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資源興起「圈地運動」 石油成最激烈的爭奪

2020-12-01 中國新聞網

(聲明:此文版權屬《環球》雜誌,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刊許可。)    

  人類對海洋,始終是熱愛又敬畏的。20世紀下半葉,隨著深海開發技術的不斷完善,人們越來越深入地探索著海洋底部無窮無盡的資源。石油、可燃冰、錳結核、熱液硫化物……探索在進一步深入,爭奪也越來越激烈。佔有豐富海洋的渴望與探索生命起源的熱情,使世界各國興起了一輪「藍色圈地運動」。

  石油:最激烈的爭奪

  「海洋蘊藏了全球超過70%的油氣資源,海底的油氣如同埋在地裡的馬鈴薯一樣等待我們去挖掘。」在2007年4月召開的第四屆中國國際海洋石油天然氣研討會上,美國休斯敦大學石油化學及能源教授米切爾·伊科諾米季斯做了這樣的開場白。

  世界水深500米或超過500米的深海油氣勘探開發始於上個世紀70年代,至2002年底,已發現470億桶石油。到2003年,海洋油氣勘探水深已達3053米。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和國際能源機構估計,全球深海區最終潛在石油儲量有可能超過1000億桶。2010年深海原油產量可達850萬桶/日(4.3億噸/年),可滿足全球石油需求的9%。

  在國際石油和天然氣價格持續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對石油的爭奪已經不再局限於陸地和淺海,許多國家和大型油氣公司都在向深海進軍。深海石油戰早已拉開序幕。

  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汪品先在接受《環球》雜誌採訪時表示,目前世界各國在海底中爭奪最激烈的資源就是石油。「2007年8月俄羅斯北極科考隊出動深海潛水器,在北極點下潛至4000多米深的海底,安插俄羅斯國旗,這是為什麼?德國宣稱要造世界上最大的深海鑽探船深入北極,這是為什麼?加拿大、美國和丹麥都對北冰洋虎視眈眈,這又是為什麼?主要還是為了爭奪那裡的深海石油。」

  到2003年底,全世界已經發現深水油氣田328個,已投入開發的有75個,其中,墨西哥灣、巴西和西非是世界深海油氣勘探和開發的「金三角」。

  各國對深海石油的激烈爭奪可以從墨西哥灣看出來。在這裡,美國的石油開採公司已經向縱深地區邁進,鑽探深度逐漸加大。2005年美國能源法案通過額外減免深水和超深水石油天然氣開發的礦產開採費,為風險較大的墨西哥灣海上石油天然氣開發提供了新的動力。僅在這一年,就有兩個深水石油項目建成投產,另外還有6個油田正在開發之中。

  同時看中墨西哥灣的還有巴西石油公司。由於擁有開採本國海域深海石油的發達技術,巴西石油公司早已把目標轉向國外。在2010年前,巴西石油公司將主要投入三個地區的石油開發,其中墨西哥灣海底油田處在第一位。

  另外,2007年3月,挪威石油已經得到墨西哥灣300個油氣開採許可證;5月,日本石油公司和日本三菱公司宣布,將共同投資12億美元購買位於墨西哥灣的一個油氣田的股份;而由雪佛龍、殼牌和英國石油聯合出資建設的超深海平臺Perdido,將是墨西哥灣第一個超深海平臺,計劃在2010年投產。

  石油是現代社會經濟得以維繫的重要能源。只要對石油的需求源源不斷,各國對深海石油的勘探和開發就會繼續,對那些像「馬鈴薯」一樣的油氣的爭奪只會愈演愈烈。

  可燃冰:未來的較量

  可燃冰的學名為「天然氣水合物」,是天然氣在0℃和30個大氣壓的作用下結晶而成的「冰塊」,其中甲烷佔80~99.9%,可直接點燃,燃燒後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汙染比煤、石油和天然氣都要小得多,被稱為「未來能源」。據科學家估計,世界上可燃冰礦藏中所含的有機碳的總資源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的2倍,可滿足人類1000年的需求。可燃冰的穩定帶處於500~700米水深以下的海底,水越深越穩定。

