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下午,河北省石家莊市召開疫情新聞發布會。
1 月 6 日,河北新增 51 例本土確診,其中石家莊市報告 50 例;全省新增 69 例本地無症狀感染者,其中石家莊市報告 67 例。
石家莊核酸檢測再發現 11 例陽性樣本,全市人員不得離市,藁城區全區人員不得出區
據石家莊市副市長孟祥紅,在全市全員核酸檢測中,截至 7 日 12 時,累計核酸採樣 6109685 人,檢測 2416695 人,新增陽性 11 例。
目前,河北境內多條高速禁止上道,已對所有追蹤到的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石家莊客運總站暫時停運,根據石家莊市教育部門通知,石家莊全寄宿學校實行全封閉管理,全市中小學、幼兒園於昨日起全面暫停線下教育教學,不再安排線上、線下教學。
各縣(市、區)教育局,直屬學校,市屬高校:
根據我市當前疫情防控形勢,經研究,現就全市各級各類學校暫停線下教學期間疫情防控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線下停課期間,各級各類學校要引導教職工和學生做好疫情防護工作,做好健康監測,堅持好「日報告、零報告」制度,不再安排線上、線下教學。學校要主動聯繫所在轄區疫情防控部門,按照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做好本單位核酸檢測工作。學校要安排黨員幹部做好值班值守工作,動態、精準、及時報告有關情況,遇有突發疫情第一時間啟動預案,同步推進、無縫銜接,落實各項應對處置措施。
二、校長是線下停課期間管理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學校要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寄宿生在校期間和走讀生居家期間的管理工作方案,為每位教職工和學生建立疫情防控臺帳,登記好相關信息和核酸檢測結果,確保不漏一人。校長要全力保障全封閉管理期間留校教職工和學生的食宿,讓師生吃好住好,安心放心在校。
三、走讀制學校學生、半寄宿制學校走讀學生、暫不返校的在石教職工和已經離石的學生、教職工(含市屬高校),要在家封閉居住,非必要不外出,按照當地疫情防控安排做好相關工作,同時進行核酸檢測,最晚於1月8日18:00前將本人核酸檢測結果上報學校。全寄宿制、半寄宿制學校留校學生和教職工,應在1月8日16:00前完成核酸檢測。各級各類學校將檢測結果按照隸屬關係上報市、縣兩級教育行政部門。
四、全寄宿制學校、半寄宿制學校要嚴格按照「六個一律」的要求,堅持「外來人員非必要不進入、已在校學生和教職工非必需不外出」原則,出入校門人員由校長審批。嚴格落實「兩案九制」要求,學生以年級、班級、宿舍為單位實行分區域單元管理,各單元間儘量做到自習、生活空間相對固定,不串班、不串年級、不串宿舍、不聚集,一律佩戴口罩。學校依據實際合理安排留校寄宿生的自習和生活,不安排學科課堂教學。
五、走讀制學校學生和教職工,居家按照社區(鄉村)疫情防控要求做好相關工作,按時上報核酸檢測結果。學生居家期間,學校要做好走讀生居家指導,安排線上藝術欣賞、體育鍛鍊、疫情防控知識、生活常識、勞動技能、心理輔導等內容,不安排學科教學內容,不安排線上測試。學生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通過自主閱讀、自主鍛鍊、自主勞動、自主探究等方式,增強體魄,保障身心健康。
六、全寄宿制學校、半寄宿制學校應安排黨員幹部、班主任、思政課教師及必需的後勤服務人員不再離校,做好全封閉管理的各項工作,配合社區(鄉村)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暫不返校的教職工,居家按照社區(鄉村)疫情防控要求做好相關工作,服從社區(鄉村)管理,倡導教職工積極參與所在社區(鄉村)執勤值守、人員排查等疫情防控志願服務。
七、各級各類學校教職員工和學生要眾志成城,科學抗擊疫情。要通過官方途徑密切關注疫情發展變化,不信謠,不傳謠,共同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下一步具體工作另行安排。
石家莊市教育局
2021年1月6日
這需要我們引起重視,加強防護。不少同學紛紛擔心:不得離市,寒假放假怎麼辦?其實針對免疫力較弱的中小學生,教育部前陣子已發出《通知》,給出「錯峰」放假的指示,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各校要及早謀劃寒假和春季開學安排,加強疫情的防範。
隨著期末考試/各類模考時間越來越近,同學們進入緊張的複習備考狀態。平常用功學習的同學,在複習階段相對輕鬆一些,平常比較懶散的同學,在複習備考的過程中相對吃力。
我們希望每一位學生都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認真做好複習,為期末考試/各類做好充分的準備。今天免費下載站整理了各科複習要點匯總,希望能幫助同學們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原載於《北京考試報》第1364期10-12版,以下內容為節選。
語文
期末考試前,對語文的複習,考生要結合模塊重點突破。
多文本閱讀
考生要訓練閱讀速度、閱讀的專注度、對題幹的準確理解,以及結合題幹要求對文本信息進行準確篩選、比對或提煉的能力。速讀和專注是答好此題的關鍵。
