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閱讀年終盤點文章
中石化煉化工程籤訂中化泉州100萬噸╱年乙烯及煉油改擴建項目等多個工程總承包合同
中石化煉化工程發布公告,與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就中化泉州100萬噸╱年乙烯及煉油改擴建項目乙烯裝置及其它相關單元項目籤署了設計、採購、施工工程總承包合同,合同總額約為人民幣42.59億元,竣工時間預期約為2020年12月。
集團與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鎮海煉化分公司就鎮海煉化260萬噸╱年沸騰床渣油加氫裝置項目籤署了EPC工程總承包合同,合同總額約為人民幣13.76億元,鎮海煉化項目竣工時間預期約為2018年9月。
此外,集團與MaireTecnimont SpA組成聯合體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就阿穆爾420億立方米╱年天然氣處理廠項目P3包籤署了EPC工程總承包合同,集團於AGPP-P3合同中所佔的權益額約為1.19億歐元,約合人民幣9.12億元。AGPP-P3合同預計執行週期為60個月。
中國石化:未按到燕山石化搬遷的通知
關於此前媒體報導「燕山石化將整體遷至曹妃甸」的消息,中國石化8日在官方微博作出回應稱,中國石化目前未接到國家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要求燕山石化搬遷的通知。
中緬原油管道投產 開闢第四條原油進口通道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發布消息稱,6月7日9時59分,中緬管道原油在境內經過19天的平穩輸送,順利抵達雲南石化,中緬原油管道國內段一次投產成功,並由此開闢了我國第四條原油進口通道。
中緬原油管道項目是中緬油氣管道合作項目之一。2013年7月天然氣管道正式投產通氣,至今已向我國供氣約140億立方米。
中緬兩條油氣管道猶如兩條臥龍,以印度洋孟加拉灣為起點,一路向東北,斜穿緬甸,從中國西南邊陲瑞麗入境,一條天然氣管道延伸到廣西貴港,另一條原油管道直抵雲南石化。與繞行馬六甲海峽相比,中緬原油管道縮短運送裡程1820海裡,降低了運輸風險和運輸成本。
央企各級子企業公司制改制面達92%
6月2日,在國務院國資委舉行的國企改革吹風會上,國務院國資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國有企業各項改革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截至2016年底,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各級子企業公司制改制面達到92%。其中,東方電氣集團、中廣核、上海貝爾3家企業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中國國電、中國一重、中國鐵建、建築設計集團、中國航信、武漢郵科院、華僑城集團7家中央企業二級及以下子企業全面完成改制。
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截至2016年底,中央企業集團及下屬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含參股)佔比達到68.9%,上市公司的資產、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在中央企業「總盤子」中的佔比分別達到61.3%、62.8%和76.2%。省級國資委所出資企業及各級子企業(合併報表範圍內)混合所有制企業佔比達47%。中央企業二級子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佔比達22.5%。截至2017年3月底,126家省級國資委監管的一級企業集團層面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石油、天然氣、電力、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行業和領域,選擇19家企業開展重點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實現了向社會資本放開競爭性業務。越來越多的競爭性企業在混改中進一步調整股權比例,促進企業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
