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全球主要學術類獎項的獎金

2020-12-06 觀察者網

現居美國的歷史學家餘英時教授6月20日獲得唐獎第一屆漢學獎,並就其治學經歷發表演講。唐獎是由臺灣商人尹衍梁資助設立的科學獎。唐獎每兩年頒發一次,授予在可持續發展、生物製藥科學、漢學和法治研究領域,做出最具創造性和影響力的個人或研究機構。

唐獎的獎金比諾貝爾獎高,單項獎金為5千萬新臺幣,約合1036萬人民幣,有媒體稱,這是目前全球最高的學術類獎金。但由Google 的布林夫婦、阿里的馬雲夫婦、俄羅斯籍投資人尤裡·米爾納(Yuri Milner)夫婦及Facebook扎克伯格等人聯合發起並提供資助的一個學術類獎項——「科學突破獎」,6月23日在美國舊金山首度頒發了獎金高達300萬美元的數學獎,五名歐美學者獲獎,獎金數額更大。

餘英時曾師從錢穆、楊聯升,是當代華人世界著名歷史學者、漢學家,曾任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教授、香港新亞書院院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現居美國。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莫言曾表示,750萬獎金用於在京買房僅夠買120平米。但諾貝爾獎確實是學術獎中的「高富帥」了,觀察者網盤點全球最著名的幾個學術類獎項的獎金如下:

諾貝爾獎:140萬美元

諾貝爾獎的獎金豐厚,在同一年裡,各項獎金的數額是相同的,不同的年份,獎金數額有所變動,其幅度主要取決於市場行情。2009年,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140萬美元)。每個各項獎金可由兩個獲獎者均分享(最多不超過三人);如果當年無人得獎,則該獎金可留待翌年;每一項獎金在五年內至少應頒發一次,以鼓勵得獎人能夠繼續工作而不至於受到財政上的壓力。

菲爾茲獎:1萬五千美元

正式名稱為國際傑出數學發現獎,是一個在國際數學聯盟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頒發的獎項。每四年評選2-4名有卓越貢獻且年齡不超過40歲的數學家。得獎者須在該年元旦前未滿四十歲。

菲爾茲獎獎章

獎項以加拿大數學家約翰·查爾斯·菲爾茲的名字命名。菲爾茲籌備設立該獎,並在遺囑中捐出47,000元給獎項基金。

菲爾茲獎被認為是年輕數學家的最高榮譽,和阿貝爾獎均被稱為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獎金有15,000加拿大元,約合一萬五千美元。而阿貝爾獎的獎金有600萬瑞典克朗,約合100萬美元,更接近諾貝爾獎。

沃爾夫獎:10萬美元

1976年1月1日,R.沃爾夫(Ricardo Wolf)及其家族捐獻一千萬美元成立了沃爾夫基金會,其宗旨主要是為了促進全世界科學、藝術的發展。

沃爾夫獎主要是獎勵對推動人類科學與藝術文明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士,每年評選一次,分別獎勵在農業、化學、數學、醫學和物理領域,或者藝術領域中的建築、音樂、繪畫、雕塑四大項目之一中取得突出成績的人士。其中以沃爾夫數學獎影響最大,因為諾貝爾獎中沒有數學獎。

沃爾夫獎具有終身成就性質,是世界最高成就獎之一。1978年開始頒發,通常是每年頒發一次,每個獎的獎金為10萬美元,可以由幾人分得。

圖靈獎:25萬美元

圖靈獎名稱取自世界計算機科學的先驅、英國科學家艾倫·圖靈(Alan Turing),這個獎設立目的之一是紀念這位現代電腦、計算機奠基者。獲獎者必須是在計算機領域具有持久而重大的先進性的技術貢獻。大多數獲獎者是計算機科學家。

圖靈獎是計算機界最負盛名的獎項,有「計算機界諾貝爾獎」之稱。圖靈獎對獲獎者的要求極高,評獎程序也極嚴,一般每年只獎勵一名計算機科學家,只有極少數年度有兩名以上在同一方向上做出貢獻的科學家同時獲獎。目前圖靈獎由英特爾公司以及Google公司贊助,獎金為250,000美元。

