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漂節省時間的好搭檔——刻度鉛

2021-01-08 湖北釣魚家

你應該也有類似的經歷,心急火燎的趕到釣場,抽竿放線,釣位水過淺或者過深,原有的鉛墜和魚漂組合已經不適用,必須得更換漂組,緊接著,也需要換鉛墜。

刻度鉛

又或者,釣場由原來的塘堰換到了水庫或者河流中,環境發生變化後,必須得換魚漂,才能夠更好的將作釣進行下去,換了漂,必須就得換墜。

時間已經夠緊了,起得早的,時間延後一分鐘太陽就升高一節,皮膚的燒灼感也隨之升高;下午去的,拖延一刻,太陽離山頭就近了幾釐米,天光也暗淡下來;最要命的,是隔壁釣位的釣友,已經接二連三的開始中魚入護,自己連傢伙式都還沒有準備好,好不懊惱。

細節展示

這種痛苦只有釣魚人能懂。

雖然可以提前做好準備,把鉛墜與魚漂提前搭配好,以縮短在釣場調漂的時間,可以絕大多數釣友往往是臨水的那一刻,才發現自己準備工作沒有做足,匆匆忙忙的開始,慌慌張張的進行搭配。

浮力標註魚漂與刻度鉛的完美組合

現在市面上已經流行起一款全新升級,帶有重量刻度的鉛皮,這東西一出,也算是摸準了你我釣魚時調漂的痛點,看看這模樣,兄弟們,心動了嗎?

