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哀!一疫情防控人員不幸去世!

2021-01-11 大河客戶端

1月7日18時左右,石家莊市新華區西苑街道國泰街社區工作人員李瑞芝,在組織群眾進行全員核酸檢測工作當中,突感身體不適暈倒,再也沒有醒來。

李瑞芝今年55歲,在國泰街社區負責社保工作,1月6日,石家莊對全市域全員進行核酸檢測,李瑞芝主動向社區請求參與,在核酸檢測點進行人員信息登記和現場秩序維護工作。

李瑞芝的同事孫婧介紹,這段時間石家莊特別寒冷,最低氣溫在零下10攝氏度以下,社區工作人員也是採用兩小時換崗的方式在一線值守,7日17時,李瑞芝再次上崗,約1小時後,她突感身體不適,現場工作人員和開展核酸檢測的6名醫護人員,立即對其進行現場救護,同時立即撥打了120急救電話,第一時間將李瑞芝送醫搶救,約2小時後,李瑞芝因搶救無效去世。

向奮戰在疫情一線的所有人員致敬!

願逝者安息!

———————————————

來源:綜合瀟湘晨報及央視新聞(版權歸原作,侵權請聯繫)

編輯:徐春曉

審核:楊化濤

相關焦點

  • 每經17點 | 石家莊一疫情防控人員暈倒後不幸去世;河北:倡導從簡...
    每經編輯:姚祥雲1丨石家莊一疫情防控人員暈倒在防疫一線 因搶救無效不幸去世1月7日18時左右,石家莊市新華區西苑街道國泰街社區工作人員李瑞芝,在組織群眾進行全員核酸檢測工作當中,突感身體不適暈倒,再也沒有醒來。
  • 本輪疫情還不能確定出現拐點,一防控人員不幸去世...
    石家莊檢出陽性人員354人!已集中隔離11708人!1月9日,河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場新聞發布會,介紹疫情防控最新情況。河北將從這些方面加強農村疫情防控相關負責人表示,河北將從以下幾方面加強農村疫情防控。倡導從簡過年辦事、鼓勵群眾減少流動、聚集,落實個人防護措施,婚喪嫁娶減少人員規模;強化監測預警,加強藥店、交通場站等的監測;開展精準排查,對返鄉人員、外來人員等精準管理;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物品檢測;嚴格落實疫前分診。
  • 石家莊1名防控人員不幸去世,曾主動請戰!全市檢出陽性354人...
    來源:e公司臨近農曆牛年春節,國內現在的疫情形勢依舊不樂觀。令人悲痛的是,石家莊1名疫情防控人員不幸去世。石家莊1名疫情防控人員不幸去世據央視報導,1月6日,石家莊對全市域全員進行核酸檢測,家莊市新華區西苑街道國泰街社區工作人員李瑞芝主動向社區請求參與,在核酸檢測點進行人員信息登記和現場秩序維護工作。
  • 石家莊一名疫情防控人員暈倒在防控一線 不幸去世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1月7日18時左右,石家莊市新華區西苑街道國泰街社區工作人員李瑞芝,在組織群眾進行全員核酸檢測工作當中,突感身體不適暈倒,再也沒有醒來。李瑞芝今年55歲,在國泰街社區負責社保工作,1月6日,石家莊對全市域全員進行核酸檢測,李瑞芝主動向社區請求參與,在核酸檢測點進行人員信息登記和現場秩序維護工作。
  • 石家莊防控人員暈倒在防疫一線,不幸去世
    1月7日18時左右河北省石家莊市新華區西苑街道國泰街社區工作人員李瑞芝在組織群眾進行全員核酸檢測工作當中突感身體不適暈倒再也沒有醒來……工作期間突感不適暈倒卻再也沒醒來……李瑞芝大姐今年55歲在國泰街社區負責社保工作1月6日石家莊對全市域全員進行核酸檢測李瑞芝主動向社區請求參與在核酸檢測點進行人員信息登記和現場秩序維護工作李瑞芝的同事孫婧介紹最近,石家莊最低氣溫在-10°C以下社區工作人員採用兩小時換崗的方式在一線值守7日17時,
  • 石家莊防控人員暈倒在一線,不幸去世
    1月7日18時左右,石家莊市新華區西苑街道國泰街社區工作人員李瑞芝,在組織群眾進行全員核酸檢測工作中,突感身體不適暈倒,再也沒有醒來。李瑞芝今年55歲,在國泰街社區負責社保工作。1月6日,石家莊對全市域全員進行核酸檢測,李瑞芝主動向社區請求參與,在核酸檢測點進行人員信息登記和現場秩序維護工作。李瑞芝的同事孫婧介紹,這段時間石家莊特別寒冷,最低氣溫在零下10攝氏度以下,社區工作人員也是採用兩小時換崗的方式在一線值守。
  • 中國這五個人去世後,聯合國曾降半旗致哀,真是中國人的驕傲
    文|歷史追不停 中國這五個人去世後,聯合國曾降半旗致哀,真是中國人的驕傲。 如今我們會發現,當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人物離開人世的時候,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的國旗總會下降。全國人民想通過這種行為來表示對其離世的哀悼與感謝。
  • 一份不願更新的名單,銘記疫情中離世的醫務人員
    宋雲花 46歲 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青華街道太平社區衛生室醫生 2020年1月31日13時30分許,開展了一上午防疫工作的宋雲花醫生,在前往沈官園1號地的途中遭遇車禍,搶救無效不幸去世。
  • 河北石家莊一社區工作者暈倒在防疫一線,搶救無效不幸逝世
    自從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廣大社區工作者就與醫護人員一同奮戰在防疫第一線,他們工作強度非常大,經常不分晝夜、加班加點的努力工作。2021年1月8日晚,一則噩耗傳來:河北省石家莊市前日(2021年1月7日)暈倒在防疫一線的那位社區工作者,因搶救無效不幸逝世。
  • 疫情速讀!冒充防疫人員量體溫,入室搶劫殺人案嫌犯被……
    ---冒充防疫人員量體溫,入室搶劫殺人案嫌犯被批捕 據湖北省檢察院微信公眾號「鄂檢在線」3月22日消息,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42名金融系統工作人員在抗疫中不幸去世 3月22日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介紹,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很多金融服務工作需要衝在一線進行,金融行業工作人員為此付出了艱苦勞動,甚至付出了很大犧牲。目前,金融系統已有1137名工作人員受到感染,42人不幸去世。