英國科學家圖靈

邵逸夫獎:100萬美元

「邵逸夫獎」由香港已故著名的電影製作人邵逸夫爵士於2002年11月創立,以表彰在科學學術研究上取得「對人類生活産生深遠影響」的成果的科學家。邵逸夫獎是一個重要的全球性的科學獎項,被稱為「東方諾貝爾獎」。首屆的頒獎禮在2004年9月7日在香港舉行。邵逸夫獎基金會每年選出世界上在數學、醫學及天文學三方面有成就的科學家,頒授一百萬美元獎金,表揚他們近期在學術研究、科學研究及應用上獲得的突破成果,並設有天文學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數學科學獎共三個獎項。

科學突破獎:300萬美元

「科學突破獎」是由 Google 的布林夫婦、阿里的馬雲夫婦、俄羅斯籍投資人尤裡·米爾納(Yuri Milner)夫婦及Facebook扎克伯格等人聯合發起並提供資助的一個獎項。該獎旨在表彰將科學作為一生事業並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學家,每位獲獎者將獲得300萬美元。

被喻為「豪華版諾貝爾獎」的「科學突破獎」6月23日在美國舊金山首度頒發了獎金高達300萬美元的數學獎,五名歐美學者獲獎。

去年12月15號剛剛揭曉了2014 年生命科學突破獎

相關焦點

  • 它們與諾貝爾獎同行 盤點各種科學與工程學獎項
    自1901年諾貝爾獎首次頒發以來,它已毫無爭議地成為學術領域最崇高、最有價值的獎項。在促進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等領域發展的同時,它也使經濟學、文學以及和平等領域受益匪淺。   然而,由於歷史原因,諾貝爾獎目前只設有6個獎項,其授獎範圍未能涵蓋其他眾多科學與工程學領域。
  • 十大著名獎項盤點
    但或許因為諾貝爾獎的光環太過耀眼,以至於我們忽略了各行各業中其它榮譽勳章的分量,今天我們就來系統盤點一下各行各業裡的至高榮譽。此次盤點主要參考QSS定量科學研究期刊和IREG學術排名與卓越國際協會的調研統計,調研中按照諾貝爾獎聲望為1的基準來統計,文獻原文和譯製版將在結尾進行標註,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下載下來看看。
  • 世界科幻大會不缺中國面孔 盤點全球知名科幻獎項
    盤點世界著名科幻文學獎項科幻小說誕生於19世紀,是歐洲工業文明崛起後產生的文化現象之一。此後,無論是什麼報刊或網站的暢銷書排行榜上,都不乏科幻小說的身影。像這樣一個蓬勃發展的類型小說產業,自然免不了會產生出為數眾多的大小獎項為其服務。這些獎項不但為推動科幻文學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也是廣大讀者最可信賴的閱讀指南。
  • 盤點國內『測繪類』學術期刊
    盤點國內『測繪類』學術期刊 2020-07-09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諾貝爾獎項包含哪些?一個諾貝爾獎獎金多少
    諾貝爾這個國際性獎項一共包括六個,最開始的五個分別是物理、化學、文學、生理及醫學和和平獎項
  • 2017諾貝爾獎公布時間、獎金多少 各獎項獲得者名單
    人民網訊,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是全球學術界最大的盛事之一。據外媒報導,2017年諾貝爾獎將於10 月2日開始陸續揭曉。國際諾貝爾獎基金會在瑞典當地時間9月25日表示,2017年諾獎得主將獲得較豐厚的獎金,超過1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62.52萬元)。
  • 除諾貝爾獎以外,還有哪些世界性科技類獎項值得關注?
    在這些科技類獎項中,誕生於1987年的愛迪生發明獎雖然年輕,但是卻有黑馬之勢,甚至被稱為「科技界的奧斯卡」,可見其含金量之高提到世界性的科技類獎項,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便是諾貝爾獎。誠然諾貝尓獎因其成立年頭久遠,且在國人心中位置特殊,因此一直是國內普及度最高的科技獎項。
  • 全球十二大科技獎項獲獎華人籍貫分布
    ,看看有多少華人獲取了這些獎項。邵逸夫獎基金會每年選出世界上在數學、醫學及天文學三方面有成就的科學家,頒發該獎並頒授100萬美元獎金(後提高為120萬)。邵逸夫獎是個國際性獎項,有「東方諾貝爾獎」之稱,表彰學術及科學研究成果對人類生活產生意義深遠影響的科學家。獲獎華人是林家翹、簡悅威、吳文俊、陳省身和王曉東。
  • 這個國際獎項,獎金比諾貝爾還高兩倍,許多人還不知道
    立足「呂志和獎」「持續發展、人類福祉、正能量」三個獎項核心領域,穿越近代一百多年的人文科學史,遴選三個領域內成就卓著的歷史名人,重溫他們惠澤後人的偉大功績,以期在 2020 年這個全球疫情肆虐的特殊年份,繼續傳遞社會正能量。
  • 2018諾貝爾獎金是多少 已經公布了其中一個獎項
    2018諾貝爾獎在昨天開始陸續公布,並且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得主大家已經知曉,而後的一些獎項也會在這幾天陸續公開,只不過文學獎在今年缺席。   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依舊為首個宣布的獎項,其後接連兩天將頒發物理學獎及化學獎。
  • 中國蝦類傳奇人物,再獲新獎項!
    被譽為「亞洲水產養殖之父」的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講座教授廖一久院士,榮獲日本經濟新聞社24屆「日經亞洲獎」的「科學與技術類」領域獎
