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勒比,有這樣一句俗語:當一個海盜酣睡時,他的美夢不是死後上天堂,而是有一天能夠回到他最愛的拿騷海港。
在巴哈馬首都拿騷島,數百年前,一群海上狂徒在這裡尋歡作樂、開懷暢飲;而如今,一切煙消雲散,在這個風光旖旎的旅遊島國,已經聞不到一絲一毫的火藥味。
後來,這段關於加勒比海盜的塵封歲月被當地人挖掘出來,建造成一座博物館。通過蠟像場景、海盜「文物」和導遊口中的傳說故事,《環球》雜誌記者「穿越」到了那個硝煙瀰漫的年代。
海盜之鄉:平靜之下的暗流
一般來說,加勒比海盜的黃金30年指的是1690~1720年,而拿騷在這一時期內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個距離美國邁阿密不足300公裡的小島,曾經是個破敗的小鎮。由於水域較淺,大型軍艦難以入內,但吃水線淺的海盜船卻暢通無阻。
於是,拿騷吸引了大批海盜前來安營紮寨,其中不乏一些臭名昭著的「人物」。他們利用拿騷水域這片天然避風港,將各種打家劫舍的本事運用得遊刃有餘。同時,海盜掠奪來的財富也吸引了商旅、妓女以及各型各色的痞子混混兒,拿騷島隨之熱鬧起來。
你若是對海盜傳說有著濃厚興趣,想要到拿騷在這個海盜心中的「聖地」一探究竟的話,想必要失望了。拿騷現如今已經脫胎換骨成一座美麗而安靜的小城市,「海盜之鄉」神秘而張狂的氣息似乎已經煙消雲散,有的只是整潔的歐式建築、豪華的五星級酒店、平靜的海灘和居民快樂安詳的臉龐。
然而,表面的平靜並不意味著沒有暗流湧動。如果你足夠細心,就會看到在拿騷整潔精緻的步行街上,忽然冒出來一個古怪的黑人男子:他穿著一件垮袖白襯衫、一條紅色緊身褲,腳上蹬著一雙黑色大皮靴,頭上戴著一個黑布寬簷帽,上面有一個骷髏的標誌,右眼還用一個黑眼罩蒙起來……
實際上,這個「海盜」是拿騷「海盜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海盜博物館」可算是世界上最小的博物館之一,只是個兩層小樓。博物館外牆刷著玫瑰紫色的漆,寫著「拿騷的海盜」幾個金色大字,招牌的旁邊是海盜標誌——一個巨大的骷髏下面交叉著兩把刀。站在門口迎客的工作人員清一色海盜打扮,手裡還握著仿真手槍。
博物館通過海上生活、海盜天堂、深陷囹圄和秘密寶藏4個板塊,向人們展現著加勒比海盜在鼎盛時期的生活和鬥爭面貌。博物館票價比較昂貴,每張要15美元,但如果遊客真是為了滿足尋找海盜的心願,也就咬牙忍了。
真有個「傑克船長」
博物館中能稱得上「文物」的,只有一些炮彈、海盜假腿等陳列品,更多的則是海盜蠟像、畫像和仿真海盜船。最吸引人的,還是導遊口中的那些傳說故事。
好萊塢電影《加勒比海盜》讓全世界認識了「傑克船長」。殊不知,歷史上還真有個「傑克船長」,只不過不是傑克•史派羅,而是卡利索•傑克。這位傑克船長有兩個著名的嗜好,一是穿條紋衣褲,二是招納女海盜。
海盜博物館裡有這樣一個蠟像場景:傑克船長的兩個女手下安妮•邦尼和瑪麗•裡德正為分贓的事爭吵不休。這兩個臭名昭著的女海盜都以脾氣火爆和打仗像男人一樣勇猛而著稱。自從安妮在巴哈馬的新普羅維登斯島遇見傑克後,便拋棄了丈夫,換上男裝,登上了傑克的海盜船。而瑪麗加入傑克船長團隊的時間更早於安妮,據說她童年不幸,是個十分堅強而殘忍的女人。
