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移植的利弊--中國數字科技館

2020-11-30 中國科學技術館

  子宮移植是器官移植與人工生殖技術的結合。這一技術既尖端,也複雜,而且,也涉及倫理和是否對生育更為有利的價值判斷之爭。

  子宮移植從失敗到成功

  迄今,世界上進行過子宮移植手術的國家有沙烏地阿拉伯、瑞典、土耳其、美國和中國,移植的病例數總共為12例。

  2000年,一名沙烏地阿拉伯女性接受了世界首例子宮移植,但術後3個多月由於出現血栓被迫摘除移植的子宮。由於這次失敗,全球子宮移植的成功推遲到了10年以後,首次成功的一例子宮移植是在土耳其完成的。

  2011年8月,土耳其安塔利亞市阿克代尼茲大學醫院外科醫生厄梅爾·厄茲坎等人為一名22歲的女性完成了子宮移植。

  這名女子叫德裡亞·塞特,出生於土耳其南部城市阿納穆爾,天生沒有子宮,因此從沒來過月經,但她的卵巢等生殖器官發育正常。塞特一直想要自己生育孩子,為了滿足其願望,厄茲坎醫療團隊幫助塞特找到了一名死於車禍的女性,後者的家屬同意捐贈其子宮。在經歷了7個小時的手術後,移植初步成功。

  手術後三周,塞特迎來了她生命史上的第一次月經。隨後,塞特留院觀察了半年。各種檢查表明,塞特體內的移植子宮功能正常。在接受子宮移植手術前,醫生已分別從塞特及其丈夫穆斯塔法體內提取卵子和精子,用人工受精方式獲得8個受精卵並發育成胚胎,然後冷凍保存。

  通過一年多的觀察,醫生認為塞特的身體健康,其體內移植的子宮功能正常。醫生於2012年9月將為他們保存的2個人工受孕胚胎植入塞特的子宮。但意外的是,塞特後來流產,沒能獲得自己孕育的孩子。顯然,從沙烏地阿拉伯到土耳其,移植的子宮已經能成活,但是,還未能孕育出孩子。

  子宮移植從成活到生下孩子

  又過了兩年,醫學史上才出現了子宮移植成活並能孕育和分娩胎兒,這是2014年由瑞典研究人員完成的。2014年10月4日全球首個在移植子宮內孕育的嬰兒在瑞典出生。

  這位未透露姓名的瑞典女子36歲,她天生沒有子宮,但卵巢功能良好。2013年初,這名瑞典女子在瑞典哥德堡市的薩赫爾格雷斯卡大學醫院接受了子宮移植,供體子宮來自她的一位61歲的朋友捐贈,後者已經絕經多年。術後的各項檢查表明,子宮移植非常成功。

  在子宮移植之前,這名瑞典女子已經在醫院通過人工生殖技術採集她的卵子和其丈夫的精子進行試管受精,獲得11個受精卵,並冷凍起來為孕育後代做好準備。在觀察了一年後,2014年1月,醫生認為子宮移植受者的身體機能和子宮都運轉正常,完全可以對其實施受精卵移植。醫生把一個受精卵植入這名瑞典女子的移植子宮內,隨後該女子成功受孕。

  通過移植的子宮孕育孩子並不像自身具有子宮那樣孕育孩子順利,僅僅是服用抗排異反應藥物(用於抑制機體的免疫系統對移植子宮的排異)就有可能干擾孕育過程。果然,在孕31周時,這名瑞典女子出現了危及母子生命安全的併發症,於是醫生決定對其剖腹產,產下了一個體重約1.8千克的早產男嬰。

  這也是世界上第一例通過移植的子宮產下的孩子。由於有了子宮移植和人工孕育孩子的經驗,瑞典截至2014年已經進行了9例子宮移植。瑞典接受子宮移植手術的9名女性患者中,有5人已經懷孕,4人成功生下孩子。僅以瑞典的案例數來統計,子宮移植後能成功孕育孩子的比率是44.4%。

  另外,2015年11月,美國的克利夫蘭診所成為美國首個獲批進行子宮移植臨床試驗的單位,而且移植的數量也很大,要對10名不孕女性進行子宮移植研究。至於結果怎樣,需要時間來檢驗。

  中國的子宮移植

  從全世界的範圍看,已經有12例子宮移植,有4人成功生下孩子,所以移植子宮後能成功生育孩子的比率是33%。如果中國剛進行的一例子宮移植受者在未來能生育,則這一比率可能會提高。

  陝西安康的女子楊華(化名)2013年就讀於西安某高校護理學專業,由於其從未來過月經,到西京醫院婦產科就診。B超結果顯示,她是先天性無子宮無陰道,也就意味著她不能生育。如果要生育孩子,選擇方式之一是移植別人的子宮到其體內。

