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重推薦一下南美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秘魯,算是對秘魯三年時光的一個總結。 亞馬遜雨林的腹地中,大約在中國13世紀的南宋時期,無人知曉這個古文明如何建國。在哥倫布的艦隊抵達之前,他們是南美的主人,大陸最大的帝國。帝國的政治、軍事中心在庫斯科(Cusco),即今天的秘魯共和國。從1438-1533年間,時而戰爭,時而和平吸納,這個負有盛名的帝國吞併了今天的厄瓜多、玻利維亞西部和中南、阿根廷西北、智利中部和北部,國力空前強盛。
這個民族操著一種叫做蓋楚阿(Quechua)的語言作為官話,今天,當你遊走在秘魯的土著部落,依然能聽到這種活化石般的語言。印加是個多神教的民族,民間信奉瓦卡神(Huaca),相傳是巨石中羽化出的神靈,類似於古代「萬物有靈」的泛神論,和中國神話中物化單一神論不同,印加人認為任何實體物均存在兩個精神層面的神仙,一個是造物仙,一個是靈動仙,任何實體物必要有這兩個神才可以成仙。這是老百姓所信奉的神,印加帝國廟堂之上的統治者們,卻鼓勵人們信奉正統的太陽之子因帝(Inti)和大地之母帕恰媽媽(Pachamama)。 印加民族還發明了quipus:結繩記事法。
這是一種二進位的音位和語素記錄法,因為古印加人無書寫文字,印加王宮的稅收制、人口普查、曆法、軍事徵調都靠這些五彩繽紛的美洲大羊駝和小羊駝毛來記載。印加王手下有專門的結繩官(Quipucamayocs)專司此事,他們可通過繩的顏色、粗細、結繩位置、捆結大小等記載數字、音位和語素。西班牙人殖民後,歐洲書寫系統替代了結繩記事,目前,仍有村落能見到quipus,但已大多數流於表演的儀式,其中的涵義也早已失傳,今天也只有歷史學家,可從中窺探當年帝國的往事。
帝國就這樣在安第斯高山峻岭和亞馬遜雨林中寄情兩個多世紀。1524年,中國明孝宗朱祐樘正努力恢復朝制,地球另一頭的歐洲,皮薩羅駕駛著卡塔海娜號(Cartagena),在太平洋上劈波斬浪,揚帆馳騁,先是加入了馬丁·費爾南德斯的艦隊,後又和航海家巴斯克·巴爾博奧穿越了太平洋,在城堡主阿利亞·達維拉的資助下,歷盡千萬苦,九死一生,來到了南美洲的巴拿馬城,似乎頗有中國古代的俠者風範。在這裡,他聽聞了埃爾南·科爾特斯(Hernán Cortés)單槍匹馬帶著弟兄們,徵服阿茲特克,把整個墨西哥收為麾下的壯舉,心中好生羨慕,或許覺得這樣才是快意人生。他的目光瞄向了更遠處的安第斯腹地,兩次遠徵,卻遇到了印加人的激烈抵抗,大敗,鎩羽而歸。第三次,皮薩羅越過印加人在海岸的防線,成功繞道佔領了秘魯的腹地,建立了西班牙人第一塊根據地,就在今天的秘魯皮烏拉城(San Miguel de Piura)。
兇很好戰,嗜兄上位的印加王阿塔瓦爾帕(Atahualpa)怎能容忍西班牙人外族入侵?於是,卡哈馬爾卡一役(Battle of Cajamarca),打得頗為慘烈。西班牙殖民者憑藉熱兵器和科技優勢,取得了壓倒性勝利。皮薩羅生擒了印加王。印加王的富庶,印加王宮裡堆積如山的黃金、白銀、祖母綠,是西班牙人覬覦已久的。為了獲得自由,也為免於一死,印加王被迫答應了皮薩羅,用純金裝滿一間17尺長8尺寬的房間,來換取自由。幾個月後,帝國幾千裡版圖,從各地源源不斷徵調來的金燦燦的金屬終於要裝滿整個屋子時,印加的魯米那回(Rumiahui)將軍已經鳩佔鵲巢,皮薩羅認為印加王已不再有利用價值,於是幹出了拿到贖金還撕票的流氓勾當。皮薩羅要把印加王活活燒死,這下可把印加王嚇壞了。