  汪品先院士談到可燃冰時指出,儘管要開採埋藏於深海的可燃冰還面臨著許多技術上的難題,因為這種礦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壞,都足以導致甲烷氣體的大量洩漏,造成海嘯、海水毒化等災害,但各國對這種未來能源的追求與爭奪卻並不亞於石油。

  早在1992年,日本就開始關注可燃冰的勘探與開採。目前,它已經基本完成對周邊海域的可燃冰調查與評估,鑽探了7口探井,圈定了12塊礦集區,並成功取得可燃冰樣本。日本計劃,在2010年對可燃冰進行商業性試開採。

  1997年,以美國為首的國際深海鑽探計劃及其後繼的大洋鑽探計劃,在10個深海地區發現了大規模天然氣水合物聚集。一年後,美國把可燃冰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能源列入國家級長遠計劃,計劃到2015年進行商業性試開採。1999年,德國和美國科學家通過深潛觀察和抓斗取樣,在美國俄勒岡州岸外卡斯凱迪亞大陸邊緣的海底沉積物中取到嘶嘶冒著氣泡的白色水合物塊狀樣品。

  2004年,為德美科學家獲取可燃冰的德國「太陽號」駛入南海,完成中德合作項目。雖然沒有如願帶回可燃冰樣品,卻在南海圈定出可燃冰鑽探目標區。

  另外,印度等國也紛紛邀請美國和歐洲的勘探船前往該國附近水域,探測可燃冰的情況。

  各國都在為未來的能源暗自使勁,積蓄力量。可以預見的是,一旦可燃冰開發技術成熟,爭奪可燃冰的大戰勢必展開。

  多種礦物質:「我們了解得還太少」

  在採訪汪品先教授時,他反覆強調:「我們現在所講的深海資源,都是人類已經了解的。但我們對深海的了解,連十分之一都不到。有太多的資源是我們所不了解的,比如那些多種多樣的礦物質。」

  目前人類對深海的大部分礦物資源還停留在了解與探索的階段,真正的爭奪還沒有來到。曾經引發人們探索和開發熱潮的礦物質有很多,最典型的是錳結核。

  19世紀70年代,英國深海調查船「挑戰」號在環球海洋考察中,首先發現了深海洋底的錳結核。錳結核平鋪在海底,如同鋪路的卵石。據初步調查,每平方米的海底約有60公斤的錳結核。錳結核中50%以上是氧化鐵和氧化錳,還含有鎳、銅、鈷、鉬等20多種元素。如果按照目前世界金屬消耗水平來計算,僅太平洋底的錳結核儲量,銅可供應600年,鎳可供應15000年,錳可供應24000年,鈷甚至可供應13萬年。不僅如此,錳結核的增長很快,每年以1000萬噸的速度在不斷堆積,是人類取之不盡的「自生礦物」。

  其實,從發現錳結核到上個世紀中期,人們一直認為錳結核是運載錳礦石的船隻沉沒在某個海區而發生的偶然現象而已,很少有人去研究和打撈它。直到1959年,美國科學家約翰·梅羅認真分析了它的化學成分和儲量,它才從深海走進人們的視野,並成為國際深海開發的大熱門。

  世界上錳結核含量最多的地區為太平洋北緯6°~20°,西經110°~180°之間,日本人稱這個海區為「錳結核的銀座」,美國人則稱之為「世界海底錳之路」。

  「黑煙囪」:生命的起源?