相關焦點

  • 野釣別再被「重鉛找底」誤導了?教你如何平水調漂精準調釣
    「重鉛找底」究竟對不對?別再被誤導了!教你如何平水調漂精準調釣調漂是釣魚人的基本功,浮漂調得好不好直接影響魚口的好壞和釣獲量。所以如何調漂始終是釣魚界的熱門話題。但絕大多數人講調漂問題時,首先想到的就是「重鉛找底」,那麼這麼做真的合適嗎?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理論上講是正確的,很多時候也是適用,但野釣畢竟不是在魚缸中進行,有很多的複雜情況,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比如在大型水庫作釣,大斜坡、釣深水或水底有醬層時,一下就「重鉛找底」這樣做就出問題了。
  • 冬季釣鯽魚,用子線夾鉛釣法,省時省力,調漂不糾結!
    臺釣使用長竿確實可以釣遠,但是不得不使用比較重的釣組,並且沒有太好的逗釣技巧,所以不管承認不承認,冬季野釣鯽魚傳統釣優勢更大。臺釣也並非不好用,在冬季一定要主要釣場和釣點的選擇。一、釣場和釣點冬季玩臺釣不是不行,但是一定要注意釣場和釣點的選擇技巧。
  • 重鉛找底真的對嗎?試試用這幾個方法測試你是否會調漂!
    說起調漂,那一定是釣魚人最熟悉的基本操作了,浮漂調得好不好會直接影響到魚口和我們的釣獲。但經常有釣魚人在後臺提及調漂問題的時候,不管幾步調漂法,第一步總是「重鉛找底」,那麼第一步都這麼做真的合適嗎?今天就為大家詳細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 調漂第一步,重鉛粗找底,這些沒注意,後面怎麼調都會有誤差
    在使用立身漂調漂時,為了確定鉤餌能在半水,同時也為了大致確定一下水深,一般都會做一個重鉛找底,然後再修剪鉛皮到平水,幾乎網上所有的調漂文章,都是這樣說的,而大多數釣友,也將此視為準則,但是也有釣友會有這樣的疑惑,在淤泥塘、野水垂釣時,總覺得會偏差那麼2~3目。
  • 釣魚怎麼快速找底調漂
    這個調漂都是眾說紛紜,根據個人習慣,環境,水質,天氣,等原因調幾釣幾,那個只是概率,不好說,你在漁具店用漂桶調好都不一定好用,釣無定律,調幾釣幾是根據你浮漂剩下的浮力來定的,主線鉛皮子線鉤都要計算在內,新手建議空鉤調漂,比較精準,一定要稱鉤重!不要盲目的調幾釣幾!
  • 調漂技巧:手竿釣黃尾鯝,不會調漂經常錨魚,會調漂連竿狂拉!
    黃尾鯝在水質好的水庫中分布比較多,雖然體型比較小,但是力氣很大,出釣起來別有樂趣。黃尾鯝也比較能夠忍受高溫的天氣,所以夏秋季節比較好釣。黃尾鯝的釣法較多,不過最有樂趣的還是手竿垂釣,原因就在於掙扎比較有力度,手感非常好。黃尾鯝的進食非常有特點,這也導致了調漂方法的不同,調漂方法不當就是釣不到,非常有意思。
  • 釣魚人在垂釣過程中怎麼調漂精準找底?
    冬季野釣完全可以說找底釣友比沒有找底的朋友釣的好,精準找底的釣友比較粗略找底的釣友釣的好,這樣說完全不誇張。對於常野釣釣友都知道,自然水域的水底是非常複雜,有些水底是不平的,有些是有漿底等,同時冬季野釣魚兒都不怎麼活動,如果你不能精準找底,很可能直接的影響到你的魚獲!垂釣中精準找底之前我們要注意先調好漂,調漂也注意下面這些情況,調不好漂就不可能精準找底。
  • 雙鉛釣法應用場景及調漂精準解析——圖文並茂
    雙鉛釣法——抗水流一、線組常規線組——雙子線綁鉛、單子線綁鉛、直接在主線上加鉛(如下圖所示)二、調漂流水中作釣,不管哪種線組調漂,都是釣底、跑鉛,否則浮漂都會飄走。流水都選擇蟲餌,餌料易散。常規釣法一般是調平水釣1-3目,但雙鉛不能這麼調,會非常鈍。
  • 圖解雙鉛釣組調的調漂方法,步驟超詳細,夏季野釣很實用!
    雙鉛釣組的優勢就不多介紹了,基本用一句話就可以說明:在鉛墜躺底的情況下,依舊可以保持靈敏度。所以夏季不管颳風釣流水,還是小魚鬧窩,都是非常實用的釣組。雙鉛釣組的優勢還在於雙鉛墜的重量可以大於浮漂的吃鉛,但是依舊比一個鉛墜躺底靈敏度高,所以風大一些,使用長杆,依舊能做到拋竿儘量準確。
  • 用紅蟲釣魚怎樣調漂最靈敏?(強烈推薦)
    紅蟲效果是好,伴隨著一個問題就是使用紅蟲餌應該如何調漂?因為紅蟲較輕,掛上魚鉤之後,難以找底,因此筆者專門針對這方面,分享三個小技巧。一、臺釣使用紅蟲,應該如何調漂臺釣調漂方法比較多樣,僅針對使用紅蟲這類輕餌,常見的方法就有四種之多,分別是,無子線調平水,空鉤調平水,雙鉤掛餌調平水,單鉤掛餌調平水,以上幾種方法都是可以使用輕餌輕鬆到底的效果的。