死還是事小,關鍵在印加的迷信中,除了貴族要嬰兒裹頭,存在活人祭外,同樣是信仰輪迴轉世的。人死後,死者的靈魂需要走過長長一條黑暗之路,由能洞悉黑夜的夜狗帶領,進行轉世。凡生前信仰ama suwa, ama llulla, ama quella(蓋楚阿語:不偷、不撒謊、不懶惰)的善人,來到遍地鮮花的身後天堂,「享受太陽的光輝」。惡人在陰冷的地域繼續受罪。然而,被火燒死的人,由於靈魂被燒化,是根本沒有機會輪迴的。在受過印加王恩惠的教士文森特·瓦爾韋爾德居中調停下,皮薩羅終於答應,給印加王一個全屍,讓他能夠轉世,但條件是,印加王在死前必須皈依天主教。
結果,滑稽的一幕是,印加王在皮薩羅的見證下,皈依了天主教,賜了教名弗朗西斯科·阿塔瓦爾帕,不知是不是皮薩羅故意羞辱印加王,用自己的名字給印加王洗禮,還是為了紀念自己的功勳。最後,皮薩羅在木樁上將印加王絞死,並以基督教的禮儀加以厚葬。印加王死後,其弟圖帕克·胡安帕即位,但此後印加帝國已是土崩瓦解,實際的統治者落入了西班牙殖民者的手中。 初到秘魯,值得去做的事情實在太多。首都利馬是一座「慢」都市,從皮薩羅1535年建都以來,留下了輝煌的南美歷史瑰寶。這裡既有古印加的遺風,又有西班牙人修建的精雅教堂和禮拜堂,殖民時期風韻猶存。利馬市中心熱鬧喧囂,海邊商業區 Larcomar 餐館夜店林立,吹著風,眺望波濤洶湧的大海,別有一番愜意。
沐浴著安第斯山的晨曦,可以先參觀拉爾可博物館,這裡展示了印加前哥倫布文明的漆器、陶器,風格奔放,藝術感十足。秘魯美食可是世界七大菜系之一,對於美食有興趣的吃貨們,一定要前往利馬美食公司,這是一家以秘魯美食為主題的專題旅行社,去之前一定要留著肚子。在一天的組團行程中,由嚮導帶著大家去秘魯的當地特色集市、隱秘的花園咖啡廳和秘魯地標性最好吃的餐廳,嘗最地道的秘魯美食,不僅有秘式生魚片(Ceviche)、秘魯國酒皮斯科酸酒(Pisco Sour)、還有一道道不知名而美味的印加料理,必定讓你大快朵頤,直呼過癮。如果你還不過癮,想親身體驗一下,可以去天廚秘魯廚藝課,秘魯大廚Christian和Sonia會手把手教你做印加料理。
白天,可以先參觀秘魯總統府,明黃色的建築,是秘魯的老城中心,總統府周圍是一系列重要建築,中心噴泉修於1650年,主教宮的典雅陽臺也值得一看。如果運氣好,還能趕上觀看士兵換崗。聖弗朗西斯科教堂,當地更流傳的名字是「catacomb」(公墓),明黃色的方濟各教堂建築,約建於1674年。但最震撼的,莫過於裡面70,000個埋葬頭骨,穿過長長的地下隧道,頭顱按幾何排列規整拜訪在那裡,有的甚至按照大小和形狀進行排列,讓人不寒而慄。教堂圖書館有很多宗教古籍善本。 在城市中心為了尋找歷史感,不得不去的是瓦卡·普克亞那,這是古代印加文明向天神Pachacamac的祭祀場所,用數以百萬計的土磚壘成。由於遺蹟就在市區內,背後是高樓林立,這片廢墟仿佛尤其格格不入。