國資委已經明確了10家中央企業子企業作為員工持股首批試點,目前正在穩妥有序開展審計評估、確定外部非公有資本股東等工作。其中,國機集團所屬中國電器院參與持股員工和民營資本股東已按要求完成出資入股,佔公司總人數30%的453名員工通過有限合夥企業持股平臺持有公司22%股份,入股金額共計7799萬元。
青海60萬噸煤制烯烴環評批覆
國家環保部日前下發《關於青海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萬噸/年烯烴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覆》(環審【2017】64號),正式批覆該項目環評申請。
據悉,該項目以當地煤炭為原料,採用煤氣化、甲醇合成、甲醇制烯烴等生產工藝,生產乙烯26萬噸/年、聚丙烯41.54萬噸/年等產品。
青海鹽湖集團金屬鎂一體化項目每年副產近170萬噸氯氣,青海礦業60萬噸烯烴項目以配套鹽湖金屬鎂一體化項目為立足點,以推動鹽湖資源實現良性開發為主要目標。堅持「以水定產」的要求,從根本上解決鹽湖資源開發過程中聯產大量氯氣的出路問題。
未來產業基地以煤制烯烴為主導,乙烯下遊重點發展聚乙烯、EVOC 產品,丙烯下遊重點發展聚丙烯、聚丙烯腈產品,優先構建「乙烯-氯乙烯-HDPE/LLDPE/CPE」、 「乙烯-醋酸乙烯-EVOC」 「丙烯-聚丙烯-家電外殼/塑料管件/透明PP」、「丙烯-丙烯腈-聚丙烯腈」四條產業鏈條,形成新型煤化工產業發展的主體構架。
中石化煉化工程籤約首個俄羅斯地區EPC合同
6月2日,在美麗的波羅的海明珠之城聖彼得堡舉行的2017年度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SPIEF)上,中國石化煉化工程公司、義大利泰克尼蒙特公司、俄羅斯尼皮卡斯公司共同籤署了俄阿穆爾天然氣處理廠公用工程項目(AGPP-P3)EPC合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董事長米勒見證了此次籤字儀式。
AGPP項目是世界天然氣巨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投巨資建設的世界級規模天然氣處理廠項目,位於俄羅斯阿穆爾州斯沃博得內區,距離中國黑河約200公裡。設計能力為年加工天然氣420億立方米,年產氦氣600萬立方米。中國石化煉化工程公司中標的P3包是該項目公用工程部分,為P1包和P2包提供公用工程服務。
該項目於2016年6月發布ITB,吸引了包括TECHNIP、WORLEY PARSON等眾多國際和國內知名工程公司參與競標。中國石化煉化工程公司和義大利泰克尼蒙特公司組成聯合體歷經11個月的艱苦合同談判,終於從眾多強勁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成績來之不易。
AGPP-P3項目是中國石化煉化工程公司在俄羅斯地區執行的第一個EPC項目,對開拓俄羅斯市場具有裡程碑意義。
阿克蘇諾貝爾 PPG已打消收購念頭
阿克蘇諾貝爾(AkzoNobelN.V.)6月1日發聲明表示,其最近已收到PPG所發通告,後者已經撤回收購提議,並表示不會追加收購報價。
阿克蘇諾貝爾CEO唐博納(TonBüchner)說:「我們將繼續聚焦於我們的業務,加快實施我們旨在實現可持續增長及盈利的發展戰略,同時創造兩個重點領域——高性能塗料和特殊化學品。我們相信這將為我們股東和所有利益相關方帶來成長方面及長期利益創造方面的長足進步。」
「我們遍布全球的極具才華的團隊,將繼續致力於為我們的顧客研發、生產和提供最具創新性兼具可持續性的產品和服務,同時我對我們的同事為此所做的貢獻表示感謝。我們重申保證與股東及利益相關方保持開放的有建設性的對話的承諾。」唐博納補充說道。
中國首套水煤漿自有技術工業化應用項目的首臺關鍵設備吊裝成功
6月2日10點17分,中國首套水煤漿自有技術工業化應用項目的首臺關鍵設備吊裝成功。這可是中國石化的自有技術,中國煉化技術名片再添砝碼!
鎮海煉化煤焦制氫項目採用中國石化自有SE水煤漿氣化技術,也是鎮海煉化老區結構調整項目群中進入吊裝階段的第一個大項目。
煤制氫項目採用SE水煤漿氣化技術,目前國內普遍採用美國通用公司的專利技術。但是,即將應用的SE水煤漿氣化技術是中國石化自有技術,為中國煉化技術名片再添新砝碼!
2016年8月16日,煤制氫項目打下第一根樁,計劃於2018年中投產。屆時,將為鎮海煉化油品質量升級裝置提供12萬標立米/小時的氫氣。
華北石化液化氣罐區注水系統改造竣工投用
5月3日,歷時一個月的緊張施工,華北石化公司液化氣罐區注水系統改造工程順利竣工並投入使用。
液化氣儲罐注水系統在液化氣罐底部洩漏應急搶險時啟動。如果液化氣儲罐發生洩漏,此系統可通過遠程操作實現阻止洩漏造成危害。根據液化氣密度比水輕、不溶於水的特性,注水系統將高壓水從儲罐底部管線注入,用水將液化氣頂入儲罐並託起,從而達到阻止液化氣洩漏的目的。液化氣罐區原注水系統的電動閥門設置在儲罐附近且不能遠程控制,一旦儲罐發生洩漏,搶險操作需進入罐區啟動注水閥門,存在一定的風險。