  幸運的是,楊華43歲的母親願意把自己的子宮捐贈給女兒。2015年11月底,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的醫護人員首先利用先進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對楊華母親進行子宮切取術,手術中出血僅10毫升。隨後,醫生把楊華母親的子宮移植進楊華體內,在顯微鏡下進行了血管吻合顯微手術。手術歷時14個小時獲得成功。兩天後,楊華生命體徵平穩,各項指標正常,新移植子宮已經成活。過了一段時間楊華也來了月經,楊華的母親也一切正常。

  子宮移植只是完成了讓楊華孕育孩子的第一步。下一步是要看楊華移植的子宮是否正常,通常需要約一年的時間進行癒合和恢復。待身體條件允許,尤其是觀察到楊華體內的移植子宮功能正常以後,才可以把此前冷凍的用楊華的卵子與其丈夫精子人工受精形成的4個受精卵選擇一兩個植入移植的子宮內,直至胚胎成功著床發育。

  子宮移植的適應症和條件

  子宮移植為全球數以萬計的沒有子宮的不孕不育女性帶來了希望,使她們獲得重新做母親的機會。不過,適應子宮移植的人數有限。

  子宮移植要有適應症,即患有子宮性不孕(UFI),指的是子宮發育不良(包括體積過小、子宮頸相對較長等)或者由於子宮肌瘤、手術感染等原因導致子宮病變,最終致使女性無法正常懷孕。另外,先天性沒有子宮或者子宮發育異常者,因刮宮、人流等導致子宮感染、子宮內膜嚴重破壞、宮腔嚴重粘連的患者,因子宮癌而致子宮功能喪失的患者等,都是子宮移植的適應症患者。

  中國每年新生兒中大約有10萬~12萬人是先天性無陰道無子宮或其他生殖道發育異常,她們都可能是子宮移植適應症患者。由子宮性不孕導致不孕不育的患者約佔不孕不育患者總數的8%,子宮移植將成為她們孕育後代的一個選擇。

  不過,即便可以移植子宮,對於受者來說,還需要避免排異反應,像楊華這樣的受者就需要服用抗排異藥物。除了受者,對子宮移植的供者也有一定的條件,例如,要排除供者的遺傳性、器質性疾病。此後需要對供體和受體的DNA進行配型,以確保遺傳匹配。接受親人或近親的子宮會讓DNA的配型更容易成功。瑞典的9例子宮移植都是採用近親的供體子宮,因而成活率高。

  受者在移植子宮後,以及在子宮成活後懷孕時,除了正常的孕檢,還需要長期服用抗排異藥物,以防止懷孕期間身體出現排異反應。對於孕婦來說,異體子宮和胎兒都是其體內的異物,每個月都需要進行宮頸活檢檢測排異反應。因此,一些研究人員擔心,長期服用抗排異藥物和進行宮頸活檢等可能會增加感染,從而導致早產,而且藥物是否會影響胎兒目前還不完全清楚。

  這些原因也能解釋為何子宮移植孕育後代成功率不是太高。

  另外,為了保證子宮移植患者能成功孕育和分娩孩子,以及保障她們的健康,在患者接受子宮移植後,最多只能生育兩個孩子。生育完兩個孩子之後,需要手術切除移植的子宮。這樣做是為了避免持續服用抗排異藥物,避免長期風險。這也是子宮移植的麻煩之處,也是經濟負擔較重的原因之一。

  爭論和管理

  子宮移植的爭議比較大,因為它涉及從活著的捐贈者體內取出子宮,同時受者需接受強效的免疫抑制藥物,對於捐贈者和受者雙方而言,都風險巨大。另外,子宮移植還包括一系列風險,除了排異,還有可能在懷孕期間出現致命併發症等,抗排異藥物還會提高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病率。

  從移植子宮的利弊看,儘管移植子宮可以讓女性孕育自己的孩子,但是比較起來,這類器官移植的必要性並非太強,腎臟、肝臟、心臟等器官移植的意義更重要,因為這些器官移植關乎生死存亡,不移植就會死亡,但子宮移植沒有生死存亡的威脅,只是提供一種生育孩子的方式。

  不過,人們選擇子宮移植也還有社會和文化的原因。社會的原因是,一些國家和地區不允許代孕,子宮性不孕的患者無法通過代孕獲得自己的孩子(精子和卵子來自夫妻二人)。文化的原因是,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即便是代孕,也被視為孩子不是己出,因為不是通過自身的子宮孕育和分娩的,而且即便可以代孕,由於卵子的提供者不被認為是孩子的母親,而孕育孩子的代孕母親才被視為母親,因此孩子的親權不好認定。