但也足見秘魯對於歷史遺蹟的傳承和保護。午後,享受著一杯秘魯紅番薯汁,可以漫步在秘魯的老城中心,吹著風隨意走走,周圍都是厚重歷史感的房子,也不乏各類餐廳和商店。這片區域已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另外,還可以去利馬大教堂,宏偉瑰麗,不過有點類似千篇一律的歐洲教堂。 如果想集中採購,不妨去Larcomar海邊商場,這裡有琳琅滿目的特色餐廳、工業品店和夜店,建在太平洋岸邊的懸崖峭壁上。無論是閒逛,還是帶家人遊覽,都可以享受美好的購物時光。喜歡工藝品的你,一定不應錯過拉斯·巴亞斯工藝品市場,這裡可以買到各色陶器、漆器、面具、手工繪製相框、竹籃、寶石戒指,和你想像不到的各類異國情調工藝品。 晚上十八點夜幕降臨後,不能錯過的就是噴泉公園。只要4索爾門票,沿著悠長的小路,觀賞13眼姿態各異的音樂噴泉,加上美輪美奐的雷射和3D效果,帶著心愛的人漫步其間,不時看到,渾身溼透的秘魯英俊小夥子和姑娘們嬉笑打鬧,熱情的人們像潑水節一樣,也許善意把水潑到你身上,不要見怪!這是最佳融入當地生活的場所。 如果你想體驗下極限運動,秘魯的海岸線非常適合滑翔傘。
可聯繫飛空極限滑翔傘學校。自行車環遊秘魯市也是很颯爽的體驗,租自行車。 如果你時間充裕,希望來一場周邊遊。一定要去卡拉爾史前金字塔,從秘魯市區開車約124英裡。是美洲史前文明建立的金字塔,和埃及金字塔一樣古老。已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在這裡還可以看到結繩記事展覽。 想要探秘印加文明,就不得不去當年的印加的心臟命脈之都——庫斯科。 庫斯科是印加文明的心臟地帶。整個古城都帶著歷史的餘脈,仿佛抖落塵土,緩緩向你招手。花一個上午,在庫斯科古城漫步,看看武裝廣場的噴泉,廣場東北角矗立著殖民時期的庫斯科聖母大教堂(Catedral del Cuzco),感受這片歷史氛圍,教堂裡有400多幅殖民時期畫師的油畫作品,其中一幅薩帕塔繪製《最後的晚餐》頗有意思,是仿名作而成,但是盤中的晚餐變成了當地食用的烤天竺鼠,據說是為了引誘土著人皈依天主教。城市不遠處,還有一座太陽神金字塔,是印加帝國的重要遺蹟。西班牙人佔領以後,在原地建立了聖多明各教堂。兩者可以一起欣賞。
想看看街景,可以去老街,是印加當年的街道式樣。如果想安靜欣賞藝術,可以去前哥倫布藝術館,採購當地豐盛的食材和香料可以去聖佩德羅中心集市,傍晚可以到皮斯科主題酒吧品嘗各式各樣的皮斯科酸酒,皮斯科酸酒是秘魯著名的雞尾酒,酸甜適中,實在可口。最時尚小資的莫過於巧克力博物館,上樓二層,是一間小型以可可和巧克力為主題的博物館,展示了可可樹、種植可可的歷史,參觀完還有工藝巧克力工坊,可以體驗用原生態可可豆親自製作巧克力,帶給親朋好友。還有馬克西姆·蘿拉博物館,這裡展示了秘魯著名布紡家馬克西姆·蘿拉的私人館藏,可以欣賞有濃鬱地域風格的染布和紡布作品。購買印加工藝品可以去庫斯科工藝品中心。
