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猴子也能進化成人?科學家擔憂:巴拿馬猴類已進入石器時代
知道如何使用工具是人類的關鍵標誌之一。縱觀人類進化的始末,石器時代是人類領悟工具使用的階段。其中,在舊石器時代,人類掌握了使用各種燧石,還有製造簡單的器材。而在新石器時代,人類領悟工具使用方法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改進,其中包括許多複雜的工具,例如石斧和石刀等磨製石器。
再將目光轉到現代,科學家在巴拿馬進行調查時,發現當地的猴子實際上會使用工具。,他們將一些植物的果實放在堅硬的巖石上,接著撿起周圍的大巖石並擊打它們。
除此之外,科學家還觀察到這些猴子使用的工具並非是生來就有,而是後天學成的。比如一些小猴子因為力氣小,要砸很多下才能把果殼砸開,而那些大猴子很輕鬆就砸開了,然後給小猴子做示範。
結果,就有些科學家開始擔憂,他們覺得人類是從猿類演化而來的,巴拿馬猴會使用工具是否表示它們已進入石器時代,以及將來是否會進化為人。主要猴子能選適合的石頭並且還會把不適合的石頭磨成適合的,或許對比人類現在不怎麼樣但是古人類也不是只會打磨石頭嗎。重要的是對工具的利用和改造而不是用的是石頭還是錘子。如果猴子真的會使用石器的話。那麼,猩球崛起將不再是科幻。
事實上,即使巴拿馬猴進入了石器時代,它們也不會進化為人。原因很簡單,沒有生物能夠複製人的進化路徑。實際上,我們不必擔心猴子會變成人。原因是,即使允許人類按照自己的進化途徑再次進化,人類能夠進化成今天的樣子的機率是極其小的。
好多猴子自己會折斷樹枝使用,也算是製造工具吧!其實人和猿是兩種動物,就像熊和熊貓一樣,猿和猩猩永遠進化不成人的,大家只可放心。要非說人是類人猿進化來的,那開始的類人猿是哪來的?其實早期應該有人,比如說和貓和老鼠和老虎和牛和猴子的某一物種同一時代產生的,當然經過逐步發展,逐步提高。現代人有時還不如古人聰明,比如祖衝之張衡等人。也就是說人永遠是人,貓怎麼進化也是貓。猩猩和猴子永遠不會進化成人。
生物的進化是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作為限制條線下,對於那些無規則、無方向、無目的的變異的篩選。進化本身不具有必然性,不是有因就一定還會果。假設現在仍有一定數量的猿,個體也有一定的概率發生變異,發生變異的類型有向人類靠近的,但是目前的環境已經不是當年的環境,已經有一個強大、有智慧的物種的存在,那就是人。
因此,就算人類不從旁控制,巴拿馬猴也永遠不會進化為人類,我們不必擔心。真正要擔憂的應該是能否保護它們不被滅絕,以保持生物多樣性。
定向篩選
不過還是有一些人認為,猴子是可以向人類進化的,只要條件合適。比如人為的飼養幾個億的猴子,然後選擇其中最接近人的猴子(外貌,智力等),其他全淘汰,用接近人的猴子配對繁殖出幾億後代,選擇更接近人的,一路重複下去,就能得到無限接近人類的猴子了。
然而一般意義上的進化是指,在一個系統中,有限的資源下,導致更強生命力和更高效的突變能更大概率的留存,從而形成的物種變化過程中近似水漲船高的軌跡。這種方法勉強和優化沾邊,和進化完全不同。進化使生物更適應環境,優化使生物變得更適應人的某種目的。二者目的不同,因而不可能完全同路。不是每一種爬行動物都進化成了哺乳動物。因而幾億隻猴子的選擇,也可能無功而返。論基數,細菌病毒的基數更大,然而沒有智慧生物;論和人的相似,智人更近吧,然而也有形成部落就止步不前的。
人口數量大爆發,變異按比例也出現爆發,但是人類和幾十萬年前的祖先相比沒有大的基因變異吧(可能不對)。其實最有效最迅速的生物變異是人工選擇,幾代就能完全繁育出新品種。但人類社會夫妻的結合更多是文化,經濟(甚至外貌?)等等等等因素,沒有了定向篩選,人類變異的方向是像樹形一樣向四面八方發展,非惡性變異(先天性殘疾或者其他嚴重的先天性疾病)的基因保留下來或許不成問題,但是沒有刻意的(無論是自然還是人工)篩選,變異產生的基因表徵也不容易通過繁殖一代代加強吧。相當於人類的基因庫有新加入了新品種,但也只是加進來,並沒有得到刻意的強化,也就沒有所謂的進化吧。就好比放一個仙人球沒有哪顆刺(變異)會特別長(進化或者演化了)。
不能認為只要猴子夠多就能形成智慧生物,有人問,一億臺打字機,讓猴子們玩命敲一億年,能寫出一部連續的莎士比亞全集嗎?
