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婁底4月28日電(何萌)在湖南婁底冷水江,當汽車從金竹山高速收費站行駛出來,青山環繞中迎面望去,便可見三座循環水冷卻塔,屹立在大唐華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金竹山火力發電分公司(以下簡稱「金竹山發電公司」)內。52年的漫長歲月中,公司累計發電逾1600億千瓦時,源源不斷的強大電流,點亮了湘中地區的萬家燈火。
近日,北京傳來好消息,金竹山發電公司首次捧回勞動者的最高榮譽: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同時也是湖南唯一一家獲得該榮譽的發電公司。
在這份沉甸甸的榮譽背後,是連續八年安全運行,主要汙染物「近零排放」,發電量創歷史新高,嚴峻形勢中實現扭虧為盈等一系列成績的實力見證。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華銀公司的頂層設計精巧得當,離不開公司全體勞動者的辛勤汗水和無私付出。
安全第一 汙染物近零排放
「先安全,後效益。安全是最大的效益。」說起安全問題,公司安監部主任王宏軍堅定表示,「安全無小事,無論什麼時候,安全管理工作都輸不起。」
「正所謂無知者無畏,很多安全事故的發生,都是因為職工安全意識不強。」王宏軍感慨道,「於是我們找來各類安全事故案例,和一線工作人員深入分析現場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一一記錄並印刷成冊,同時開展多項培訓,提高全員的安全意識。」
安全手冊發到職工手中,公司不定時進行抽查提問,切實提高了現場作業人員的安全風險防範意識,有力地促進了安全管控措施的落實。
就這樣,公司將安全管理貫穿於生產全過程,狠抓「規章制度執行、重點隱患排查、領導幹部履職」三項重點,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行動,針對各類安全大檢查、隱患排查及風險評估存在的突出問題,逐項落實28項重點管控措施,安全生產「零事故」「零事件」「零曝光」的目標才得以實現。截至2019年4月27日,公司實現連續安全運行3211天,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公司的一名青工,檢修部專工朱勇印象深刻的是,安全運行8年有餘之外,周邊環境也好轉了,青山綠水回來了,最關鍵的是,藍天白雲都多了。
原來,在「十二五」期間,湖南省政府將公司脫硝改造項目列入「湖南省十大環保工程」。公司緊跟步伐,先後開展1、2號機組脫硝工程改造,同步實施1號機組低氮燃燒器改造、空氣預熱器改造、脫硫升級改造、電除塵改造等節能減排項目,均順利通過168小時試運,獲得國家脫硝電價補貼。脫硝系統投運後,1、2號機組氮氧化物的年排放量減少2.6萬噸。
同時,公司還相繼對3臺機組脫硫煙氣旁路擋板門進行封堵,脫硫投入率達到100%,每年二氧化硫減排量達1.2萬噸,全面完成「十二五」環保減排任務。
使命在心,前進的腳步不曾停歇。2016年,公司又主動實施3號W型鍋爐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圓滿完成低氮燃燒器改造、脫硫脫硝增容改造、新增溼式電除塵器、新增SNCR等工作,3號機組超低排放運行情況順利通過省環保廳數據審核,達標運行率高至99.86%,獲得國家超低環保電價補貼。
2017年上半年,公司優質高效完成1號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同年11月,2號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後成功併網運行。至此,公司3臺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環保設施利用率區域領先,實現主要汙染物「近零排放」,步入綠色環保低碳發展快車道。
與此同時,公司下大力氣做好餘熱、廢水、廢渣、廢氣綜合利用工作,最大限度減少「三廢」排出,通過加強廢水利用和水平衡管理,直接減少每小時約445立方米的資江取水,有效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接近100%,取得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的「雙贏」,創出一條變廢為寶、發展循環經濟、實施清潔生產、努力打造綠色環保電廠的新路。
節能降耗 逆勢突圍創佳績
一直以來,金竹山發電公司燃煤採購都依賴於汽車和火車,水運並不方便,然而陸運的費用卻遠高於水運,與水運便利的發電公司相比,無形中多出了一筆發電成本。
「盈利能力不強、能耗指標落後,是我們公司存在的突出問題。」
該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運輸成本呢?2018年年初,看著牽引火車燃煤的接卸系統,燃料運輸部黨支部書記鄧國康有了靈感,為什麼不把「牽引」改為「推拉」呢?平時通過牽引方式,火車車廂間需要保持較大的安全距離,而如果使用推拉方式,就能將拉車能力提升一倍。說幹就幹,通過和鐵路部門溝通,這個想法隨之實現,燃煤運輸效率隨之大大提高。