每當提到庫斯科,人們往往第一想到的就是馬丘比丘。其實在參觀馬丘比丘之前,另有一道精美的開胃菜:薩薩華滿城,這是遺蹟是印加帝國的一座防禦工事,由龐大的石灰石塊砌成,有的石塊重達300噸。在沒有機械的時代,很難想像人們是如何做到的。 最精彩的部分當然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馬丘比丘,前往馬丘比丘,貪圖享受的體驗是乘坐印加小火車(Inca Trail)。這是秘魯版的東方列車,在蔚藍的天空下,車身也是漆得海藍,車體寬敞,座位舒適,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間,不時看到成群結隊跑過的美洲羊駝,田園牧歌式的自然風光,徒步穿越的背包客,如果您有閒情逸緻又願意挑戰,也可以像他們一樣背上行李,荒野徒步2-3天穿越高山峽谷,達到心中的聖地。秘魯是美洲四種羊駝的故鄉,路上可以隨處看到馳騁在高原上的「草泥馬」。如果您對羊駝感興趣,還可以報名一條羊駝之旅,會有專人指導並帶領您到馬勒戈壁,哦不,是庫斯科高原上觀賞野生羊駝,除了羊駝路線外,這家旅行社還有一系列穿越路線、露營路線,供您體驗。
參觀完了馬丘比丘,如果依然有時間。庫斯科城周邊還有一些很有特色的奇幻之旅,可租車或報團前往。了解庫斯科的原住民風俗和印加活歷史,有一個好地方:印加水渠(Tipon),這是一個印加帝國的供水水渠,有原住民社區,可以欣賞他們的生活、歌唱、舞蹈和各種宗教儀式,如果趕上6月初的因帝節(Inti Raymi),也稱太陽神節,是他們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可以和當地土著一起歡度「印加春節」。甚至烤一隻全羊,但不是全羊,而且烤全羊駝!可恰華西動物保護區,這裡可觀賞美洲羊駝、美洲虎和各種雨林動物,如美麗的金剛鸚鵡。庫斯科高原有很多高山河流,適合漂流,可以嘗試這家旅行社的秘魯漂流。另外,如果你喜歡天文,庫斯科高原可是絕佳的觀星之地,這裡遠離城市,沒有光汙染。即使你是業餘愛好者,也可以和他們一起體驗下觀星之樂趣:庫斯科天文社,望遠鏡可租。 從庫斯科出來,緊鄰30分鐘的車程,就到了秘魯的聖谷——烏魯班巴城(Urubamba)。這裡沒有全世界遊客的嘈雜喧囂,確實自然主義者的天堂。體驗一下高山索道,抓著吊掛在鋼索上的滑輪,從山的一頭滑到另一頭,驚險刺激。在安第斯山上露營,或者參觀一下室內的印加陶器博物館,都是不錯的選擇。 從庫斯科一路向南,還可以去秘魯第二大城市——有「白石城」之城的阿雷基帕(Arequipa)。這座建立於1540年的小城,因殖民建築都用珍珠白色的石頭簡稱,一座鑲嵌在自然美景中的小城,整個城市都在白色建築的海洋中,故有白石城之稱。 在阿雷基帕,必去的景點是科爾卡大峽谷(Colca Canyon),這是世界最深的峽谷之一,深度1.3萬英尺。驅車2個小時,沿途有一望無際的高原,一座座高聳入雲的活火山,和無數野生動物。不虛此行。
