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春城訊在2018年度雲南省科學技術獎評選中,雲南大學天體物理和宇宙線研究創新團隊榮獲科學技術進步獎創新團隊類一等獎。5月9日,團隊成員接受了採訪。團隊帶頭人、雲南大學教授張力表示,經過多年建設,團隊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績,創建了雲南大學天文學科,改變了我國天文學本科人才培養的布局。
張力。
「每天都有數不清的高能宇宙線穿過遙遠的宇宙空間,到達地球,要不是地球有大氣層和磁場,宇宙線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會非常大。」張力介紹,宇宙線是來自宇宙空間的高能帶電粒子,自1912年被發現以來的100多年,人類還沒有弄清楚宇宙線的起源,這也是當代物理學和天文學未解決的基本問題之一。
雲南大學天體物理和宇宙線研究創新團隊一直致力於緻密天體高能物理過程、宇宙線物理理論及實驗探測等研究。張力介紹,雲南大學在宇宙線和天體物理研究方面有較悠久的歷史,1954年在東川區落雪山(海拔3180米)參與建成中國第一個高山宇宙線觀測站。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參與了多項宇宙線國際合作項目,團隊成員是中日合作ASγ和中意合作ARGO羊八井宇宙線實驗成員,一直參與上述實驗的建設、維護及數據處理分析,是目前在建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項目核心成員,承擔了LHAASO項目中核心部件「廣角切倫科夫望遠鏡陣列」SiPM成像探頭的研製和生產工作。「如果宇宙線的起源弄清楚了,將可能和引力波的發現一樣,成為諾貝爾獎級別的發現。」張力說。
地球的平均密度是5507.85千克/立方米。張力介紹,「什麼是緻密天體?其密度比地球平均密度要大10個量級以上,好比把太陽壓縮成直徑10公裡大小的球體。」團隊成員、雲南大學教授戴本忠介紹,緻密天體高能物理過程研究主要是研究銀河系和河外星系中各類緻密天體(脈衝星及其星雲、超新星遺蹟和活動星系核等)中所發生的高能物理過程,建立理論模型解釋各類緻密天體的觀測結果,探討所發生的高能物理過程及其對高能宇宙線的可能貢獻。
人類一直在孜孜探索浩瀚無垠的宇宙和宇宙中的其他生命。外星生命是否存在?戴本忠表示,宇宙浩渺無窮,幾乎每個天文學家都相信宇宙除了人類以外,還應該有其他生命存在,只是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找到相應證據。
雲南大學天體物理和宇宙線研究促進了天文學科的發展,2012年,根據「科教結合協同育人」行動計劃,雲南大學與雲南天文臺聯合設立了「熊慶來天文菁英班」,探討天文學本科菁英人才培養模式。2013年12月,以團隊成員為基礎,雲南大學成立天文學系,成為中國第6所具有天文學本科生培養資質的高校。天文學本科學生按照「菁英班」培養模式,每年60%左右本科畢業生都能進一步到中國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繼續深造,人才培養質量得到普遍認可。
在學科建設方面,2018年獲批天文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2017年雲南大學入選全國42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天文學是5個重點建設的一流學科(群)之一。未來,團隊成員將在雲南大學天文臺、天文科普基地等學科平臺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以及高水平人才培養方面積極努力,為雲南大學「雙一流」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高小進
責編:吳晨萍 一審:楊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