此次改造將11個液化氣儲罐的原注水控制閥拆除,並在罐區防火堤外安裝可遠程控制的氣動單向閥門。如果發生洩漏險情,搶險人員不必進入洩漏區域就可以開啟注水系統,可為搶險贏得寶貴時間,人員搶險作業也更加安全。
雲南石化常減壓完成柴油聯運
5月30日,雲南石化1300萬噸/年常減壓裝置完成柴油聯運,順利將6400噸柴油回輸至T149號儲罐。至此,常減壓裝置完全具備生產條件,為引進原油開工打下堅實的基礎。
常減壓柴油聯運從5月15日開始,經過引柴油大循環建立、各側線循環、加熱爐點火恆溫脫水、設備法蘭滲漏檢查、動設備及儀表DCS性能檢驗等工序,比計劃提前4天實現預期目標。
寰球六建公司雲南石化項目部與雲南石化生產一部緊密合作,做到「不讓一滴油落地」及「第一時間」「第一現場」處理問題。
茂名石化乙烯產量創歷史紀錄
茂名石化克服原料變化大等困難,全力優化排產,努力做大乙烯產量。截止到5月份,兩套裂解裝置生產乙烯累計48.37萬噸,同比去年增長4.58萬噸,增幅達10.46%,創歷史最高紀錄。
針對裝置原料變化影響裝置高負荷運行的「瓶頸」因素,茂名石化裂解車間採取「倒序排產法」,把全年乙烯產量細化到每月,每月產量細化到每日,每日的產量細化到每小時,每天召開專題工藝分析例會,對當天產量進行分析跟蹤,及時優化調整系統,提高裝置負荷。
年初,他們制定了裂解爐標準化檢修策略表,結合往年檢修經驗,進一步完善裂解爐檢修項目,預測檢修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應對措施,以免耽誤檢修工期。實施檢修策略表以來,裂解爐未曾出現過因堵管或非計劃停爐檢修的情況,為裝置高負荷運行奠下了基礎。
裂解車間嚴控好各系統工藝參數,根據原料變化及時調整裂解深度,防止爐管堵塞,並見縫插針式的實行裂解爐低氮火嘴改造,使得燒嘴更環保,燃燒更充分,有效地延長了裂解爐運行周期。
今年以來,對於裝置現場或者節假日重大作業,裂解車間實行領導現場全天候帶班制,保現場直接作業環節安全,班組職工嚴格執行科巡檢制度,職工及時發現並處理了2項重大安全隱患,保證了裝置安全平穩運行。
蘭石金化千噸級循環流化床加壓煤氣化示範項目建設推進
蘭石集團總工程師、蘭石研究院董事長陳建玉日前帶領相關人員,前往位於金昌市河西堡鎮的「蘭石金化千噸級循環流化床加壓煤氣化示範項目」建設現場,查看了氣化爐、殘碳鍋爐、地下管網和管廊工程建設及設備到場安裝施工情況。
陳建玉一行對建設現場的參建人員表示感謝,同時要求項目部、項目部監理和施工方等抓好工程質量與安全管理工作,認真落實安全施工責任制,遵守安全施工規章制度,將安全教育層層落實,提高全部參建人員安全意識,確保安全生產「零事故」,確保項目按節點計劃實現中交和試車運行的目標。
「蘭石金化千噸級循環流化床加壓煤氣化示範項目」是由蘭石集團投資建設的國內首套低階粉煤循環流化床加壓煤氣化示範工程。項目於2016年9月18日開工建設,目前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該示範項目採用蘭石集團和中科院熱物理研究所聯合開發的低階粉煤循環流化床加壓煤氣化技術,由蘭石重裝公司EPC工程總承包,擬建設完成匹配金化集團10萬噸/年合成氨原料氣的造氣裝置。項目投產後,將對消化河西走廊當地低階煤、幫助金化集團扭虧脫困、帶動技術進步和地方經濟發展發揮出積極作用。
中國制定化工產品高端化路線圖
低油價下,石化精細化、高端化發展尤為重要。在5月底以「科技引領、構建鏈條、邁向高端」為主題的2017中國(濮陽)石化產業精細化發展大會上,中國化工產品高端化路線圖設定了具體發展目標:「十三五」期間高端化工產品國內自給率達到60%以上,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等領先型煉化一體化骨幹企業高端產品比例要達到70%、力爭80%,中國化工集團等傳統大型化企力爭70%,現代煤化工企業力爭50%。
中國化工學會常務理事洪定一認為,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在MPE膜料、POE、TPV、PB-1、PVB、PC、PMMA、PEEK、BMI、AEM、對位芳綸、高檔碳纖維等13種標誌性高端化工產品的核心生產技術上取得突破。
大會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清華大學支持,中國化工學會、河南省科協和濮陽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工程院院士蹇錫高、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院長白頤、中國化工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楊元一等產學研各界人士,就我國石化工業精細化發展方向、化工產品高端化轉型以及國內外精細化工的熱點新技術,結合石化轉型及創新等問題進行了深刻剖析。