文言文閱讀
考生要以教材和近幾年高考試題作為複習材料。考生可結合自己背誦篇目的情況進行複習。
詩歌閱讀
考生要重點解決「能讀懂」和「會答題」兩方面的問題。「能讀懂」就是能準確理解詩人的思想情感。「會答題」就是規範答題,能根據題幹要求明確知曉問題屬於「情感」「形象」「意象分析」「詞句賞析」「技巧手法」「比較異同」等哪方面問題,之後運用所學對題幹問題給出有針對性的答案。
文學作品閱讀
考生可選兩三篇文本(最好是往年高考題),有針對性地將各種題型練熟即可。
微寫作
考生要結合近幾年微寫作的考查方式複習。近幾年的高考,微寫作題都是結合名著命題,能力上仍是考查描寫、議論、抒情幾種表達方式,但更側重對名著內容的熟悉、理解和感悟的考查。
大作文
考生要注意提高寫作水平。近幾年高考基本上是議論文和記敘文二選一。想像力豐富且描寫能力強的考生可在記敘文方面多投入精力,提升寫作水平(但不要拒絕訓練議論文寫作)。不具備這方面能力的考生要在議論文上多做文章。考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短時間內難以大幅度提升,所以要在立意深度方面多下功夫。
數學
期末考試前這段時間,考生要從高中數學課程的整體去梳理內容,在頭腦中構建結構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做既可以對每個知識點進行全面篩查,也可以對每一模塊知識的核心思維和核心方法進行歸納。如立體幾何模塊的知識體系如下:
考生在對子模塊知識梳理時要注重知識和方法的融合,如立體幾何知識體系中的核心知識「線面平行,垂直」及核心方法「推理和空間向量」之間的融合如下表。這樣更能體現其功能性,在解決具體問題時能快速提取知識。
考生要明確期末考試要考查的主幹知識.如解答題主要考查內容包括三角函數與解三角形、立體幾何、概率與統計、解析幾何、函數與導數等。
考生要注重這些模塊知識在具體解題中的通性通法。「通性」是概念所反映的數學基本性質。「通法」是概念所蘊含的思想方法,就是應用數學概念、定理、法則、公式等體現出的基本的數學通用性質去解決問題的通用思想方法。
英語
完形填空
考生閱讀完形填空文段時,要注意事件的發展進程和其中的感情變化。如2017年高考北京英語卷的完形文段中,主人公從最初遇見無家可歸的人感到upset並start to think how she could help,到看到另一個無家可歸的人後感到sad並determined to do something,再到建立緊急庇護所後感到proud,可讓讀者清晰地梳理事件的發展進程和主人公的情感變化。
此外,對完形填空,考生要注意上下文線索、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再通過詞義辨析、固定搭配選出最佳選項。
閱讀題
閱讀題的設計反映大綱要求的閱讀技能,包括主旨要義、事實細節、猜測詞義、推理判斷、作者意圖(或觀點、態度)、語篇邏輯關係等方面。考生訓練時要注意不同文章體裁的相應閱讀技巧,並注意提高概括、總結和推斷能力,理解篇章深層含義。
物理
梳理實驗掌握要點
考生要重點複習5個電學實驗和5個力學實驗。這些實驗是:測定金屬的電阻率,描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電錶的改裝,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練習使用多用電錶,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研究平拋運動,探究動能定理,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
考生要將每個實驗的目的、原理、器材、步驟、數據處理、注意事項及誤差分析七項內容都認真梳理一遍,然後結合相應的習題鞏固考點。
安排專項練習
考生對計算要進行專項訓練,可以按典型物理模型分類進行。比如,力學中的相對滑動類的板塊模型;傳送帶模型,既包括力和運動的分析,也包括能量問題;對磁懸浮模型進行對比解題,找到其中相似的地方,進一步深化對於系統能量及單體運動的理解。
再比如圖像問題,圖像與坐標系所圍的面積往往表示某一物理量。高中物理的v-t圖線與坐標系所圍的面積表示物體的位移x;F-x圖像所圍的面積表示力對物體所做的功;P-t圖像所圍的面積也表示力對物體所做的功;F-t圖像所圍的面積表示衝量;電流I-t圖像所圍的面積表示電荷量等。
另外還有轉換圖像、化曲為直等。這些都需要考生以專題形式進行訓練。
往年高考既在題目上要求考生畫圖、用圖(並且考核更細緻化),又強調考生要具有自主用圖像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考生要重視圖像問題。引力、複合場等知識也可通過典型模型的形式進行專題訓練。
化學
明確考試範圍
化學期末考試的內容一般包括化學基本概念、化學反應原理、無機化合物及應用、有機化學基礎和基礎實驗探究。
考生要抓住重點和難點,努力感悟和突破;要集中精力把重點內容理解透徹並熟練掌握,提高複習效率。如有機方程式的重點有:滷代烴的水解和消去;酚與濃溴水的取代和與甲醛的縮聚;醇的消去、酯化和催化氧化;醛與銀氨溶液及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的反應;二元酸和二元醇縮聚、羥基酸的縮聚等。
歸納解題方法
考生要善於歸納解題方法,如巧抓「四點」,突破圖象中的「粒子」濃度關係:
(1)抓反應「一半」點,判斷是什麼溶質的等量混合。