  儘管收養孩子也是獲得後代的途徑之一,但是,這種方式甚至比代孕的親子認定差很多,因為,收養的孩子既沒有生物學血緣關係,也不是自身孕育的。所以,子宮移植成為部分國家和地區人們的選擇。

  子宮移植雖然風險較高,而且經濟代價不菲,但它能夠給不能生育的女性提供成為母親

  的機會,也有望給予夫妻一個完整的家庭。因此,這一技術的本質如同愛德華茲發明試管嬰兒一樣,是一種器官移植與人工生殖技術的結合,也是人工生殖技術造福於不孕不育家庭的一種嘗試。至於效果怎樣,需要實踐來檢驗。

  子宮移植的管理至關重要。2012年,《蒙特婁公約》對子宮移植做了種種技術和倫理上的規範,要求供體、受體和醫療小組都必須符合一些條件,如供體需子宮功能正常、身體健康,受體(患者)不能有遺傳性疾病,醫療小組必須有在靈長類動物試驗成功的經驗,之後才能進行人體臨床子宮移植。而且最好的供體是已有成功分娩史且無生育要求的受者的母親或姐妹等親屬。

  此外,一些國家的管理措施也值得借鑑。例如,日本子宮移植研究會於2014年8月公布了子宮移植指導方針,該指導方針包括10項內容,主要有:接受子宮移植的對象必須是天生無子宮女性或因癌症治療等不得已摘除子宮的女性;子宮的供者可以是受者的母親等女性親屬,也包括腦死亡等瀕死女性;子宮供者必須是出於自主意願;禁止以營利為目的的子宮買賣等。

  不過,子宮移植加人工生殖技術的孕育後代的方式顯然比較複雜,而且費用較高,就性價比來說,如果在一個法律允許代孕的國家,也許代孕的性價比要比子宮移植更好,也能造福於更多的不孕不育女性和家庭。

  此外,子宮移植也為人類提供了另一種想像和做法,可以向男性移植子宮,讓生育的任務在男性身上得到實現。不過,這對於傳統生殖文化是一個顛覆性的做法,能獲得接受的可能性極小。

相關焦點

  • 導電的奧秘--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長生不老」的動植物--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
  • 粉紅噪音--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地動儀--中國數字科技館
    由共青團中央主管,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主辦。《我們愛科學》旨在傳播科學知識,激發創造靈感,啟迪科學智慧,培養科學素質。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 例析二分法的應用--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
  • 例析烴的燃燒規律--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
  • 太空人新套裝--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註冊失敗!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 糞便移植--中國數字科技館
    糞便移植?相信看到這個詞你一定已經瞪大了眼睛,是的,你沒有聽錯,也沒有理解錯,就是把一個人的糞便移植到另一個人的大腸裡。是不是聽起來就覺得很噁心?但事實上,這種手術在近些年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臨床診療當中,具體操作就是將健康的人或動物經過液化的糞便引灌入患者的腸道中,通過改變患者的腸道環境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有沒有覺得不可思議?
  • 深海夢魘——八目鰓--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張潔 科學大眾 的簡介--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始祖鳥是鳥類的祖先嗎--中國數字科技館
    由共青團中央主管,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主辦。《我們愛科學》旨在傳播科學知識,激發創造靈感,啟迪科學智慧,培養科學素質。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 燦爛繽紛的寶石---蝴蝶的卵--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
  • 首例「子宮移植」將成功男性也可能生孩子
    據史密斯稱,子宮移植手術以及隨後的受孕過程共分為6步——第1步,有意捐贈子宮的人主動提出捐贈,由於捐獻的子宮在遺傳上必須相匹配,所以捐贈者必須事先在器官捐贈中心進行6個月的匹配試驗;第2步,及時進行子宮移植手術,因切除的子宮只具有12個小時的存活能力,所以一旦醫院切除捐贈人的子宮後,受贈者就需馬上準備實施外科移植手術;第3步,在受贈者接受移植手術後和懷孕前,需要服用為期3個月的防排斥藥物
  • 山洞主人中華盜龍雪糕--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
  • 我國核聚變之路任重而道遠--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女子先天性無子宮 移植51歲母親子宮圓了當媽夢
    繼2015年成功實施全國首例人子宮移植術後,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近日又順利完成全國第二例人子宮移植,成功將廣東一位母親的子宮移入其女兒體內。今年29歲的梁娟(化名)先天性無子宮。51歲的母親帶著她輾轉多地求醫,希望進行子宮移植,最終母女倆來到西京醫院。
  • 太空戰中的天基武器技術--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科學小實驗之浮沉子--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
  • 家裡來了「神秘入侵者」——鼩鼱--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