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4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4月13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我省文化和旅遊行業應對疫情影響恢復開放相關情況。山東博物館館長鄭同修出席並介紹山東博物館恢復開放情況。
根據國家及省相關要求,按照省文化和旅遊廳統一安排,山東博物館於3月31日恢復開放。
制訂工作預案,進行模擬演練根據疫情防控需要,結合山東博物館實際,制訂了《山東博物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手冊》《山東博物館防控工作方案》《山東博物館防控應急預案》《山東博物館消殺工作方案》等方案預案,並進行多次模擬演練和訓練,確保遇到突發事件,能夠快速反應、正確應對。
加強衛生防疫,啟動智能監測成立消殺防疫工作小組和督查小組,購置充足的衛生防疫物資以及全自動洗地機、電動噴霧機等設備,每日對全館進行全面徹底消殺,包括電梯按鍵、門把手、水龍頭、樓梯扶手等高頻接觸物體,全力保障博物館環境安全。
為有效避免因測溫造成的排隊等候問題,特購置了1套非接觸式熱成像人體測溫快速臨時布控系統和1套非接觸式熱成像人體測溫通道體溫篩查系統,可完成人員身份信息與體溫檢測數據綁定,對體溫異常、未戴帶口罩者進行抓拍、報警,為快速、大面積安全排查奠定技術基礎。
實行預約制度,嚴格流量控制採取網上實名預約、總量控制、分時分流等措施,同時安排智能語音講解、數字導覽等方式,避免人員瞬間聚集。開闢網上預約「綠色通道」,利用「文旅綠碼」系統,全面支持官網、公眾號、小程序等「多入口」進行實名預約;老年人及特殊人群,無法進行線上預約的,可憑身份證或「健康碼」經健康管理員掃描登記後入館參觀;開放初期,每日觀眾限流3000人,12點前後各1500人。
▲掃描二維碼提前預約
加強線上服務,打造數字展廳積極打造山東博物館數字展廳,實現13個實體展覽的數位化展示,讓觀眾足不出戶,雲遊博物館。微信公眾號推出12期「海岱微講堂」,為觀眾講述「齊魯瑰寶的那些事兒」。「文博公開課」將文物修復室搬到了網際網路上,閱讀量達135萬。推出五期「雲博物館」系列直播看展活動,咪咕端觀看人數累計184萬,單場全平臺觀看量突破1000萬人次。
目前,符合開放條件的展廳已全部向觀眾免費開放,受疫情影響停滯的各類展覽工作陸續恢復,《絲路華章——新疆精品文物展》《陳梗橋書法展》等延期撤展,《六合同風——秦文化大展》《瓷·韻——館藏明清官窯瓷器展》《大明華裳——明代服飾文化展》等全新力作將於近期與觀眾見面。截至4月12日,山東博物館已恢復開放13天,觀眾接待量最多為1798人/天,總人數9818人,平均每日接待觀眾755人,安全運行無事故。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