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美亞馬遜雨林的河流中,有一種水生動物特別令人恐怖,以至於當地人不敢輕易過河或下水,這就是大名鼎鼎鼎的鋸魚,它也曾被翻譯作皮拉伊魚。
鋸魚種類有數十種之多,呈扁形,背部深褐色,腹部銀白色夾雜著黑色斑點,全身有細鱗,一般鋸魚身長不過20釐米,有一種鋸魚身體長達60多釐米。別看它塊頭不算大,但是嘴巴長有兩排堅硬銳利的牙齒,十分兇猛狡詐,愛吃活動物,一嗅到血腥味就會成群結隊蜂擁而至爭食,成為河中一霸。
當地人曾對鋸魚的性情和食肉的習性進行過研究,鋸魚並不是本能地向人發起攻擊,只有在它飢餓難忍或是在繁衍後代時,雄魚在保護魚卵的本能促使下才向人發動進攻。這樣說是有根據的:亞馬遜地區的土著居民經常出入鋸魚棲息的水域,然而很少有人被鋸魚咬傷。但是漁夫捕到鋸魚時,就立即把它弄死,因為離水後仍然活著的鋸魚同樣是會咬人的。
當地人被鋸魚咬傷後,並不驚慌。他們用菸草絲做成膏藥、貼於傷處,幾分鐘後便若無其事地重新幹活了。南美洲以及世界上許多魚類學家,把鋸魚飼養起來,進行觀察研究。他們發現,這種魚可以一連兩個月不吃東西,能忍受高溫。它們可以在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中生存三十餘年。動物學家認為,鋸魚的同類相食的習性是大自然控制該魚種繁衍生殖的一種方式。
它們通常總是成群結隊遊弋河中,尋找獵物,遇目標就蜂擁而上進行圍攻,先咬傷獵物,然後就撕扯成碎塊吃掉,它們能在兩個小時之內吃掉一頭大牛。據動物學家的觀察,在水中,任何動物都無法逃脫鋸魚的傷害,即使是人類也無法躲避。只有鱷魚是一個例外。當皮拉伊魚圍上來時,鱷魚會全身緊縮成一團,翻轉身體。硬背朝下,軟腹朝上,浮到水面上來,使得皮拉伊魚找不到咬傷的部位,只好掃興而去。但是龜整類因沒有翻身浮到水面來的本領,遇到鋸魚就難以倖免了。
鋸魚對血腥和肉味特別敏感,只要一嗅到這種味道就會迅速圍上來。當地人利用它的這一特性,往往把活動物殺死,血淋淋地拋進河中,把鋸魚吸引開去,就趕快下水過河。但是如果時機掌握不好,還是有被咬傷甚至被吃掉的危險。
最令人恐懼的一種鋸魚是上面提到60釐米長的那種,它們的顏色不盡相同,但背面大多橄欖綠或深藍色,腹部有深淺不一的灰色紋帶。一旦被它咬住,輕而易舉地就會在獵物身上撕開一個大口子,如果不加以及時救治,很快會因流血過多發生休克,甚至死亡。
鋸魚的繁殖期是每年的一二月份,即南半球雨開始的時候。鋸魚產卵孵出小魚後,由雄魚負責照管,幼魚出生後五天才能遊泳。巴西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土著民族卡拉哈人捕捉鋸魚很有一套。他們會摔打一種植物的枝條出一些汁液,汁液一旦同水接觸,水面上會立即出現一層泡沫,使水中缺氧,鋸魚就會很快浮上水面,漁民們便可輕而易舉地用漁網或魚叉捕撈鋸魚了。在巴西第一大城市聖保羅的高級餐廳,「鋸魚湯」是上等的名菜佳餚。
因為鮮少有天敵,鋸魚繁殖起來很快。為了防止破壞地區的生態平衡,現在很多國家都在控制鋸魚的進口,即便是用於科學實驗或教學研究,也嚴加限制。因為假如偶然有鋸魚漏網,侵入江河繁行,就會嚴重危害其他水生動物的生長,帶來毀滅性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