中國化工學會石油化工專委會委員王玉慶建議,自主開發技術要選擇有基礎、有原料、有市場的產品及產業方向重點突破;上下遊結合共同培育和發展市場,甚至可以嘗試實行混合所有制經營;可以採取「技術秘密+專利保護」相結合的方式保護智慧財產權。
通過學術研討、成果展示、合作洽談和項目籤訂等形式的活動,共14個項目籤約,投資總額54.515億元。此外,還舉行了「中國化工學會創新驅動濮陽工作站」授牌。
延長石油煤油氣資源綜合利用項目設備安裝有序推進 預計今年年底中交
連日來,在延長石油延安煤油氣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施工現場挖掘機、鏟車和大型設備運輸車等各種機械車輛在工地上來回穿梭,交叉施工,工人正在加緊焊接和吊裝作業……設備安裝正在有序推進。目前,1250噸的吊車已經啟用,一批大件設備已完成吊裝,ACO裝置丙烯塔已於5月28日完成吊裝。
「今天吊裝的丙烯精餾塔,高63米,重203噸,是ACO裝置的關鍵設備之一。它的作用是將來自脫乙烷塔的碳三組分進行分離,以產生合格的聚合級丙烯。丙烯塔的吊裝就位,為後續工作創造了條件,贏得了時間。」該裝置主管蘇濤在接受採訪時說。
延長石油延安煤油氣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是陝西省的重點項目,是集團公司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又一重要項目。作為榆能化項目的「姊妹篇」,該項目自2015年9月全面開工建設以來,參建人員精心組織、科學施工,嚴把工程質量關,克服諸多困難,確保了項目建設安全有序推進。
據了解,該項目預計今年年底中交,明年6月底打通全流程、出合格產品。項目投產後,將成為集團又一重要的經濟效益增長點,許多產品將填補陝西省乃至全國空白並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山東臨沂石化公司爆炸 已致8死9傷
6月5日凌晨1時許,山東臨沂金譽石化有限公司裝卸區液化氣罐車在裝卸作業時發生爆炸,引發火災。所了解,爆炸事故明火全部撲滅,事故已造成8人死亡,9人受傷。
揚子石化鋰離子電池隔膜專用樹脂填補國內空白
5月27日,揚子石化首次成功生產鋰離子電池隔膜專用樹脂——特高分子量聚乙烯,產出的70餘噸產品經分析檢測,性能合格,達到了進口產品的質量標準。這也是國內首次,也是中國石化首次開發成功的鋰離子電池隔膜專用樹脂,打破了進口產品的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
隔膜作為鋰離子電池四大材料之一,是鋰離子電池關鍵的內層組件之一。我國鋰電池隔膜行業正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鋰電池隔膜國產化率正在不斷提升。目前,世界上隔膜的生產主要有幹法和溼法兩種生產工藝,幹法隔膜以聚丙烯為原料,溼法隔膜以聚乙烯為原料,溼法隔膜更受市場青睞。
隨著動力鋰電池市場的快速發展,預計到2018年,中國溼法隔膜產量將達到8億平方米,佔據隔膜一半以上市場份額。
然而,受技術水平限制,目前,國內溼法隔膜企業所用原料目前還只能依靠進口,導致進口料產品價格高達2萬元/噸以上。據悉,當前國內僅鋰離子電池隔膜用特高分子量聚乙烯的進口量達到1萬噸/年,並且呈現迅猛增長的趨勢。
早在2014年,揚子石化研究院就開始了鋰離子電池隔膜用特高分子量聚乙烯專用樹脂的研發,2016年在中國石化科技部正式立項,課題組先後開展了小試、中試和成膜性能的研究,解決了專用催化劑的性能優化、細粒徑特高分子量聚乙烯顆粒及形態控制、產品指標波動大等難題,並聯合揚子石化塑料廠對生產裝置進行了針對性改造,精心制定了生產方案、質量指標,精細設定每一個工藝數據,制定了周密的應對方案和風險控制措施。5月27日,揚子石化首次成功試生產了鋰離子電池隔膜用特高分子量聚乙烯新產品YEV-4500,填補了國內空白,這是揚子石化在高端聚烯烴領域取得的又一次突破。
中國石油自主設計的中國石油首套聚丁烯中試試驗裝置一次開車成功
近日,中國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設計的中國石油首套聚丁烯中試試驗裝置,在大慶化工研究中心建成並開車一次成功。生產出的第一批聚丁烯產品全部達到技術指標要求。
這是繼聚乙烯中試基地後又一個催生聚烯烴新產品的高端平臺,標誌著石油化工研究院具備自主生產高端聚丁烯產品的技術實力,對聚烯烴新產品開發、聚丁烯生產技術工業化及新型聚烯烴催化劑中試聚合評價具有重要意義。
