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小胡蜂為何如此兇悍?
文·實習生 徐 冰
■ 將新聞進行到底
■ 新聞緣起
近一段時間,野蜂蜇人奪命事件在陝西省安康、漢中、商洛,重慶市巫山縣、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四川省巴中市等地頻頻發生,被蜇者多集中在農村及偏遠山區。據安康3家大醫院統計,3個月內已有230餘人被蜇傷,21人不幸殞命。
人類與自然相處,並非每時每刻都是氣定神閒的主人,在微小的野蜂面前,有時也顯得力不從心,遭遇生命威脅。
野蜂蜇人事件近日頻發,而在這些事件中,還有人被野蜂家族中的胡蜂奪命。面對一起起悲劇的發生,人們對小小胡蜂充滿疑問:胡蜂傷人為何近年屢現?秋季咋就成了胡蜂傷人高峰期?它和普通蜂有啥不一樣?小小胡蜂究竟兇悍在哪兒?
本期科技之謎,專家就這些疑問為讀者解疑釋惑。
疑問一:胡蜂傷人為何近年頻發?
福建農林大學蜂學系主任陳大福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說:「野蜂的種類很多,但常見的傷人野蜂是胡蜂、馬蜂、人頭蜂等。根據近年來報導的胡蜂傷人的事件來看,的確有逐年增多的趨勢,至少是致人死亡的數據是呈逐年增多的。」
胡蜂傷人事件為何屢現?什麼才是真正誘因?陳大福分析出三種原因:「首先,胡蜂營巢的地點逼近人類的生活區或活動區,深層的原因可以理解為人類的活動(主要是耕作)範圍不斷擴大,使胡蜂越來越難以找到更為隱蔽、遠離人類幹擾的地點營巢。也就是說,胡蜂的生活區域與人類的活動區域逐漸趨於重疊,相互幹擾。胡蜂出於防衛的本能,會攻擊它認為對其巢穴構成威脅的人類;其次,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使適宜胡蜂生存的生態環境的範圍不斷縮小,而靠近村莊一般植被較好,尤其是有較多的高大喬木,便於胡蜂營巢做窩;此外,人類在自然界大量而廣泛地施用農藥和化肥,導致胡蜂的食物匱乏。」
然而,胡蜂也並非一無是處,陳大福介紹:「胡蜂是捕食性昆蟲,主要以其他小型昆蟲為食,尤其是鱗翅目昆蟲的幼蟲為其主要捕食對象。從這個角度而言,胡蜂對於大農業還應該屬於益蟲,具有保護意義,不宜過度捕殺。」
疑問二:秋季緣何成胡蜂傷人高發期?
有專家稱,秋季是馬蜂的繁殖高峰期,也是馬蜂傷人事件高發期。陳大福也表示,一年中在我國北方的確是在秋季易發生胡蜂傷人事件。一年四季,為何偏偏挑中了秋?
陳大福分析,春季胡蜂個體數量處于越冬後的恢復階段,一般數量較少;夏季胡蜂數量眾多,群勢強壯,但植被茂盛,樹木枝繁葉茂,便於其巢穴隱蔽,至少讓胡蜂感覺人類對其幹擾和威脅較小,一般很少主動攻擊人。此外,夏季胡蜂的食物充足(外界其它小型昆蟲種群數量也較大),其護巢的戒備措施也較為鬆懈;冬季胡蜂處于越冬期,在北方會完全停止出勤活動,在外界很難發現胡蜂的蹤跡,自然也不會遭到攻擊。
「秋季胡蜂處於秋季繁殖階段,外界食物較為匱乏(其它小型昆蟲種群數量下降),胡蜂的戒備加強,在加上我國北方秋季開始出現植被枯萎,樹木落葉,使胡蜂的巢穴更為暴露,這也使胡蜂會進一步加強戒備,人畜稍微靠近,就有可能遭到攻擊。」陳大福說。
疑問三:傷人胡蜂和普通蜂有啥不一樣?
據了解,胡蜂的種類在全世界已知約5000種以上,我國有200種。胡蜂生性兇猛,是多種森林害蟲的天敵。兇悍的胡蜂究竟和普通蜂有啥不同?