1720年,英國國王任命的巴哈馬總督伍茲•羅傑斯襲擊了傑克的海盜船,當時船上的男海盜們喝醉了酒,嚇得躲了起來,只留下安妮和瑪麗兩個女流之輩英勇抗擊,結果被擊敗。船上所有的男海盜都被判處死刑。由於安妮和瑪麗宣稱她們已經懷孕,沒有被立即處死。後來,瑪麗因高燒死在獄中,安妮則神秘失蹤。
在安妮和瑪麗爭吵的蠟像場景中,兩個彪悍的女人披頭散髮,一個舉起右臂怒視對方,另一個做著拔劍的動作,看來真是一山難容兩隻「母老虎」。
要說起拿騷最著名的海盜,當屬「黑鬍子」愛德華·蒂奇。他恐怖的外表和殘忍的內心不僅能震懾住對手,甚至讓他的小兄弟們也不寒而慄。蒂奇有著一把據說從未剪過的大鬍子,獨眼,一條腿是木頭做的假肢,整天醉醺醺,嗜血成性。可以說,他的形象符合所有形容海盜的恐怖和骯髒的字眼兒。
博物館內有一個蠟像場景展示了「黑鬍子」和馬仔們作戰的情景。「黑鬍子」一手舉槍,一手持刀,面露兇色,其他的海盜也揮舞著刀槍。當然有一點是蠟像場景無法展現的——每在戰鬥前,「黑鬍子」都會將幾根麻繩綁在濃密的鬍鬚上,再將繩子點燃,就這麼矗立在一片滾滾濃煙當中,再加上槍炮的火光,讓人感覺他就是一個快要爆炸的火藥桶。這種情形讓敵人望而生畏,往往還未交火,就繳械投降了。
1718年,「黑鬍子」的海盜船在維吉尼亞的一片沙洲上被英國皇家海軍包圍。這場血腥的戰鬥最終讓他斷送了性命,死時身中5槍,還有20多處刀傷,十分慘烈。英軍的船長將「黑鬍子」的頭顱割下示眾,一代海盜傳奇人物最終化為塵土。
「黑鬍子」殘暴的一生中也有一個溫暖的細節。傳說,他曾愛上一名被他殺死的船長的女兒,從此性情大變,成了「溫和的蒂奇」。他帶著愛人隱居起來,平靜地生活了一段日子,但後來妻子因病去世,他受刺激頗深,又變回了「黑鬍子」。
雖然不少歷史學家認為這個傳說荒謬至極,但它畢竟給「黑鬍子」叱吒風雲的一生帶來了溫情的一筆。這讓我們有理由相信,即使是再兇狠殘暴的人,內心深處也有一絲柔軟。
在海盜博物館殺一次頭
加勒比的海盜們一度稱雄那片廣闊海域,但最終隨著英國總督的打壓和控制,逐漸銷聲匿跡,只留下這座小小的博物館,供人們體會波瀾壯闊之後的滄桑與落寞。
海盜們曾用過的手槍、彎刀和掠奪來的珠寶,此時正安靜地躺在博物館展櫃的玻璃門內,你已經無法嗅到它們身上的火藥味,但會幻想:這些東西曾經被哪一隻粗糙肥厚的大手把玩過?
博物館中,還有一些供遊人擺姿勢拍照的場景,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斷頭臺,只是不知道這是海盜虐殺對手用的,還是英總督處決海盜用的。
斷頭臺大約1米高,全木質,一個小小的木臺上豎著兩個木樁,上面橫著一塊大木板,木板上有三個洞,中間一個大的用來鑽頭,兩邊兩個小洞用來固定兩隻手。這個殺人器具即使今天看上去也是十分駭人的,但遊客們卻笑嘻嘻地一擁而上,排著隊拍上一張「砍頭照」。而斷頭臺後面的牆上,正是一個海盜專用的骷髏標誌。
如果意猶未盡,還可以到「海盜博物館」的紀念品商店去「尋寶」,除了「藏寶圖」「海盜彎刀」外,商店還出售帶有骷髏標誌的T恤衫、鑰匙扣、水杯、鐘錶等,當然還有被貼上「海盜最愛」標籤的加勒比特產朗姆酒。
參觀結束後,《環球》雜誌記者問導遊:「加勒比海盜真的消失了嗎?這大街上來來往往的人,會不會有一個就是海盜呢?」
導遊先是一怔,思考了一番後居然壞笑起來,回答說:「有沒有海盜我不知道,我倒是知道,這加勒比海上,經常會有幽靈船哦!話說,這幽靈船破破爛爛,在海上飄飄蕩蕩,上面根本沒有水手,只有乾屍,你說這乾屍會不會晚上出現呢?」(記者 劉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