庫斯科市內可以逛的地方不多,最值得去的是聖卡特琳娜修道院,是殖民時期修的白色建築,內在曲折深幽。如果意興闌珊,可以逛逛武裝廣場(Plaza de Armas)、阿雷基帕老城區(Historic Centre of Arequipa)和安第斯遺蹟博物館。 從阿雷基帕城驅車2個小時,就來到了普諾(Puno)。至今記得高中地理書上講的的的喀喀湖。湖遼闊而靜謐,鏡子般的湖水映著天空,水天一色。純淨,沒有一點汙濁。湖心有片小島,喚作西魯斯卡尼(Sillustani),湖邊有很多租小船的,隨意租上一隻,20分鐘蕩漾到湖心島。憑欄眺望,天際微亮,輕嵐撫慰,這是忘掉所有俗世煩惱的地方。遠處還有一小島,名為塔基爾島(Isla Taquile),島上多崎嶇之路,穿上你的運動鞋,爬島漫步,或者慢跑。能觀賞到整個的湖最美的風光。島上沒有車,沒有驢子等牲畜,一切都要靠走,午餐時間,當地賣一種淡水魚,類似於高山冷水魚。非常美味。
而在所有的島裡,烏羅斯浮島(Uros Floating Islands)最為奇特,這是一座完全人工在礁石上砌成的小島,躲避戰亂的人們居住到湖上,前哥倫布時期就已經存在,島上人是茅草搭建的屋子,通透性很好,冬暖夏涼。物資通過印加龍頭船運到島上。島上居民往往幾世同堂,我們遇到的一戶人家,是三代九口住在大家庭裡,以賣手工藝品為生。如果想體驗下他們的生活,可以在島上茅草屋住宿,如果你追求原生態的極致,普諾還有一個蘇阿西島(Suasi Island),這裡沒有車,沒有居民,沒有噪音,甚至連嗷嗷叫的狗都沒有。這裡只是美洲小羊駝(alpaca)和野生羊駝的樂園。 遊遍了秘魯南部,我們把本次行程的壓軸戲份放在了最後。俗話說「不到雨林非好漢」(好吧,這其實是我說的)。
不過來到了南美洲,怎麼能不去亞馬遜雨林。而沒過去亞馬遜雨林,怎麼能說到過了南美洲。從普諾出來,我們開始驅車北上,經過8個小時的長途跋涉。來到了:依基多(Iquitos)。開始了我們的雨林探秘! 要想深入雨林,最好還是找個嚮導。在依基多市有很多旅行社,我們推薦的一家是亞馬遜雨林嚮導社。他們在2-3天的行程中,會把雨林的精華介紹給你,同時交給你很多荒野求生的技巧,當然是說英文的。帶你上山下海,住樹屋,還會教你夜晚如何去除手指肚大的可怕蚊子!然而,如果你想體驗自助遊,也並非不可能,讓我為您一一梳理。 如果想自助遊,首先來到距離依基多市4.5公裡的淖爾塔鎮,淖爾塔鎮的帕卡亞·薩米莉亞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佔地2公頃,是整個亞馬遜地區最大的保護區,是全世界生物最多樣性的地區之一,擁有450多種熱帶鳥類,102種哺乳動物,256種珍稀淡水魚類,69種爬行動物和1000多種獨特植物,包括大水獺、黑蜥蜴、亞馬遜粉豚等珍稀保護動物。
駕著保護區提供的小船,順流而下,沿途鳥語猿鳴不絕於耳,各種珍禽野獸的足跡遍地,碩大的金剛鸚鵡時而飛過頭頂,這裡的風光,絕對讓您嘆為觀止!淖爾塔第二站:亞馬遜救助中心,這裡主要是保護珍稀動物,救助受傷動物的場所,有很多提高生態意識,保護雨林的活動。從淖爾塔-依基多的回程途中,如果對水牛有興趣,可以參觀DWA動物園,這裡有很多救助的水牛孤兒寶寶。路上還有一個奇斯塔科恰動物園,這裡大家就不要去了,都是籠子養的動物,很沒意思。 回到依基多後,可以在一個晨曦初亮的清晨,或者華燈初上的夜晚,體驗一下,船上觀賞日出日落的美。坐船的碼頭,過去直接買票即可。