「胡蜂與我們常見的蜜蜂有著極大的區別,二者雖同屬膜翅目昆蟲,但親緣關係較遠。」陳大福說,「胡蜂屬於胡蜂科,為蜜蜂的主要敵害,會捕食蜜蜂。大型胡蜂常於地下掘洞築巢,小型胡蜂於高枝築巢。蜂巢有多個巢脾組成,由巢殼包裹呈球狀,僅留直徑約2cm的巢口出入。蜂群也是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組成的社會性昆蟲。其工蜂性情暴烈兇狠,螫針明顯,排毒量大,有攻擊力。傷人事件主要是這些工蜂所為;蜜蜂屬蜜蜂科,個體小,數量多。長期受人類馴化,已適應人類活動,一般不易主動攻擊人類。即便是螫人,因其個體小,蜂毒量少,一般也難以致死。」
疑問四:胡蜂何以蜇人奪命?
在蜂種群中,哪種蜂的攻擊力最強?馬蜂、胡蜂還是人頭蜂?
陳大福說, 馬蜂和黃蜂個頭較小,蜂群群勢也較小,蜂巢為露蜂房,蜂毒量也較胡蜂少,攻擊力以及對人的傷害都不及胡蜂。人頭蜂可能是當地對某種胡蜂的俗稱,應該就是胡蜂中的一種,極有可能是我國個體最大的胡蜂——金環胡蜂。胡蜂在我國常見的有6種,個體大小依次為金環胡蜂、黑尾胡蜂、黃腰胡蜂、墨胸胡蜂、基胡蜂、黑盾胡蜂。
「個體越大其蜂毒量也越大,對人類的傷害也就越大。」
陳大福介紹,胡蜂是群居的社會性昆蟲,有著較為嚴密的分工,負責禦敵和護巢的是工蜂。一個蜂巢內少則有幾百隻工蜂,多則有上千隻。一旦守衛蜂感覺到敵人對其蜂巢有威脅時,就會發起攻擊。攻擊人的胡蜂會發出尖厲的聲音,刺激其它工蜂的攻擊性。胡蜂的蜂毒中就是報警激素,具有揮發性。
「一旦被胡蜂螫傷後,其傷口就會散發出報警激素,其它就會循這氣味群起而攻之。這就很容易使人遭受巨大傷害,甚至造成死亡。」陳大福說,僅受個別胡蜂螫傷,如果不是對蜂毒有過敏反應,一般不會致死。可用肥皂水清洗傷口,減小蜂毒損傷。如果被多隻胡蜂攻擊,或者對蜂毒有過敏反應者,一定要就近就醫,以免造成重大事故。
■ 專家提醒
小心胡蜂出沒
福建農林大學蜂學系主任 陳大福
預防胡蜂螫傷的最有效措施就是要遠離蜂巢,避免打攪胡蜂的正常活動。如果不慎遭到胡蜂攻擊,一定要就近鑽入灌木叢中潛伏,或面朝下俯臥,提起衣領罩住頭頸部,保持靜止不動,待胡蜂散去後再伺機撤離。切忌狂奔或扑打胡蜂,因胡蜂對動態的物體極為敏感,而對靜止的就較為忽視。
留意村莊周邊高大喬木是否有胡蜂築巢,爭取儘早發現早處理。當胡蜂剛開始築巢時,其群勢小,胡蜂數量少,便於處理。在做好防護的情況下,用火燒或高壓水槍驅離都是很容易做到的,哪怕就是用長竹竿敲打,也很容易將其驅離。
留意村莊周邊灌木叢中是否會突然出現新鮮的綠豆大小土粒的土堆,這往往是胡蜂在地下構築巢穴時挖掘出來的,在附近觀察一段時間,一般可以看到胡蜂出入,據此找到其洞口。做好標記,可以在夜晚順其灌入農藥後將洞口堵死,並用土封填夯實。
如發現大的蜂巢,不便處理的一定要做好警示標識,人畜要遠離蜂巢,儘量避免幹擾胡蜂正常活動。胡蜂在沒有感覺到威脅時,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類。
通知消防人員處理。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