進化的契機是從為了適應自然環境變成為了適應人工環境,從猿人變成人的過程其實跟野鴨馴服為家鴨沒什麼不同。之所以說現在的猴子不可能進化成人,說的是猴子不可能進化成人這種物種,但並不是說猴子不能進化得跟人一樣聰明。如果條件合適,運氣不錯,猴子還是可以進化出高智力的。
生物演化與進化
為了適應環境演化,你以為所有動物都是以智力為進化方向?其實根本不是進化是演化,而所謂的生物進化不就是DNA序列的增添,缺失,替換?簡單說就是DNA複製出錯,產生了新的DNA,而DNA複製錯誤的概率大概千萬分之一,但是物體基數大上億,所以DNA複製錯誤概率很大,變異的概率很大。
生物演化的直觀原理就是長頸鹿當初地上矮草沒得吃了,只有高樹葉,脖子長的活下來了,脖子短的餓死了,脖子長的基因後代脖子也長變異甚至基因變異變得更長(那些也環境顏色相同的動物也是比如蝴蝶漫長歲月中總有基因突變為環境一樣顏色的,然後因為顏色與環境相似不易被天敵發現生存率更高,不是這種顏色的蝴蝶差不多死了。而與環境顏色相同的蝴蝶的後代也就可以活下來,到了現在我們就發現活下來的很多與環境顏色相同。)黃鼠狼有臭腺,關鍵時能保命,他們為了生存並不需要進化智慧壁虎斷尾逃生,老虎為了生存牙齒,肌肉演化的更厲害,鯊魚為了生存演化出了200多顆牙齒和驚人的咬合力。我們人類為了生存則演化出了智力。
大自然並不在乎什麼高級低級,高級和低級是依靠人的價值觀的主觀判斷。大自然只有基因的複製率之說。在這個意義上來說,病毒才是進化的最高級形態。病毒不是原生物種,而是由單細胞生物扔掉不必要的裝備之後的極簡形態,從進化的迭代數量來說,比人類快了N個數量級。
人類的祖先離開樹,轉移到了更開闊的平原,尾巴在平原漸漸失去用途退化了/人類的祖先不是猴子,是黑猩猩的近親,參見我們的近親黑猩猩它們是沒尾巴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每個器官都用他們明確的功能,我們嘗試著逆推回來,尾巴幫助猴子在樹林間移保持平衡,而在草原雙腳站立,尾巴的存在反而破壞了平衡,改成為攻擊的弱點...還有尾巴沒有成為多功能器官可能跟腦容量有關, 手的時候太複雜了(靈活性,爆發力),同時要加上腿的力量的功能(持久性,和力量)操控這樣一個器官對大腦來說太難,太費力,換句話說,這是不划算的買賣(生物進化總是和環境達成最優解—降低成本達成最大效率)。
其實要說這種事情,科幻小說的浪漫主義情節或許是這樣的:下一批進化者已經出現,也就到了上一批消失的時候了,等上一批發現無法生存下去,只能寄希望於新的進化者,於是把文明儘量以他們能理解的方式教給他們,上一批裝作神明,讓他們崇拜並信服,再把科學的基礎(數學,文字,星象,地理,經典力學)簡單的教給他們運用,於是他們有了八卦,九宮,山海經,河圖,洛書,甲骨文。上一批教他們造房子,他們稱上一批為有巢氏,上一批教他們做土木建造技術,他們有了天工開物,最後上一批和大自然進行最後的抗爭,上一批失敗了,但是卻給新的進化者留下了無數神話故事,他們說上一批對抗魔王蚩尤,請來了九天玄女助陣,上一批飛機飛彈運輸車被他們當做神秘生物,稱為龍鳳麒麟,上一批消失萬年後,世間依然有傳說,或許那臺小電動三輪,就被稱為睚眥,某個運輸機被稱為饕餮,某個航母被稱為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