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佳琳
新神曲火了「男版龔琳娜」
星海音樂學院畢業生廖佳琳寧鄉花鼓戲魔性演繹英文歌 網友調侃「跪著聽歌」
文/圖 廣州日報記者陳映、徐靜 通訊員吳雪梅
又有新神曲挑動網友的神經。日前,在一檔網際網路方言音樂綜藝節目上,歌手廖佳琳一開口便驚豔全場:英國歌手阿黛爾的金曲《Rolling in thedeep》被他用湖南寧鄉花鼓戲完美演繹,引得汪涵、撒貝寧等人目瞪口呆,這首改編歌也迅速躥紅,成為新一代「神曲」。原來,廖佳琳畢業於星海音樂學院,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假聲男高音。有人將他比作「男版龔琳娜」,廖佳琳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愧不敢當」,自己還需努力。
歌有多紅:
各種平臺全線風靡
即使加上字幕,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聽得懂,但就是這樣一首歌曲在節目播出後,迅速在網上傳播,成為新一代「神曲」。節目播出後,湖南寧鄉花鼓戲版本的《Rollingin thedeep》在各大網絡平臺上爆紅,成為網友們熱議的焦點:「循環了兩天,已經中毒了,不聽就渾身難受。」「媽媽問我為什麼跪著聽歌。」「民歌唱法駕馭歐美節奏這麼溜。」「廣場舞又有新曲。」
對於這充滿「魔性」的唱法,大家紛紛表示「耳朵中毒」了。在一家知名網站的音樂平臺上,這首歌現在已經衝到了新歌榜的第二位,得到了7700多條評論。
在年輕人聚集的一家視頻網站上,相關視頻《聽完這你還記得原唱?(湖南版Rolling in thedeep)》在昨天下午4時至5時短短一個小時裡增加了一萬多的點擊量,目前播放量已經超過10萬。在微博上,演員賈乃亮模仿廖佳琳演唱的視頻總播放次數逼近1600萬次,同時收穫了3萬條評論和22萬個點讚,而原節目視頻也成為各大娛樂號和普通網友轉發的熱門對象。
即使在比較嚴肅的問答平臺知乎上,大家對這首歌也是稱讚有加,有樂隊主唱直言:「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民族風」、「忘記原唱」、「魔性」、「混搭」……短短幾天時間,寧鄉花鼓版《Rollingin the deep》火了,廖佳琳也火了。
創作靈感:打電話說長沙話 背景音樂是阿黛爾
「其實這首歌不是為了參加這次節目才改編的,這個想法早在3年之前就形成了。」廖佳琳介紹說,2013年4月,當時還在讀大三的他在外地成功舉辦了一場音樂會,事後非常開心,想著給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悅。
「當時我身邊放著阿黛爾的《Rolling in thedeep》,在電話裡又用長沙話和爸爸媽媽說話。我們學音樂的有時會下意識地找音樂的節奏嘛,我就發現這首歌的調和我們當地的花鼓戲的調竟然神奇地合上了。」當時廖佳琳就心血來潮,萌生了改編的靈感,「我在想,我能不能把這首歌試著玩一下,於是就做出來了。」
改編這首歌也並非易事,廖佳琳不僅需要熟悉花鼓戲的戲曲唱腔,還要將這種唱法融入到英語歌曲中。「我碰到的最大難題在於如何讓花鼓戲古色古香的韻味和《Rollingin the deep》的歐美範兒相協調,保持兩者的和諧。」
憑藉紮實的音樂功底,廖佳琳獨立完成了歌曲的改編,但一直沒有公開演唱過。「這次是第一次將這首歌公之於眾,沒想到有這麼大的魔力。」廖佳琳感慨,節目播出前,並沒有預想到自己的歌會一炮而紅,「我當時想過大家可能會談論我的作品,但真的沒有想到會這麼火。」
在這首歌之前,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的《感覺身體被掏空》也作為一首「神曲」,被網友們廣泛傳播。對於自己的歌能不能也成為「神曲」,廖佳琳表示「神曲」只是一個名頭,「如果大家喜聞樂見,受到群眾們歡迎,是不是神曲也無所謂了。」
網絡上不少人開始將廖佳琳比作「男版龔琳娜」,對此,廖佳琳坦言自己「愧不敢當」。「我很尊敬龔琳娜老師,因為她也是民族聲樂的領軍人物。她的藝術作品,比如《忐忑》,是很有藝術功底的。龔琳娜老師的唱功、編曲,都是非常值得後輩學習的。」
「我很感謝大家給我這麼高的讚譽,我需要更加努力,才配得上這個所謂的『男版龔琳娜』的稱號。」廖佳琳說。
音樂之路:小學時一次惡作劇 被老師挖掘學聲樂
廖佳琳是國內優秀的假聲男高音,從小學起就接受正統的聲樂訓練,曾為國內多部動畫片演唱片頭片尾曲,如《藍貓淘氣三千問》《虹貓藍兔》等。
廖佳琳的家鄉在長沙市寧鄉縣,當地流行的寧鄉花鼓戲有著名的代表作《劉海砍樵》。他的父親一家都是民間藝人,爸爸六兄弟姐妹吹拉彈唱都不在話下,舅舅嗓音也特別好,逢年過節家庭聚會的時候,大家都會表演一下,其樂融融。從小家有藝術氛圍,練就了廖佳琳的優異樂感和一副好嗓音。
讓他真正走上音樂這條路的,是他的小學音樂老師。「我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下樓梯的時候故意大叫了一聲,正好被一位音樂老師聽見了。他攔住我,讓我唱一首歌。我唱完之後,他就說『誒,你可以去學習聲樂』。」這位老師帶他去少兒合唱團面試,他被順利地留下了,從此開始了音樂生涯。
後來,廖佳琳多次參加各類比賽頻頻獲獎,2002年,他獲得全國金嗓子杯大獎賽金獎,2003年又斬獲全國希望之星大獎賽金獎。
2010年,他考入星海音樂學院,師從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星海音樂學院聲樂系系主任楊巖教授。他最先唱男高音,到了大三快結束時,有一次藝術指導邢軍老師聽到他唱的假聲,建議他轉型假聲男高音,他便開始了這一嘗試。
隨著「神曲」和廖佳琳的走紅,爭議之聲也逐漸出現,有的網友覺得假聲男高音應該出現在音樂會或者歌劇裡面,用來創作「神曲」是「不倫不類、浪費人才」,也有的網友認為廖佳琳改編的《Rollingin the deep》是方言歌,「不夠高雅」。
對此,廖佳琳自己卻有不同的看法,在他看來,「雅俗共賞」才是他的藝術追求。「你覺得義大利歌劇高雅嗎?」廖佳琳反問記者,「大家都知道《我的太陽》,它是拿波裡(那不勒斯)民歌,也是義大利的方言歌曲。但是我們在聽的時候會介意它是方言嗎?音樂都是相通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大多數人都喜愛就好。」
「我未來的打算是繼續創作這種中西融合的方言音樂,讓我的音樂帶有國際化的東方特色。」廖佳琳頓了頓,認真地說。
手機訪問 廣州本地寶首頁
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地寶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