(2)抓「恰好」反應點,判斷生成什麼溶質、溶液的酸鹼性多少、由什麼因素造成的。
(3)抓溶液「中性」點,判斷生成什麼溶質、哪種反應物過量或不足。
(4)抓反應「過量」點,判斷溶質是什麼以及誰多、誰少還是等量。
構建理解模型
考生複習要採用專題形式,構建「理解模型「,提升解題能力。如」串聯「類電池的解題模型:
生物
注重實驗的複習
生物學是實驗科學。考生要注意理解經典科學實驗的方法。如,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中,考生可學到要研究某種物質,需要將此物質和其他物質區分開,單獨觀察它們的作用;要研究某種酶的作用,可觀察增加或減少該酶(或添加該種酶的抑制劑)的差異。
分離物質或結構是利用它們的不同點。如分離細胞器用到的差速離心法是利用不同細胞結構的密度不同;DNA粗提取用到的方法是利用DNA與其他物質在某種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等等。
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考試中的複雜問題一般以大題形式呈現,往往是考生複習中沒有接觸過的新材料,涉及的信息數據比較複雜。不過大題中不同類型的閱讀材料也可總結出不同的應對辦法。下面的方法供考生參考。
1.如果材料是針對某個待解決問題進行的探究實驗類,一般用到假說演繹法。考生解題時要明確以下問題:研究目的是什麼?做出什麼假說?設計實驗時對變量如何處理、如何設置對照、預期結果是什麼?實驗結果如何?得到什麼結論?做探究類實驗題目時,考生要重點梳理實驗的這些要素,反覆訓練理性思維。
2.如果是非探究實驗類,題乾材料較長,信息較多,考生首先要理清題目關鍵信息的邏輯關係,可將文字信息或圖表信息轉變成自己方便理解的形式。
政治
把厚書讀薄旨在將核心知識結構化。如何把厚書讀薄?「考生要「提要鉤玄」,聚焦核心概念和核心方法,用聯繫的方法將大量碎片化、零散化的學科知識有機、合理、邏輯地整合成體系。
考生可以核心概念、核心問題為主題詞畫思維導圖,自主構建合乎邏輯的知識結構。完成該項任務,考生要選好主題詞(務必少而精),限定時間(如10分鐘以內),著眼於主幹知識間的聯繫,注意全面性。
以「文化發展」這一核心概念為例,考生可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三個思維角度梳理相關知識(見下圖)。在「為什麼」方面,要考慮文化第一單元文化的力量(文化一般的作用)、第四單元的文化自信;在「怎麼辦」方面,不能局限在繼承傳統、博採眾長和創新上,要綜合全書的內容考慮教育、科技、大眾傳媒、經濟、政治等因素。
歷史
期末考試的範圍比較廣泛,一般從中國古代史到中國近現代史,再加上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
考生要落實主幹知識,可先記憶某個歷史時期的知識點並默寫,以強化對基本知識的記憶;然後根據自己的理解就相關歷史事件畫思維導圖,要包括前因後果,但不必詳細,有關鍵詞即可,以此強化歷史解釋能力;接下來在時間軸上把這個時期的歷史事件標出來(也可以按時空整理某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強化時空觀;最後做練習,了解主幹知識的考查形式和典型試題的答題方法。
地理
考生要注重基礎知識的複習。考生答題失分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概念不清。
要解決這一問題,考生就要靜心通讀一遍教材,按單元、章節或按地理要素梳理知識體系,理清基本概念,畫出相關重點知識;同時用地理學科的思維構建自己能理解的思維導圖。具體做法如下:
1.先理解牢記一些基礎圖,如大洲大洋分布圖、世界與中國地形圖和政區圖、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圖)、洋流分布規律圖、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板塊構造示意圖等,對地球上主要地理事物的大格局做到心中有圖。
2.有了這些基礎底圖,考生在考試中遇到考查某個地理事物的題目時,要快速明確該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會描述它的位置特徵,由位置就能知道它所在地區有什麼樣的地形特徵(會描述地形特徵並分析成因);由緯度、海陸等位置特徵和地形地勢特徵就能推斷出它應該是什麼氣候類型,且具有什麼樣的氣候特徵(會描述氣候特徵並分析成因);由地形、氣候特徵就能推斷出該地河流的特徵(會描述水文及水系特徵並分析成因)、植被及土壤特點。從這個分析思路也能看出各自然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
3.有了對該地自然地理特徵的了解,再加上相關的圖文信息就能推斷出該地應該有什麼樣的人類活動,且能判斷出實際的人類活動是否符合客觀規律,進而判斷出人地關係是否協調,並能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例如,由某地的位置特徵推斷出氣候和地形特徵後,就能推斷出該地適合發展什麼農業部門,並判斷自然條件的優勢和不足,再由其他條件就能推斷該地農業生產的類型、特點、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方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