設計了不插電環節。
  • "2017地球熄燈一小時"環保公益活動在廣州舉辦
    網易體育3月26日報導:3月25日晚「2017地球熄燈一小時
  • 2018「地球一小時」 開啟我們的60+生活
    標誌性的熄燈正式拉開了長沙北辰洲際酒店攜手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積極參與2018年全球環保活動「地球一小時」的序幕。這是繼2015年「能見蔚藍」、2016「為藍生活」、2017年「藍色WE來」之後,連續第四年參與到此項公益環保活動之中。本次北辰洲際「地球一小時」活動得到了眾多戰略夥伴的熱烈響應。
  • 2018年「地球一小時」海南環保活動精彩紛呈
    2018年,在海南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之際和紀念建省三十周年之際,一個由眾多海南民間環保公益組織和學校社團發起「地球一小時」公益活動已經火熱開展。「地球一小時」是世界自然基金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倡議,希望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後一個星期六的晚上8時30分至9時30分熄燈一小時,來表明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今年的3月24日,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的第十二個「地球一小時」活動開展日,今年的主題是「燃亮生態未來」。
  • 2018年地球一小時主題是什麼?2018年地球一小時倡導綠色行為方式
    2018年地球一小時主題是什麼?地球一小時是一項全球性的節能環保活動,發起於2007年3月31日,具體的時候定在每年三月的最後一個周六的20:30-21:30。每年的活動也會有一個主題,那2018年地球一小時主題是什麼呢。
  • 關一盞燈,點亮「未來」!「地球一小時」活動在線舉行
    3月28日晚,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起的 「地球一小時」活動舉行。因疫情原因,活動不再延續以往的線下公眾活動,而將活動全程在線舉辦,號召網友通過登陸地球一小時官方網站和官方H5,許下自己的環保承諾,為地球發聲。
  • 安慧裡社區「自製環保酵素,倡導綠色生活」主題活動
    2020年12月1日,安慧裡社區與春曉心理社會工作事務所在安慧裡社區居委會聯合舉辦了「自製環保酵素,倡導綠色生活」主題活動。環保酵素,是對混合了糖和水的廚餘(鮮垃圾) 經厭氧發酵後產生的棕色液體,具有淨化下水道,淨化空氣等很好的環保效果。它的主要成分是紅糖,水和水果。
  • 國際志願者日 社區舉行鄰裡環保公益市集活動
    上午9:30,武漢市常青花園第二社區攜手花仙子公益在睦鄰園小廣場共同組織開展「國際志願者日· 鄰裡環保公益市集活動」。經過前期聯絡與積極籌備,現場有22個攤位。包括閒置漂流、舊物創意改造、環保手工製作、廢舊資源再利用、綠色食品DIY、綠植扦插養護以及志願者小家電維修、義診等技能服務;市集上還設有集章打卡點、環保小遊戲和知識科普等互動環節。每個攤位前門庭若市,圍滿了爭相打卡的居民。
  • 維景參與「地球一小時」,倡導「綠色」與「運動」
    北京2014年3月27日電 /美通社/ -- 自2007年起,「地球一小時」全球環保活動已經走過8個年頭,人們通過「關燈」這一簡單方式,表達對地球的關愛。2014年「地球一小時」將於3月29日(本周六)20:30拉開帷幕,香港、澳門、華東、華南、華北地區30個城市的港中旅維景酒店將關閉不必要的燈光一小時,部分酒店將在大堂或戶外舉辦燭光音樂會,號召客人關閉客房燈光,共同參與到「地球一小時」環保行列。
  • 「地球一小時」 我省多個單位團體參與環保行動
    「地球一小時」 我省多個單位團體參與環保行動 2014年03月30日 00時00分
  • 地球一小時!煙臺大學學子創意熄燈倡導環保
    創意熄燈倡導環保創意熄燈倡導環保七號樓、八號樓燈光全部熄滅,九號樓、十號樓利用燈光拼出了「10th」「60+」的字樣,寓意煙臺大學第十屆環保文化節「地球一小時,踐行60+」的主題。  此次活動不僅有傳統的熄燈環節,還有別開生面的晚會表演,歌曲、舞蹈、跆拳道表演、雙截棍表演、古琴表演等節目,許多同學們也被這所吸引,離開宿舍來到現場欣賞表演。同學們聚在一起交流著,沒有燈光卻更顯得氣氛更加熱烈。
  • 「2020地球一小時」將在線舉行熄燈儀式
    人民網北京3月27日電 (記者 李琰)記者從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北京代表處獲悉,「2020地球一小時」環保公益活動將於3月28日19:30開始。屆時通過「地球一小時」官方微博、WWF抖音帳號、新浪新聞和澎湃新聞等平臺在線舉行熄燈儀式,今年的活動口號為「以生命之名,為地球發聲」。
  • 「社區公益」「環保酵素救地球,垃圾分類公益行」活動圓滿結束
    1月15日,龍崗鴻基花園社區單位攜手酵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鴻基花園社區舉辦了「環保酵素救地球,垃圾分類公益行」的主題公益活動啟動儀式。同時,「酵王旗下品牌回魅,主打健康爆款產品——天天順」代言人正式啟動。
  • 開發區王快鎮開展「地球一小時」活動
    3月28日,開發區王快鎮開展「地球一小時」活動,倡導居民節約資源,培養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以實際行動踐行環保理念。
  • 為地球熄燈一小時開啟我的60+生活 地球一小時今年是第幾年
    3月24日20:30,國家會議中心和國家會議中心大酒店準時參與「地球一小時」活動,熄滅建築外景觀燈及部分室內區域照明一小時,積極踐行企業對環保、節約能源的態度和決心。作為國家會議中心2018年「趕碳號---低碳生活」綠色公益月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地球一小時」對推動社會大眾從生活的衣食住行參與到環保當中起著積極地促進作用。
  • 2018地球一小時主題是什麼?第10個地球一小時熄燈時間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日前對外正式發布,2018年地球一小時(中國)主題為「開啟我的60+生活」,熄燈儀式時間為3月24日20:30。  今年是「地球一小時」進入中國的第10年。60+的概念由WWF提出,60+生活方式,是指任何對自然環境友善,對節能減排有益,有助於推動環境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活行為方式。
  • 地球一小時2019主題關燈時間是什麼時候?地球一小時活動意義
    屆時,WWF中國將攜手深圳市一個地球自然基金會(OPF)、北京市民間組織國際交流協會共同主辦地球一小時在中國的系列活動,並在北京奧林匹克塔舉辦熄燈儀式。京東公益基金會、騰訊公益基金會將作為聯合發起方,一起號召社會各界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採取行動。  「地球一小時」活動,以 2007 年雪梨的標誌性熄燈為開端,現已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全民環保活動。
  • 品今基金助力「萬科地球一小時」大型環保行動
    「地球一小時」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倡議,希望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後一個星期六20:30-21:30熄燈一小時,來表明他們對於地球環境保護的支持,發揮自己的力量,去扭轉氣候變化。
  • 北京市朝陽區安慧裡社區自製環保酵素,倡導綠色生活
    北京市朝陽區安慧裡社區自製環保酵素,倡導綠色生活 2020-12-03 14: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