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疆展園:「天山來客」帶遊人穿越時空
一顆紅彤彤的大石榴,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格外醒目。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現場,新疆展園標誌性的石榴雕塑,吸引著遊客不斷前來。展園門口的矽化木上,「天山來客」四個大字赫然映入眼帘。這時候很多遊客會興奮地呼朋喚友:「這是新疆展園,快,咱們進去轉轉!」
近4萬株來自天山南北的喬木、灌木、花草集聚在這裡。姑娘小夥們在展園跳舞,遊客們循聲而去。這時候馬志新常常會微眯著眼睛觀察遊客。「逛新疆園,心細就能看出門道。」5月4日,這位新疆展區前方負責人說,「這園子裡,意思多著呢。」
「新疆室外展園,著力展示絲路園藝文化的不斷發展。」馬志新指了指門口,「喏,那矽化木是遠古樹木的『結晶』,遊客走進展園,實際上是在進行一場關於植物和園藝的時間旅行,從遠古一直走到今天。」
繞過刻著「天山來客」四個大字的矽化木,就可以看到靜矗的胡楊。人們撫摸著它滄桑的軀幹,一些來過新疆的人會輕輕地說:「這樹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
然而一抬頭,濃厚的生命氣息就撲面而來。整個新疆室外展園的綠地率為70%。緊隨胡楊而來的,便是新疆楊、天山雲杉、小葉白蠟、紅柳等諸多樹種,楊樹挺拔問天,雲杉千針凝碧,紅柳婀娜扶風,白蠟虯枝流翠,和千年胡楊木形成鮮明對比。「這些樹種在新疆廣泛生長,成為呵護綠洲的重要屏障。」馬志新說,「看到它們,就意味著看到了現在的新疆。」
時間隨腳步一步步前挪,蘋果、核桃、梨樹等諸多特色林果樹種散落而居。「新疆體現的是絲路園藝,其特徵之一就是與農業密切相關。每年從入春開始,新疆先賞杏花,梨花接踵而至,蘋果花等緊隨其後,2200萬畝特色林果,不斷帶給人們美的享受。」馬志新說,「它不但帶來美,還帶來了財富。如今林果業已是新疆重要的特色產業,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南疆一些地區,林果業收入甚至佔到了當地農民收入的50%以上。」
繞過欣欣向榮的果林,新生的胡楊幼苗正在茁壯成長,展示著新疆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如今的新疆,河流在變清,野生動物的足跡多了,天然林大規模復甦,溼地面積不斷擴大,大地流淌著生命的活力。「從化石到幼苗,人們感受到的是生命力量的不斷存續和生長。」馬志新說,「在出口,我們設置了一個精緻的葡萄迴廊。在新疆,人們最享受的事之一,就是在夏日的葡萄架下品瓜嘗果,載歌載舞,這就是幸福的模樣。」
截至4日11時,已有國內外近33萬名遊客進入世園會園區,新疆展園由於地處有利位置,就在中國館旁側的花甸前,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口音的人們在新疆展園內流連忘返。「天山來客」將無盡歲月凝聚成一條舒暢的小徑,讓人們在移步換景中暢享著時間的旅行。(劉東萊)
(責編:楊睿、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