  • 獎金又提高!神奇的諾貝爾獎金為啥永遠發不完?
    10月初,2020年諾貝爾六大獎項(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和經濟學獎)陸續揭曉。除了獎項歸屬和獲獎理由,今年還有一則諾貝爾獎相關新聞獲得了大家的關注:諾貝爾獎金又又又又又提高了!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盤點近年獲獎者名單及其主要成就
    設立物理學獎項,最早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中被提及。從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3次,其中最年輕的獲獎者為25歲,最年長者為96歲,此前歷屆得主中有三位女性。以下為近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名單及其主要成就:2019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名譽教授詹姆斯·皮波斯因「在物理宇宙學上的理論發現」享一半獎金,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米歇爾·馬約爾和迪迪埃·奎羅茲因「發現一顆環繞類太陽恆星的系外行星」共享另一半獎金。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盤點近年獲獎者名單及其主要成就
    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旨在獎勵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設立物理學獎項,最早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中被提及。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獲獎者將分享獎金760萬人民幣
    Doudna,以表彰她們在「憑藉開發基因組編輯方法」方面作出的貢獻,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盤點近年獲獎者名單及其主要成就Roger Penrose、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科學領域獎金最高獎項:2位腦科學家獲突破獎,獎勵300萬美元
    此前每年,該獎項都在頒獎典禮的晚宴上,由電影、音樂、體育界的超級明星和科技界的明星企業家頒發。但是,由於全球疫情,今年的頒獎典禮被推遲到2021年3月。作為科學領域獎金最高的獎項,突破獎比科學界其他獎項在資金方面給予了更多研究人員獎勵,自2012年起,該獎已授予了近3000個優秀科學家超過2.5億美元。突破獎旨在幫助科學領袖不受資金限制從而全心專注於思想世界;提升基礎科學和數學的影響力以及聲譽,激發求知能獲肯定的文化氛圍,並且激勵新一代科研者以這些傑出的科學家為榜樣。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獲獎者將分享獎金760萬人民幣
    Doudna,以表彰她們在「憑藉開發基因組編輯方法」方面作出的貢獻,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盤點近年獲獎者名單及其主要成就Roger Penrose、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英美6名科學家獲邵逸夫獎 今年獎金增至120萬美元
    自今年起,每項獎金增至120萬美元。    邵逸夫獎設有3個獎項,分別為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以及數學科學。每年頒獎一次,今年開始每項獎金由100萬美元增至120萬美元。    今年天文學獎授予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榮休教授羅奈爾特·德雷弗、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費曼理論物理學榮休教授基普·索恩,以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榮休教授雷納·韋斯。
  • 獎金1000000元!全球徵集嶽陽新文化地標設計方案
    為充分展示龍門架區域的地理和文化優勢,打造「樓島湖」文化新地標,嶽陽城投擬向全球徵集龍門架建築概念設計方案。;2021年1月8日,根據網絡投票分值佔比20%和專家打分佔比80%(網絡投票排名分值×20%+專家評分均值×80%=得分)計算出前8名為「送審作品」,當天22:00時前於「嶽陽城投集團」微信公眾號發布公告公布「送審作品」名單;2021年1月9日至1月20日前進行最終評審,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和主管領導共7名進行最終評審並及時公布「採用作品」獲得者,「採用作品」獎項和獎金必須頒出
  • 發了119年,諾貝爾的獎金為啥還能一直發?
    作為全球公認的含金量最高的獎項之一,是眾多科研學術工作者夢寐以求的大獎。,人們習慣上稱這個額外的獎項為諾貝爾經濟學獎。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為什麼發了119年的獎金,還沒發完?119年過去了,諾貝爾獎金為什麼還沒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