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樹是各地專門用於城市建設,公園綠化,市政綠化等工程,用於美化風景,綠化環境的苗木。一般種植於各地苗圃中,根據樹形不同,分為各個等級。
它與風景林最大區別是以個體的觀賞形象和面目進入風景觀光系列,其吸引效果主要依託於樹種美觀、古老、珍稀、名人所植、造型奇異等特性。也可把景觀樹植於路旁、池邊、廊、亭前後或與山石、建築等相配,或在局部小景區三五成組地散植各處,形成有自然之趣的布置,亦可在規整的有軸線布局的地區進行規則式配。
常見的景觀樹有:銀杏、槭樹、黃櫨、五角楓、水杉、椰子、檳榔、香樟、桂花、玉蘭、鵝掌楸、馬褂木、楠木、碧桃、榕樹、櫻花、珙桐、梓樹、七葉樹等等。其實,棕櫚科植物、槭樹科、樟科、桑科、木蘭科等植物類都是比較常見的風景樹。
南方景觀樹以常綠者為主,其中近年以棕櫚科植物應用較多:如棕櫚、蒲葵、棕竹、散尾葵、華盛頓棕、呂宋糖棕、貝葉棕、瓊棕、箬棕、紅棕櫚、藍棕櫚、糖棕、霸王棕、桄榔、美麗針葵、加那利海棗、魚尾葵、大王椰子、油棕、聖誕棕、青棕、三角椰子、美麗直葉櫚、假檳榔、檳榔、亞力山大椰子、酒瓶椰子、棍棒椰子、象鼻棕等。
其他的還有:旅人蕉、露兜樹、團花、楸樹、藍花楹、美國白蠟、燈臺樹、珙桐、喜樹、錦葉欖仁、橡皮樹、榕樹、木棉、荔枝、龍眼、紫荊花、刺桐、金合歡、廣玉蘭、菩提樹、麵包樹等。
行道樹的應用及選擇
行道樹是指栽植在公路、街道、園區等道路系統兩側,以美化、遮陰和防護為主要目的的樹木。行道樹為城鄉綠化的骨幹苗木樹種,能統一、組合城市景觀,體現城市與道路特色,創造宜人的空間環境。
在選擇行道苗木樹種時,首先應選擇對城市街道上不良條件有較高抗性的樹種,並要求樹冠大、樹蔭濃、發芽早、落葉遲且落葉延續期短、花果不易汙染街道環境、乾性強、耐修剪、幹皮不怕陽光暴曬、不易發生根櫱、病蟲害少、壽命較長、根系發達等條件。行道樹枝下高2.5m以上,距車行道邊緣的距離不應少於0.7m,以1-1.5m為宜,樹距房屋的距離不宜少於5m,株間距以8-12m為宜。
世界四大行道樹為懸鈴木、白榆、椴樹以及七葉樹。我國木本苗木種類極其豐富,適合作行道樹的苗木樹種很多:如銀中楊、五角楓、榆樹、懸鈴木、國槐、欒樹、白蠟、無患子、三角楓、七葉樹、重陽木、香樟、廣玉蘭、女貞等。另外,像銀中楊、五角楓、榆樹、水曲柳、椴樹、國槐、白蠟亦較為常見。
垂直綠化類的應用及選擇
垂直綠化是指用來綠化牆面、欄杆、山石、棚架等處的藤本苗木,包括各種纏繞性、吸附性、攀援性及蔓生等莖枝細長的木本苗木。
這類苗木可用於各種形式的棚架供休息或裝飾用,可用於建築及設施的垂直綠化,可攀援燈杆、廊柱或高大枯樹上形成獨賞樹的效果,又可懸垂於屋頂、陽臺,還可覆蓋地面等。
常見的藤本苗木:如爬山虎、凌霄、紫藤、小葉扶芳藤、常春藤、蒜香藤、野薔薇、木香、薜荔、絡石、金銀花、三角梅、炮仗花、西番蓮、使君子等。
庭蔭樹的應用及選擇
庭蔭樹又稱綠蔭樹,在園林中多植於路旁、池邊、廊、亭前後或與山石、建築等相配,或在局部小景區三五成組地散植各處,形成有自然之趣的布置,亦可在規整的有軸線布局的地區進行規則式配,由於最常用於建築形式的庭院中,故習慣稱庭蔭樹。
庭蔭樹的選擇以觀賞效果為主結合遮陰的功能進行考慮。許多具有觀花、觀果、觀葉的喬木均可作為庭蔭樹,但不宜選用易於汙染衣物的種類。另外,由於我國大部分地區處於北溫帶,冬季較為寒冷,故在庭院中不宜過多選用常綠庭蔭樹,否則冬季影響室內採光取暖。
常見的庭蔭樹有:五角楓、蒙古櫟、水曲柳、垂柳、旱柳、榆樹、銀中楊、山槐、梧桐、國槐、白蠟、廣玉蘭、油松、樟子松、白皮松以及其他觀花、觀果、喬木等。
以上的一些景觀樹種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同時也歡迎在評論區內留言討論,分享你的經驗,和優苗易購一起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