  當然,海底礦物質不只錳結核,更多的礦物質不僅具有礦物資源意義,還具有生物和基因資源意義。

  熱液硫化物受人們關注比錳結核要更晚一些。它主要出現在2000米水深的大洋中脊和斷裂活動線上,是一種含有銅、鋅、鉛、金、銀等多種元素的礦產資源。它是海水侵入海底裂縫,受地殼深處熱源加熱,溶解地殼內的多種金屬化合物,再從洋底噴出的煙霧狀的噴發物冷凝而成的,被形象地稱為「黑煙囪」。

  除了礦物質,這些「黑煙囪」讓科學家們興奮的更重要原因是,它的周圍活躍著一個嶄新的生物群落——熱水生物,比如長達三米而無消化器官、全靠硫細菌提供營養的蠕蟲,比如特殊的瓣鰓類生物等。它說明,地球上不僅有人們所習慣的在常溫和有光的環境下通過光合作用生產有機質的「有光食物鏈」,還存在著依靠地熱支持,在深海黑暗和高溫高壓的環境下,通過化合作用生產有機質的「黑暗食物鏈」。

  這種「黑暗食物鏈」的生存環境,很類似地球早期環境的極端高溫環境。一些生物基因組的研究也發現,這些生物非常原始,接近所有生命的共同祖先。科學家們為此提出新的命題:生命是否就起源於「黑煙囪」的周圍?

  另外,「黑煙囪」周圍生物的多樣性和生物密度也可以與熱帶雨林相媲美,目前新發現的生物種類已經達到了10個門類500多個種屬。

  雖然對熱液硫化物的探索和開發談不上爭奪,但各國科學家們都很明確,誰對「黑煙囪」的了解更多,誰就有可能在生物和基因科學中取得先機,誰就有可能揭開生命起源之謎。因此,對深海的進一步探索和了解,各國都不甘落後。

  「人類對深海的了解遠遠不及人類對太空的了解。」汪品先這樣告訴《環球》雜誌,「不過,一切都還剛剛開始。」也許有一天,人類對神秘深海的探索真的能發現失落的帝國亞特蘭蒂斯,但了解才剛剛開始,爭奪也才剛剛開始。「藍色圈地運動」也許能和當年的「圈地運動」一樣,給人類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誰知道呢?(記者/樂豔娜)

  深海下的大國較量 世界諸強去深海開拓「新疆土」

  大國勢力「暗戰」深海 開闢軍事鬥爭新戰場

  北冰洋深處神秘海床 另一種危險的「可能」

  深海探索各國不甘示弱 誰是深海技術之王?

