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春節聯歡晚會官方微博發布了2021年春晚最新的LOGO。
也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嚇的官博把評論關了,日站君有點摸不著頭腦。難道今年的LOGO設計又捅出了什麼簍子?觀望了一下,好像又不是那麼回事。
閒話也不多說,別的不提,咱們先看看這次LOGO設計的到底怎麼樣吧!
牛年大吉,「牛」轉乾坤
這次LOGO的設計主題是「牛」轉乾坤,從整體LOGO的設計,仿佛確實能看出來一些端倪。
· 數字與螺旋的設計結合 ·
其實論創意度來說,2021年的春晚LOGO相比往年,其實做的還行。
通過2021的數字進行組合,讓整體LOGO形成一個「牛」的形態。數字弧度做出螺旋,象徵著「扭」的抽象概念。整體立意算是比較完整的體現了主題設計思路。
對比2020年的鼠年LOGO的平鋪直敘,直接畫個老鼠和燈籠上去再組合數字,設計感還是比較在線的。
從不能過度放飛自我的限制和滿足領導審美的觀念上來說,2021年的春晚LOGO,其實還是挺到位的了!
當然,網友們並不這麼想,LOGO一經公布,直接開啟了吐槽模式:
這位朋友,你超級敢講啊。
還有這個說像開瓶器的,我真的笑出聲了。
另外還有這位點題網友,日站君覺得嚴格的說起這種LOGO的設計漸變和背景取色,確實有點暱圖素材風(擦汗)。
不得不說你網友還是你網友,論吐槽力度,網友永遠的神。
當然,也有不少網友表示了肯定,覺得其實設計的還可以。
聽說這次的LOGO是由東道設計的作品,就像上文說的,在觀眾方和領導方都可容忍的範圍內,今年的LOGO其實已經算是交了一份不錯的答卷,大家也可以寬容一些嘞。
往年LOGO怎麼樣呢?
再看看往年的春晚LOGO設計,其實和今年相比,日站君覺得並沒特別出色。
· 2011年的設計分界,體系性極強 ·
2011年的春晚LOGO算是近幾年系列的定型作品,顯得非常中規中矩,基本上沒什麼特色,尤其是字體的設計看起來非常普通,核心就是不犯錯。
2012年的龍年LOGO,大膽了一些,會使用一些線條作為輔助,同時整體LOGO多了不少元素,從圖案上看起來比較均衡,但是春節聯歡晚會這幾個主要字體相對來說弱化了一些。
2013年則過於簡潔,雖然通過字體的特殊設計體現出了「蛇」的要素,但是整體上看起來比較單薄,顯得空洞。
2014年的馬年LOGO是體系下的一次進化,整體做的更加立體,有一種金燦燦的感覺,背景也有不少變化,是不錯的嘗試。
2015的LOGO則突然反向設計成了非常抽象的感覺,我不提是羊年,大家一眼能看得出來嗎?
可能是2015年的LOGO詬病太大,猴年的LOGO回歸了生肖+文字的形式。
雞年的LOGO首次加入了酷炫的色彩!但是用色究竟取的好不好看,和背景搭不搭調?在當年也是贊否兩論。
狗年的LOGO其實還是有一定特色的,將數字與生肖結合在一起,但是由於2018的數字做的比較難認,大眾也不是非常的接受——想讓所有人都滿意,設計師是真的難啊!
再看2019年,可能是體系中最暱圖風的LOGO了,可以說是毫無設計。
之前的系列大集合呢?其實看得出這個變遷還是相當的巨大,之前聯歡會級的春晚LOGO放到現在必然不合適。
怎麼樣,是不是突然覺得今年的LOGO設計還行了!
寫在文字邊上的閒話
講完了設計,日站君突然冒出了一點感慨。其實之前,日站君也曾寫過春晚的LOGO設計,而且基本上每次寫相關設計的內容,得到的回覆卻都非常一致並且有趣,就是:
「反正不看春晚,無所謂」、「好久不看春晚了」、「哦,今年是這樣嗎?沒關注了」——仔細一想,這十幾年的春晚,正經關注春晚的人確實越來越少了。
這幾年,春晚舞臺的陣容越來越強大,聲光效果做的越來越出彩,舞美越來越棒,演員們也付出了極大的時間和心力。
然而和當年全家老小守著電視等著看春晚相比,近幾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在吸引力上已經和過去無法相比。
當年的春晚,朱佩組合的小品,趙麗蓉奶奶和鞏漢林的傾情演繹,還有各種相聲演員組合的節目,給大眾帶來的是無盡的快樂。
然而現在的春晚,是不是場面足夠宏大,但是生產出的快樂卻比之前少了不少呢?日站君再一次思考起這個問題。
春晚的快樂在哪裡?
現在的社會裡,我們的娛樂方式越來越多,尤其是過年期間,各地有各地的晚會節目,就連B站等網絡媒體平臺也推出了針對固定人群的跨年晚會。
春晚在每年也永遠都會成為討論一時的話題,但是讓它成為話題的原因,更多的是人們的一種習慣,而不是真正的在討論節目是否有多精彩。
就如同這次春晚新推出的LOGO設計,可能也僅僅是曇花一現,然後迅速的被人遺忘,這無疑是一種遺憾。
如何去進行調整?可能春晚的導演們真的要重新回頭,想一想趙麗蓉奶奶在當年與鞏漢林表演的節目中,題出的四個大字。
希望今年的春晚,能給出一份比往年優秀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