聚丁烯是以丁烯-1單體為原料聚合而成的一種半結晶聚烯烴熱塑性樹脂,享有「塑料中的黃金」美譽,具有突出的耐環境應力開裂性、耐熱蠕變性和耐磨性,無味、無毒,是目前世界上尖端化學材料,可廣泛用於冷熱水管、薄膜和改性劑等。
為了開發適合我國國情的聚烯烴新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和技術含量,在中國石油科技管理部大力支持下,從2014年起,石油化工研究院科研人員開展「聚丁烯-1樹脂合成技術中試研究」項目技術攻關。為加快科技創新步伐,促進成果轉化,降低工業生產裝置風險,在小試驗基礎上,2016年,科研人員開展了聚丁烯中試裝置設計與建設工作。
催化劑是聚烯烴工藝和新產品核心。催化劑若要從實驗室走向工業應用,必須通過中試裝置進行評價,以指導和改進催化劑性能,降低裝置直接應用帶來的風險。
聚丁烯中試試驗裝置的建成,將為催化劑的放大與評價、工業裝置工藝優化等研究領域提供可靠技術支持,同時具備技術服務功能和人才培訓功能。同時,這套裝置還具有淤漿工藝聚乙烯和本體工藝聚丙烯間歇中試聚合評價功能,為聚乙烯、聚丙烯新產品開發以及新型催化劑中試聚合評價提供了重要試驗平臺,將對中國石油聚烯烴高效催化劑研製和產業化起到促進作用。
中科煉化首個主項工程竣工
日前,中科煉化建設現場傳來捷報,經過五個多月的緊張施工,中科煉化北側排水渠達到了全線通水條件,正式投入使用,成為中科項目第一個建成竣工的主項工程。該項目的完工大大降低了雨季積水對現場施工造成的影響,為後續工程施工創造了條件。
北側排水渠渠體總長3552米,由五座鋼筋混凝土結構過路箱涵組成,渠體淨寬4-6米,淨深3.45-6.75米,排水渠間隔25米左右,設伸縮縫,渠內設爬梯及預埋套管,渠頂設鋼製護欄。元月16日,項目開工,為確保項目進度受控,去年底,中科煉化發布了《項目實施計劃》,明確了施工組織審批、籤發開工報告等開工23條要求,各單位建立現場管理體系,安排監理檢查北排水渠到場人員、機械情況,督促施工人員、機械力量等滿足施工要求。有付出就有回報,4月23日主體結構提前8天實現全線貫通,但中科煉化施工管理人員沒有絲毫鬆懈,緊接著快速組織監理、施工單位對後續工程的工程量、施工節點、難點進行統計、分析,積極排查現場一切可能影響施工的因素,克服現場一切安全、質量隱患,對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判並商討解決方案,督促他們組織施工力量,合理安排施工計劃,確保現場質量、HSE、進度整體處於可控狀態。
「由於雨季已到,施工過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難,為了保質保量完成項目既定的目標,施工人員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現在順利按期完成工程,大家都鬆了一口氣。」負責該項目的施工管理部工程師李向東對記者說,短期降雨量大,場地排水困難,各施工單位發揚顧全大局的精神,統一部署,完成全廠的排水,及時清理現場因排水而產生的淤泥,為現場施工創造了條件。
惠生工程獲浙江石化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一期乙烯裂解爐供貨訂單
惠生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惠生工程」,香港聯交所股票代碼:2236)宣布其非全資附屬公司惠生工程(中國)有限公司近日成功籤訂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浙江石化」)4000萬噸/年煉油化工一體化項目(一期)乙烯裝置裂解爐供貨合同,將於2018年初完成乙烯裝置9臺裂解爐整體模塊化交付。
浙江石化一期工程140萬噸/年乙烯,單臺裂解爐能力為20萬噸/年,是國內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裂解爐。鑑於進度要求以及場地限制,該項目將採用工廠化預製、組裝並整體交付,這對承包商的資源統籌、模塊化建造、整體運輸等方面帶來巨大的挑戰,也是目前世界範圍內最大單臺裂解爐的整體交付。作為在國內乙烯裂解爐行業的領軍企業,惠生工程已擁有170餘臺乙烯裂解爐工程業績,此次訂單的成功獲得充分彰顯了客戶對惠生工程的信任和支持。
惠生工程高級副總裁周宏亮表示:「我們非常感謝浙江石化的信任。裂解爐一直是惠生工程的優勢領域。浙江石化乙烯裝置裂解爐單臺產能規模大,項目交期緊,對惠生是一項巨大的挑戰。惠生將積極調動公司資源,實施模塊化建造和整體運輸策略,確保早日成功交付!」(石化緣整理,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