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多雨的夏季
是林木生長難得的「機遇期」
然而天牛不甘寂寞
偶爾出來溜達溜達
它們過於「親密」的活動
讓苗木不堪其擾
當然園林人也有抵禦的小技巧
27日上午洪山區綠化隊針對天牛幼蟲開展了防治工作,市園林科研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的董立坤高工、餘紅芳所長到現場進行了蟲情調查及防治技術指導。
洪山區文馨街的柳樹被雲斑天牛、星天牛等蛀幹害蟲危害,樹幹和大枝上的排糞孔,以及新增的產卵孔較多,樹幹基部堆積有鋸末狀蟲糞。
董立坤介紹,根據植保研究所長年監測發現天牛類害蟲一般會在8-10年間出現一個危害高峰期年份,2018年剛好為該類害蟲的高發期年份,在8月份的幼蟲孵化期就可發現柳樹、懸鈴木、欒樹等多種園林樹木上蟲口量較大。植保研究所在春季時的監測數據顯示天牛種群數量較大,因此在6月發布了武漢園林病蟲害預測預報的天牛防治專題。
同時,為了應對天牛高發年份這一問題,植保研究所還指導武昌區、江岸區等城區開展了針對街道、公園等綠地天牛的以生物防治技術為主的統防統治工作,有效地控制了天牛在這些地區的發生數量。
天牛主要以幼蟲鑽蛀樹木枝幹為害,具有很大的破壞性,且非常隱蔽,往往在人們尚未察覺的情況下,多年的綠化成果已被毀掉。且天牛科昆蟲發生數量較多,對園林植物造成的危害最為嚴重。
天牛的寄主範圍較廣,涵蓋行道樹、防護林、綠化樹木和樹樁盆景,其中尤以喬木受害最為嚴重,少數種類危害草本花卉。
天牛成蟲啃食園林植物的嫩枝和葉片,造成枝稍枯萎,長勢衰弱。還可傳播植物線蟲或病毒,對園林植物造成更大甚至毀滅性的災害。
天牛幼蟲取食園林植物主幹和大枝的韌皮部和木質部,影響養分和水分的輸送,以致在木材內部形成永久性的空洞和缺損,嚴重影響林木的生長,甚至可造成樹木整株枯死。
雲斑天牛除新疆、西藏、內蒙等地外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且其寄主範圍較廣,主要有烏桕、白蠟、桑、柳、榆、懸鈴木、泡桐、枇杷等。雲斑天牛在武漢地區2至3年發生1代,以幼蟲或成蟲在樹幹蛀道內越冬。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為害懸鈴木、柳、榆、海桐、紫薇、桑、冬青、無患子、苦楝、欒樹等。星天牛一年發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樹幹蛀道內越冬。翌年4月幼蟲陸續在蛀道內羽化,6月為羽化盛期。
其形態特徵與星天牛極其相似,但本種鞘翅基部光滑,無黑色小顆粒突起。光肩星天牛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主要為害懸鈴木、柳、楊、櫻花、榆、苦楝、楓香、槭樹等。1年發生1代,少數兩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樹幹蛀道內越冬。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寄主主要有梅、桃、櫻花、杏、李、蘋果、梨、石榴、海棠、柳、榆、櫟等植物。桃紅頸天牛2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蛀道內越冬。6月至8月為成蟲發生期。
菊小筒天牛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主要為害菊科植物。該蟲1年發生1代,以幼蟲或成蟲在菊科植物根部越冬。翌年4月間成蟲開始活動,取食莖部表皮補充營養。5月間交尾產卵。
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主要為害桑、無花果、楊、海棠、榆、柑橘、柳、楓楊、槐、油桐等。桑天牛2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樹幹蛀道內越冬。
加強檢疫措施,防治天牛通過植物調運而擴散和傳播。若發現新調入苗木有蟲害,應及時進行清除。
適地適樹,選用抗性品種。不同園林樹種和品種,對天牛的抗性差異顯著,應選用天牛危害輕的樹種或品種。
加強園林管理。結合修剪整枝,及時剪除和處理有蟲枯枝;長勢衰弱的樹易遭天牛危害,應加強樹木管理,提高植株長勢,增強自身抗性或選用抗蟲品種。
卵的防治:天牛產卵後,有的天牛種類刻槽明顯易找,可依據天牛產卵部位及刻槽形狀,用小錘敲擊刻槽,殺死蟲卵。
幼蟲的防治:天牛低齡幼蟲尚未蛀入木質部前,在樹幹或枝幹上危害處有新鮮樹液樹脂流出,有紅褐色糞便,用利刀刮樹皮,殺死幼蟲,或用錘子敲擊;幼蟲長大進入木質部時,可用鐵絲深入蛀孔,將孔內糞屑挖空,鉤殺幼蟲。
成蟲的防治:大部分天牛成蟲的羽化期在5~6月份。在天牛羽化盛期,可根據成蟲的生物學特性進行人工捕捉。
生物防治:天牛有許多捕食和寄生天敵,如啄木鳥、喜鵲等,幼蟲的寄生天敵腫腿蜂、蒲蟎和花絨寄甲等,可通過釋放天敵進行防治,同時應加強對天敵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