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圍繞國內動物圖書出版市場情況,本報記者展開調查——
□本報記者 章紅雨 孫海悅 見習記者 楊志成 李美霖
◆人們該如何與動物相處?這一問題的種子需要在孩子們幼年時撒播下去,這便是動物保護類圖書的價值所在。
◆「小學生著迷的第一堂自然課」系列中,將在《野生動物的生存》《野生動物的語言》《野生動物的巢穴》《野生動物的感官》基礎上,補充切勿濫食野生動物的內容。
◆呼籲各類資助項目重視科普圖書入選率,以激發出版社開發包括動物保護圖書在內科普出版的熱情。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讓野生動物保護再次成為熱點話題。疫情之下,出版人對於動物圖書的思考是什麼?《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就此展開調查與採訪。
濫食常有但選題仍空白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髮根源被認為來自濫食野生動物的當下,本報記者以濫食野生動物危害為關鍵詞,搜索了京東、天貓、噹噹、豆瓣等各大平臺,又致電出版動物圖書的主要出版社查詢,結果均無所獲。
另據中國版本圖書館提供的2017年—2019年動物保護圖書在冊登記書目簡介、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在銷的書目顯示,聚焦濫食野生動物危害的圖書均不存在。對此,有資深科普出版人向記者證實,濫食野生動物的選題,的確沒有專門的圖書出版,即使相關內容也很難看到。
可喜的是,一些關注動物保護的出版人開始深入挖掘這一選題領域。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科普編輯室主任李玉幗說:「我們的世界是一個整體。人們該如何與動物相處?這一問題的種子需要在孩子們幼年時撒播下去,這便是動物保護類圖書的價值所在。」
北京出版集團劉可工作室負責人劉可說:「我能感受到動物們在大自然中無憂無慮奔跑跳躍的快樂,也能聽到在『驕傲貪婪』的人類面前它們那無助、恐懼、絕望的哀鳴。科普作家郭耕曾經說過,如果有一天『鳥獸都無語』了,那就是我們人類生命的盡頭。」
化學工業出版社總編輯潘正安告訴記者,該社出版的「小學生著迷的第一堂自然課」系列中,將在《野生動物的生存》《野生動物的語言》《野生動物的巢穴》《野生動物的感官》基礎上,補充切勿濫食野生動物的內容。
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我們自己。願更多出版人關注現實,動物圖書出版不只是告知小讀者動物多可愛,而是人類該如何與動物和諧共生。
選題重要但缺專業團隊
登錄噹噹、京東、天貓、豆瓣等電商、讀書平臺,記者發現動物圖書讀者群多定位於少兒,以科普、百科為主要出版方式。如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中國兒童動物百科全書(第二版)》、北京聯合出版公司《隱藏的危險:探索和發現世界上最致命的動物》、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國家動物博物館精品研究叢書」,以及人民郵電出版社《動物園中的中國珍稀哺乳動物》、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瀕危動物百科全書》、雲南教育出版社《我的野生動物朋友/人與自然文庫》、接力出版社《我的野生動物朋友(全新完整版)》、天津人民出版社《我的野生動物朋友(歐美中小學通識啟蒙讀本)》等,圖文並茂,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使其普遍佔據各電商平臺少兒科普圖書的主頁及實體書店排行榜。
動物圖書一直是少兒科普書的重要板塊。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科普圖書編輯觀察,近10年動物科普、百科類圖書是少兒圖書出版的熱點,很多出版社都想從中分得一杯羹。可現實情況是,引進版佔據市場份額80%,具有競爭力的本土原創圖書鳳毛麟角。
據此,記者聯繫了多家出版動物圖書的出版社,調查的結果是像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中國兒童動物百科全書(第二版)》、接力出版社《我的野生動物朋友》、化學工業出版社「小學生著迷的第一堂自然課」、北京出版集團「正在消失的美麗」那樣形成品牌效應的出版單位並不多,更多的出版社將動物圖書品種保持在10種左右。
再觀察動物圖書市場,原創多存在簡單羅列、創新不足、選題重複現象。究其原因,一個普遍的說法是:與國內缺乏專業作者團隊和專業編輯團隊有關。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傅梅說,科普作品印數低、稿酬少是普遍現象。此外,新媒體時代的一堂講座,可能比出版一本科普書的影響力大,更能提高作者的知名度,凡此種種導致很多科普作者不願深耕科普創作。
反觀引進版,那位資深科普圖書編輯認為:「引進版之所以佔有市場優勢,主要原因是國外出版商有一批專注於動物研究和科學普及的專家和團隊作後盾,像DK、美國國家地理出品的動物百科圖書,能夠成為世界知名科普圖書品牌便是例證。」
專業作者難找,專業編輯同樣難尋。動物圖書愛好者肖揚以《DK博物大百科——自然界的視覺盛宴》一書為例說,該書內容、圖片都很好,可單是封面就有40餘種動植物單體圖片,內容上更是將5000餘種物種圖片一一羅列,這種「密集症」似的編排思路,可能會把讀者看暈。在肖揚看來,讀者要在數量繁多的畫冊、繪本、影集中,遴選出高質量的動物圖書,需要練就一雙「慧眼」。
動物圖書插圖製作概括化,圖片選取多將動物圖片簡單羅列並附上動物名稱和簡介,文字表達死板缺乏新意的編輯思路……的確反映出動物圖書編輯普遍缺乏專業訓練。
對此,有出版社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出版社沒有能力組建包括行業專家、故事創作人、漫畫創作人以及編輯在內的複合型創作團隊,理由是創作難度大、創作周期長、成本比較高。
選題雖熱可市場冷清
不可否認的是,動物主題圖書仍然是少兒圖書中暢銷且穩定的分類。據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市場營銷部調查,目前各個年齡段圖書中都有動物主題,讀者主要集中在3—14歲階段的兒童及青少年。其中,3—6歲以科普啟蒙認知為主,內容呈現形式以繪本、漫畫和啟蒙科普較為常見,6—14歲以兒童文學和兒童科普為主,學科更加細分,內容的深度和寬度加大。
分類如此細化,顯示出動物圖書的市場潛力。分析那些暢銷的本土動物圖書特點,記者發現它們普遍重視融合出版。比如,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的《中國兒童動物百科全書(第二版)》,選取了150多個知識點,小讀者只要掃描二維碼,就會讓動物在「碼」上動起來。再如,化學工業出版社的《野生動物彈出來》,打開此書突然彈跳出大幅立體畫面,同時配以逼真的動物聲音,讓孩子有身臨「動物園」的樂趣。據悉,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的動物圖書年銷量在15萬冊左右,佔大百科少兒類圖書銷售額的6%左右。
值得關注的是,像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這樣有競爭力的並不多。大多數出版社的本土動物圖書屬於叫好不叫座。為此,有出版人認為,動物選題雖熱,可並沒有帶火相關圖書市場。還有出版人呼籲,各類資助項目重視科普圖書入選率,以激發出版社開發包括動物保護主題圖書在內的科普出版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