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唐代:杜牧《泊秦淮》
杜牧《泊秦淮》,膾炙古今,備受推崇,以其詩中寓有深層次的含義,讓人深思,讓人回味,讓人深深有感於心。
秦淮河流經健康城,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都城之所在,自古繁華之地。待到晚唐,杜牧到來之時,依舊呈現著繁華的表象。天下動蕩,唐室大廈將傾之際,似乎對之毫無影響。
杜牧為人雖然比不得古之賢臣如比幹、屈原,但也是一個有著憂國憂民情懷的詩人。聽到隔江的商女,依舊唱著有亡國之音之稱的陳後主《玉樹後庭花》,想到天下危亡的形勢,內心深深觸動,便寫出這首哀婉的《泊秦淮》。
杜牧自然是悲傷的,但是悲傷是他一個人的。面對眼前的花紅酒綠,好像是末日的狂歡。只是那些人沉浸於聲色犬馬之中,全然不能察覺,杜牧雖然「獨醒」,但也無可奈何,默自哀嘆而已。
待到進入酒家之後,眾人拉著他暢快飲酒。別人歡喜,而他心中獨苦,苦又不能為外人道。他人縱情享樂,他則借酒澆愁。同入醉鄉,不省人事之時,心中的憂苦,才得暫時了了。
人生於世,都有其憂。在其位,憂其事。故有人憂一身,有人憂天下,而杜牧位非秉國之政,而以身任之,以心憂之,實在難得。《王風》有黍離之悲,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見昔日的宗廟宮室,盡變成了生滿禾黍的荒地。哀傷不已,彷徨不忍去。西晉索靖預見銅駝將沒於荊棘,為之再三傷嘆。杜牧《泊秦淮》詩中,可謂兼有之。
「煙籠寒水月籠沙」,秦淮之繁華在眼,而杜牧獨見月下的寒水與岸沙,此與昔日索靖指洛陽宮門銅駝,嘆曰:「會見汝在荊棘中耳」之意相同。在杜牧眼中,眼前的繁華,很快將會覆滅,只剩下恆久的寒水與寒沙。
《後庭花》即陳後主所作《玉樹後庭花》,陳後主荒淫無道,日日與後宮美人張麗華等飲宴作樂,自填歌曲,《玉樹後庭花》便是其中之一。陳亡後,《玉樹後庭花》以其靡靡之音,被世人認作是亡國之音。陳亡多年以後,沒想到淮河畔歌女還傳唱那首曲子,杜牧聽到後,內心深受觸動,好像是看到了國家將要滅亡的預兆。於是深深憂慮,心中悲痛。
「商女不知亡國恨」,又豈是商女不知而已,聽她唱曲取樂的那一幫人,又哪裡知道呢?整個秦淮兩岸的人,都在醉生夢死之中,又知道什麼?《詩經》云:「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陳之亡國,誰人哀之,誰人鑑之?而今日猶傳唱著陳國亡國的曲子。杜牧曾作《阿房宮賦》云:「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愛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此正是杜牧那時心中所哀、所悲之處。
杜牧《泊秦淮》,於繁華中而見悽涼,於歡聲中而憂天下。後人謂之詠秦淮之絕唱,正是其意深情切,曲高旨遠。有人說此詩一出:「後之詠秦淮者,更從何處措詞?」是啊,那些寫追歡逐樂的下裡巴人之曲,在杜牧《泊秦淮》面前,寧不愧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