  • 中央指導組將繼續加強源頭防控遏制疫情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國新辦2月20日首次就中央赴湖北指導組工作情況召開發布會,介紹中央指導組組織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情況。這也是國新辦第二次在武漢召開發布會。三位中央指導組成員亮相發布會,分別是:中央指導組成員、國務院副秘書長丁向陽,中央指導組成員、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中央指導組成員、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中醫藥局黨組書記、副局長餘豔紅。
  • 劉闖看望慰問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
    2月2日上午,區委書記劉闖先後來到部分集中留驗點、集貿市場、公路卡口、小區和區疾控中心等處,實地調研指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看望慰問奮戰在防控一線的黨員幹部、志願者、醫護人員和公安幹警、城管隊員等,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親切的問候。區委副書記賈彧超,區領導胡洪水、唐銘市、劉光榮、雷強、胡志強、李婷、童萍如、萬勇、萬明、楊峻分別陪同調研。
  • 關於進一步加強入境人員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
    關於進一步加強入境人員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 2020-11-28 12:42:16
  • 疫情防控常態化|縮小開會人員範圍 儘量少聚集
    第三,一旦我們身邊出現了散發病例或聚集性疫情的情況,不要過度恐慌。在疫情暴發初期,疫情發展速度快,我們對病毒不了解,醫療資源不夠充足,所以當時應對很艱難。經過前一階段的疫情防控,各級政府、醫療體系和公眾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提升了防控能力,有了應對疫情的心理準備。所以,一旦局部地區再次出現疫情或反彈,不要過度恐慌。
  • 梨樹區總工會走訪慰問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
    自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以來,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幹部職工始終是梨樹區總工會心中的掛念,他們工作在一線,吃住在一線,守護在一線,放棄家人團聚,不計個人安危,時刻堅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為充分發揮工會「娘家人」的作用,2月5日上午,區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李吉文,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區總工會主席王皓,區總工會副主席孫華先後深入到梨樹鎮、區執法大隊卡點,區醫院及五個街道辦事處開展防疫一線慰問活動,送去了價值6000多元的水果、火腿腸、方便麵、礦泉水等慰問品,給防疫防控一線人員帶去溫暖,為他們加油!助力!。
  • 蘭州關於進一步加強入境人員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
    11月28日,記者從蘭州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11月27日,我省武威市報告1例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該無症狀感染者於11月10日自美國抵達廣州,在廣州完成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1月24日解除隔離後當晚乘坐CZ3251次航班抵達蘭州中川機場,在蘭州新區泰華國際大酒店住宿
  • 北京市回應「人大附中一家長感染肺炎去世」
    北京市回應「人大附中一家長感染肺炎去世」:相關人員已居家隔離,未有家長和師生染病現象。早前報導: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今天證實,日前,因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該校一名高三學生的父親不幸離世。這位學生家長曾參加家長會,目前未發現其他家長和學生感染的情況。
  • 芝加哥大學燭光追悼遇害中國博士 諾獎得主向其父母中文致哀
    其中,在芝加哥大學就讀的30歲中國留學生範軼然,不幸遭槍殺身亡。▲當地時間1月14日,芝加哥大學為不幸遇害的範軼然舉行了燭光追悼活動。視頻截圖芝加哥大學在此前的訃聞中寫道,範軼然是該校布斯商學院和肯尼斯·格裡芬經濟系聯合項目四年級博士生,在師生們的共同記憶中,他是一位有前途的學者、慷慨的同學和善良的朋友。
  • 蘭州市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入境人員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
    蘭州市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入境人員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 2020-11-28 14: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又一名防疫工作人員在一線「與世長辭」
    中國獨有且傳統的「人性」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了全世界一個措手不及,面對未知的病毒,各國採取了不同的態度,讓我們見識到了這個世紀獨有的「人性」。作為第一個遭受到疫情大規模襲擊的國家,中國要做的只有一件事——不惜一切代價拯救生命,沒什麼比人命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