從依基多順流而下15分鐘,如果帶著孩子遊覽,想讓孩子和野生動物進行一些安全有益的互動,可以去小佩德羅公園(Fundo Pedrito),這是都是一些無害的小型動物,比如鸚鵡、小猴子、馴化的無毒蛇一類的,可以讓孩子近距離接觸,又不用擔心安全。疲勞的大人有個更好的享受場所,順著那奈爾河下去,有一個叢林母親精神治療中心,可以享受一場南美原生態的雨林SPA按摩,注意防蚊蟲。回到依基多後,仍然有很多精彩節目。最賞心悅目的莫過於觀蝶,皮卜圖瓦西蝴蝶農場(Pilpintuwasi Butterfly Farm,地址:Padre Cocha, Iquitos),比我們在國內外去過的任何蝴蝶公園都好,環境儘量做到融入自然原生態區,有專人講解,漫步在農林內,看著彩蝶紛飛。
一隻吼猴跳出來還嚇了我們一大跳。市區內可以去的還有這個小博物館:亞馬遜土著文化博物館,博物館雖小,但五臟俱全,展示了土著居民日常用的各種生活用品、狩獵用具、建築格局、舞蹈、宗教等用品,非常值得一看!在依基多不遠處來一場雨林漫步,還可以去塔比切保護區。亮點是到處竄來竄去的紅色猴子,和當地人賣的非常濃鬱的椰汁。塔比切最好是午後前往,於是出來時候已經傍晚,可以體驗住在當地的叢林木屋,大部分木屋都有現代化設備,包括防蚊蟲網,房間私密,環境自然幽靜,裡面有浴室和冰箱。早晨起來還可以觀鳥,或者睡個叢林午覺,實在愜意!
第三天,可以再花一天時間前往猴島,猴島離依基多市有30公裡。顧名思義,進去以後各種大大小小的猴子,導遊可以分辨他們的名字。可以帶個背包,猴子一般都很好奇又膽小,就會往你的背包裡鑽,也可以是進去找吃的。然後從縫隙伸出頭來偷偷看你。身上不要戴任何墨鏡、帽子、照相機、手鍊、耳環這些東西,不然一定會被好奇的猴子突然抓走。按導遊指示的路線後,萬一被猴子搶了東西,也不要招惹猴子,他們發怒了也是會咬人的。沿途有很多所謂土著人的定居點,無非都是商業化的建築,不用去看。
結束北部的行程,回到利馬市。秘魯確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度,雖然同作為發展中國家,貧窮的國度讓法律執行不力,亞馬遜雨林也被伐木商和石油公司大口吞噬著,但當地人的那種質樸,那種對於生態的崇敬之心,還是讓我們欽佩。秘魯,融合了印加文化、殖民文化、土著文化的熔爐,這裡有一望無際的庫斯科高原,崇山峻岭間的馬丘比丘,也有回歸自然母親的亞馬遜雨林,有阿雷基帕的深度見底的峽谷,和白雪皚皚的山峰。差點忘了,秘魯還是南美洲華裔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百年前的清朝,華人勞工遠涉重洋,來到這裡修建鐵路,目前,利馬的唐人街規模頗大,幾代華人在秘魯佔據了半壁商業版圖。共同造就這個神奇的國度。
希望來秘魯旅遊,一定要親身探索。講好英語或西班牙語,都可以暢行無阻。你們最喜歡的小萌獸:草泥馬,這裡是他們的家園,在秘魯你可以嘗到各種羊駝料理,沒錯,用羊駝肉做的菜。被從馬勒戈壁上抓來的小萌獸,被做成了烤肉串、肉排、蓋飯,甚至草泥馬肉的漢堡。秘魯還有一種精彩絕倫的飲食,稱為Cuy Asado,中文稱為「燒烤Cuy肉」。那麼Cuy是什麼動物呢?說出來不要嚇到你,Cuy就是豚鼠,也是印加人最好馴化飼養作為飲食的小萌物。有機會去秘魯,喜歡重口味的同學,一定要嘗嘗新鮮出爐的烤草泥馬串,以及酥香可口的烤豚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