  • 【釣魚技巧】野釣時調平水釣兩目如何調漂?調平水釣兩目的調釣技巧
    調漂是釣魚很重要的釣技,隨著競技釣的普及,臺釣技巧越來越流行,而臺釣的調漂比較精細,調釣追求精準。 1.重鉛找底 臺釣的調漂講究精準
  • 根據水底情況調漂,提高中魚率,不再有魚星但沒魚口
    這種地方推薦不帶鉤調平水釣跑鉛,或者調大跑鉛滑鉛釣比較好。入水口的黃骨、鬍子鯰比較多,所以這兩種調漂方法完全沒有問題,就算是釣鯉魚和鯽魚只要保證鉛是滑的頓口也很容易觀測到。如果是剛下雨沒有幾天,而入水口旁邊的彎子岸邊有一層厚厚的漿層,就需要和老泥底的調漂方法一樣:釣離底5CM,這樣的漿層也會陷餌。只是這種漿層陷餌鯉魚發現了也會挖掘出來吃,但是鯽魚、草魚、鯿魚不會。
  • 雙鉛釣該怎樣調漂?建議新手收藏
    在用跑鉛釣法的時候可以不用調漂,但是用雙鉛釣法的時候卻是要調漂的。今天這篇文章咱們就來聊聊雙鉛釣法的調漂問題,希望能幫到新手釣友們。1,根據水流選擇浮漂除了自己習慣的浮漂以為,吃鉛量也可以根據水流的大小來選擇。如果水流的速度比較快,可以選擇吃鉛量稍微大一點的浮漂,這樣穩定性比較好,不至於很容易被水衝倒。2,首先掛上鉛墜1,下面的鉛皮座先不綁鉛皮。
  • 注意這些影響調漂準確度的細節,讓你的調漂更加精確
    臺釣的調漂是臺釣的一大特色,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比較複雜。首先臺釣的調漂方法比較多,但是野釣不同於競技和黑坑,野釣中遇到的魚種多,而且小魚多,水底也不平,所以適合野釣的調漂方法其實不多。而野釣也會受到水底、水深、氣候、魚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調漂需要一定的應對方法。
  • 一言不合就「炸鉛」?別看它是小配件,問題還真不少
    但在實際作釣中大家應該有遇到「炸鉛」的情況吧,特別是釣大魚、起竿比較重的人,如果起竿三次炸鉛兩次,你說煩不煩?許多人在調漂時往往很豪氣,大塊大塊的剪,然後一不小心就剪過頭浮漂整個都露在外面,怎麼辦呢?那就只能在大鉛裡面塞小鉛,等什麼時候炸鉛了,小鉛皮掉了出來,你又得重新調漂。這要是在爭分奪秒的黑坑作釣,一定影響上魚。為什麼一言不合就「炸鉛」?
  • 最簡單最靈敏的釣魚調漂方法(1分鐘學會)
    釣魚調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今天簡單的說說調漂,簡單5點讓你看對調漂的更通透。1、加重鉛皮,使浮漂能夠全部入水。然後把漂拉到自己估計水深一半距離的位置,比如水深2米,那漂尖個鉤的距離就1米左右即可。若無法判斷水深直接將浮漂拉到鉛墜邊上。
  • 釣魚技巧:圖解單餌調漂步驟,最適合釣鯽魚的調漂方法!
    釣不到魚的因素較多,調漂也是其中一個,所以介紹下釣鯽魚的調漂問題,希望能幫助到各位釣友。一、調漂的本質調漂的本質是啥?應該是通過調整浮漂的目數,讓雙餌在水底呈現出不同的狀態效果,通過狀態效果的調整來,適應當前魚的進食特點。熟悉調漂的釣友都知道,餌料好入口和浮漂漂相更容易傳遞,這兩個因素是相互對應的。
  • 炮竿調漂技巧簡單釣底
    首先,重鉛半水調漂,由於掛紅蟲所以再調漂上以調一目至平水為宜,調好浮漂目數,然後距離鉤3釐米的地方加至小鉛固定。以不滑動為準,此時看入水為幾目,然後上移浮漂找底,一直到第二目出現那麼底就找到。可以掛紅蟲施釣。無口釣靈抓頓口。有口空槍多釣頓。抓送漂,其原理:加粗浮漂浮力大於蟲餌的比重深水區水壓波動找底較困難。所以採用雙鉛保證蟲餌到底,子線處的鉛輔助於餌的比重。
  • 釣魚的時候精準找底並不難,無論怎麼調漂,這樣找底肯定沒錯!
    釣魚的時候精準找底一直是很多釣魚人朋友的一個難題,很多情況下了釣了半天看不見口,並非是餌料不對或者是窩裡沒有魚,而是壓根一開始在調漂的時候就沒有找到底,餌料在入水以後雖然到底了,但是兩根子線可能都是彎曲在水底,即使偶爾有魚咬鉤,可能信號都傳遞不到浮漂上來,也有可能餌料壓根就沒有到底,離底還有個十幾二十公分
  • 釣魚調漂技巧:調漂如果用數學公式表示,大概是這樣的!
    釣魚的調漂方法較多,對於新手來說很容易造成各種困擾,其實調漂方法雖然比較多,但是只是重力、浮力、水底支撐力之間的相互平衡。為了讓調漂更直觀一些,調漂的方法基本都可以用數學公式來表示。所以匯總下幾種常用的調漂方法,從數學公式的角度介紹下,希望能幫助到各位新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