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生命的複雜性和人類認識水平的局限性,加上生命科學專業術語及研究表述方式的多樣性,再加上最近幾年高考全國各個省市「各自為政」,高中生物的教學領域中一些模稜兩可的知識點有增多的趨勢,讓人感覺生物學科不像數理化那樣更富有邏輯嚴謹性。這就讓一些同學感覺到高中生物還真難學,出現了很多困惑甚至厭學的情緒。
為了更好的有利於教學,我們不能逃避,而是要更加注意對生物中模稜兩可的知識進行總結,並「各個擊破」,這樣才能對成績的提高有所幫助。但如果直接傳授給學生,又怕對一些基礎本身較差的學生造成更大的學習困難。因為在實際解題中,模稜兩可中又有一些約定俗成,這就必須結合大量的習題練習才能達到「以不變應萬變」的效果,從而提高解題能力。但不管怎麼樣,總結研究總比什麼也不做要好。
高中生物中模稜兩可的知識還真不少,比如:
1、雜交一般指不同個體間的交配,但相同基因型的雜交,有時又可看作成自交,動物不能自交,但也能這樣相同基因型之間雜交的「自交」。甚至有時自由交配也簡稱為自交。
2、減數分裂中,染色體數減半發生在減一,但減二中染色體數增倍後也減半了一次,卻只能看成是一增一減而相當於沒變。
3、單倍體植物高度不育,但四倍體的單倍體又可育。關鍵是看單倍體是不是含有奇數個染色體組,那就聯會紊亂,真的不育。
4、有絲分裂有同源染色體,但一倍體個體的體細胞有絲分裂沒有同源染色體。減二無同源,但四倍體的減二可以有同源。說明我們很多理論知識建立在二倍體生物的基礎之上,一般是不考慮這些特例的。
5、姐妹染色單體上的基因一般是相同的,但如果發生過基因突變或交叉互換又可以存在等位基因。從而有絲後期或減二後期可能有等位基因的分離。
6、基因突變一般是DNA複製時解旋後某條子鏈形成時發生差錯,但也不盡然,有時DNA不複製也突變。
7、細胞有絲分裂或減數分裂的圖像一般很理想化。實際觀察時,比如中期,很難保證觀察的角度是兩極的側面,如果角度改變,看到的圖像就不是那麼規則了。
8、一般認為炎熱時的體溫調節只有神經調節,沒有體液調節。因為此時主要是增加散熱,對產熱一般無影響。但也有些資料或題目認為,炎熱時可以減少相關促進產熱的激素的分泌,所以是神經-體液調節。
所有這些模稜兩可的知識,都不是平分秋色的,而是有所偏重,至於偏重哪一邊,這要在大量的習題練習中不段積累經驗,尤其是平時要不斷積蓄因錯誤而得到的經驗,只有積累了經驗並形成記憶,然後再根據具體題意中的情境,然後才能在解題中不斷提高成功率。當然,也要注意不能形成思維定勢,注意要隨機應變。
解題時的審題很重要,因為題目中的某些詞句的意思也可能模稜兩可,讀題時應該讀兩遍,第一遍最好要把題目中的決定解題思路的重要關鍵詞圈出來,第二遍再去理解並分析,最後落筆時要特別注意哪些關鍵詞,妨止出現低級錯誤。有些題止的分析,最好要畫出分析思路來,在題目紙面上或卷面上留下解題的痕跡,這樣就算做錯,也便於批閱後的反思。
只有不斷對模稜兩可的東西進行分析總結並積累經驗,才能在生物學習中不斷取得成功,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