同時,在嚴峻的生產經營形勢下,煤耗指標居高不下,是橫亙在公司前進路上的最大「絆腳石」。發電部副主任劉楊軍介紹,「為了打贏節能降耗人民戰爭,我們公司制訂2018-2020年攻堅計劃,組織18個節能小組對照109項指標體系,開展機組能耗問題診斷,嚴格控制小指標偏差。」
「每天下班時,用於對標工作的報表才會核算出來,我們都不得不『996』,我媽甚至都說快忘了我。」劉楊軍笑道,「但我覺得工作是為了一種責任,要對崗位負責,對企業負責。」
通過設備治理、緊盯優化運行、加強節能管理,並將績效與節能指標掛鈎等一系列措施的實施,能耗整治成效顯著,供電煤耗每千瓦時同比降低7.58克。
本著「自己的活兒自己幹」的原則,去年5月,公司需要更換兩臺引風機,以往需要外委,這次,檢修部鍋爐專工饒軍勇帶著團隊攬下了活兒,一下子就給公司節省了一百多萬元。
「我們要在毫無經驗的情況下,將18噸重的設備轉軸中心誤差控制在一根頭髮絲之內。」饒軍勇坦言,面對這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們日以繼夜地幹活,從設備拆除、風機整體安裝最後到試運,短短27天,引風機順利啟動。
「比專業安裝的都要好。」公司生產副總經理張正坤回憶,「我記得饒軍勇當時還對我說,『張總,我實在走不動了。』那一瞬間真的又心疼又感動。」
時間轉眼邁入2018年四季度,此時公司形勢依然嚴峻,能否扭虧增盈出零米,事關公司的興衰成敗。大家集思廣益,從電量營銷、運行管理、設備管理、燃料管理、費用管控、督辦考核六大方面成立工作小組,精準發力抓落實。
電量是企業效益的「生命線」,如何實現發電效益最大化?發電部主任王希寰介紹,「一方面,我們加大電量營銷力度,想方設法爭取最大開機方式,力爭滿發多發。另一方面,深入開展增發電量專項行動,將電量任務層層分解,營造『人人頭上有指標,個個肩上有責任』的良好氛圍。」
歲月不居,天道酬勤。在逆勢突圍中,公司2018年各項工作成效顯著,全年累計發電量同比增發21.11億千瓦時,創投產以來歷史新高;同比增利4.2億元,利潤總額同比增幅、度電邊際利潤同比增幅、單位容量可控費用三項指標均位居區域統調火電企業第一,經營形勢一路向好。
服務在實 和諧發展譜新篇
身為「電力人」,儘管工作繁忙,沒有節假日,「996」「007」已是家常便飯,但在這個企業大家庭中,大伙兒的幸福指數依然蹭蹭上漲。
「人心齊、隊伍穩、精氣旺」,是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必然要求。對此,金竹山發電公司堅持從服務大局、服務一線、服務職工的需要出發,瞄準職工群眾在工作、生活上的迫切需求,出實招、辦實事、重實效。
為了全方位提升職工隊伍綜合素質,公司為職工精心搭配培訓「營養餐」,多名職工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央企業技術能手」「中央企業青年崗位能手」「集團公司十大傑出青年」等稱號;同時,為了激發大家創新創效活力,公司以技術創新工作室為載體,深入推進科技成果、關鍵技術的應用推廣和成果轉化,累計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68項,為企業持續穩健發展增添強勁動力。
生活中也不停歇,愛心幫扶、走訪慰問、金秋助學及送溫暖活動,將暖心工程落到實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讓每名職工都切實感受到企業大家庭的溫暖。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公司精心創建20個黨支部責任區、476個黨員示範崗及16支黨員突擊隊,黨員身先士卒,奮勇爭先,圓滿完成煤場道路改造及防治工程等工作,成功攻克3號機組凝結水溶解氧偏高等10餘個難題。此外,還組織開展「我身邊的工匠」典型事跡宣講、「榜樣事跡講述」道德講堂等活動,激勵職工立足崗位建功立業。
一路走來,公司在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積極踐行精準扶貧,先後深入對口幫扶的永順縣洗壁村、龍珠村走訪慰問貧困戶,實地了解到幫扶戶的家庭生活狀況與實際困難,開展「學雷鋒樹新風 貢獻青春力量」、金秋助學、敬老扶弱、義務獻血、愛心一元捐等公益活動,紮實做好各項幫扶工作。
「憑什麼我們能獲得五一勞動獎狀?」首次獲此殊榮,公司上下無不歡欣鼓舞,倍感振奮與自豪,欣喜之餘,公司總經理陳立新也曾這樣問自己,「因為我們有大唐集團、華銀公司的正確指導,有一支作風過硬的職工隊伍,而且在過去這一年中,無論是安全生產還是黨群管理,我們都能夠正確決策;各項管控都非常嚴格,每個細節都控制得非常到位。」
「但榮譽屬於過去。如果我們不能把獲獎的榮譽感轉換為工作的責任感,那麼榮譽就是曇花一現。」陳立新堅定表示,「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以『幹就幹一流的事,幹就幹成一流』的總要求幹好今後工作,以『華銀健康發展』為己任,以幹事業的幹勁和熱情面對榮譽,這樣我們所獲榮譽才能發揮出真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