  各國深海探索動作頻頻 中國尚處初級階段

相關焦點

  • 地質學中的「圈地運動」
    來源:格上理財說到「圈地運動」,大家一定先想到清王朝初期的「跑馬圈地」。1644年,順治剛入關當上皇帝就連頒三道圈地令,強佔大量民田,安置八旗兵馬,導致民不聊生。康熙親政後,於1685年明令「嗣後永不許圈」,歷時40多年的圈地運動正式告終。
  • 美專家指北極油藏或達千億桶 資源爭奪將趨激烈
    美國地質調查局一名專家前天估計,北極可能蘊藏了1000億桶石油資源,預料與北冰洋一帶的多國,將爆發更激烈的資源爭奪戰。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西班牙馬德裡召開世界石油大會,重點討論天然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可再生能源及勘探石油等議題。
  • 石油資源或將不再緊缺!我國塔裡木盆地發現2億噸級油田!
    汽車一直以來,中東地區的石油產量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來源,甚至像沙特這樣的國家可以憑藉石油的儲量實現國富民強!各個超級大國之間對石油的爭奪也是異常激烈,美國正式憑藉對石油的掌控建立了堅不可摧的全球戰略體系!
  • 可燃冰資源引多國關注 為石油天然氣替代品
    據媒體介紹,日本負責鑽探的「地球」號深海探測船向海底吊放人造金剛石鑽頭,降到水深約1000米的海底後通過遙控機器人尋找最佳鑽探地點,向下鑽探四個約260米,觸及到蘊藏可燃冰的地層。陸地上的可燃冰資源主要分布在高緯度極地永久凍土帶之下,或者大陸邊緣的斜坡和隆起處。
  • 美在月球"圈地",聯合盟友佔有月球資源,中國佔據哪裡?
    美在月球"圈地",聯合盟友佔有月球資源,中國佔據哪裡?大家都知道,月球是世界各國探測宇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實驗地,而且隨著人類對於月球的探測,在月球上面也發現了大量可供人類使用的能源,而我們國家近些年來,對於月球的也越來越頻繁。
  • 深海將成油氣穩產增產主戰場
    目前,全球已發現常規油氣海域佔32%,其他為待發現海域,未來油氣產量增長點仍在深海海域。」中國海油總地質師謝玉洪日前在2019深海能源大會上表示。與會專家均表示,深海能源已成為世界油氣儲量產量的主要聚集區和世界石油供應的主要增長點,並將在我國能源供應當中發揮重要作用。一面是豐富的資源儲量,一面是難以長期開採的現實困境。
  • 解密搜索營銷 未來新圈地運動二大變局
    編者的話/ 近期,多家知名大企業在中國搜尋引擎市場開始了「圈地運動」。隨著進入搜尋引擎市場分食的企業更多,在各個細分領域,有可能出現不同的行業老大,百度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而利用搜尋引擎平臺進行營銷的企業也將逐步升級,從中獲益。
  •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精耕大洋,挖掘深海生物資源寶藏
    中國大洋生物基因研發基地、國家海洋微生物資源平臺、海洋藥源生物種質資源庫、中國大洋樣品館生物樣品館……一系列用於海洋生物資源保藏和開發的設施平臺在這裡搭建,一大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廣闊市場前景的海洋科技成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日益展現出無限的魅力。培養「吃」油汙的「細菌大軍」時至今日,被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生態災難」的墨西哥灣溢油事件依然深深刻在人們的記憶中。
  • 移動遊戲迎來版權圈地運動--人民網遊戲_最權威中文遊戲網站--人民...
    原標題:移動遊戲迎來版權圈地運動   中小遊戲廠商要想活下去,只能依靠創新一途,但這很容易被巨頭們借鑑,然後放在自己有版權的遊戲之中,結果或許是版權有了,創新的活力沒了。 「2013年的山寨亂象和2014年的版權狂熱,其實是一件事,為了圈地。」一位遊戲從業者如是說。   2013年,移動遊戲企業成為我國新增網路遊戲企業的主力,大量新生創業團隊進入移動遊戲行業。以成都為例,基於之前移動網際網路企業和軟體企業積累的人才優勢,過去一年,其在行動網路遊戲領域的發展突出。據統計,2013年,成都地區的網頁遊戲和移動遊戲創業團隊已超過300家。
  • 這所非211高校培養出了至少5位院士,包括亞洲深海石油之父
    培養出亞洲深海石油之父的大學,終於從雙非一躍而成雙一流重點大學2017年以來,我國在教育領域正式從官方上廢除985、211,轉而進行雙一流重點大學的建設。重點高校名單有了一點變化,有大概25所從前的雙非院校入選雙一流重點大學。這些入選的大學無一不是實力強悍。
  • 水獺為爭奪地盤,約在河面打群架,場面簡直太激烈了!
    水獺為爭奪地盤,約在河面打群架,場面簡直太激烈了!在動物世界裡,很多動物都有特別強的領地意識,畢竟有了屬於自己的領地時,就相當於人們有了自己的家一樣,並且有了一定範圍的領地之後,才能夠保證自己擁有充足的食物。
  • 中國海洋礦產資源分布、深海開採最新情況
    而,海底富鈷結殼中鈷資源量約為10億噸;太平洋深海沉積物中稀土資源量達880億噸。未來全球油氣總儲量的40%將來自深海。今天我們來談談中國海洋有哪些礦產:中國的海域中國海洋特徵中國海洋油氣資源按照第三次石油資源評測結果,我國目前石油資源量為1072.7 億噸,其中海洋石油246 億噸,佔總量的23%;海洋天然氣16 萬億立方米,佔總量的30%。
  • 「奮鬥者」號下潛10909米,徵服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有何意義?
    海溝深可達6~11千米,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海洋最深處,這裡水壓高、黑暗、溫度低、環境相當惡劣。雖然我國的深海探測器是第三個抵達馬裡亞納海溝的,但從技術上說,我國此次活動堪稱刷新人類深海探測的記錄。因為之前抵達馬裡亞納海溝的二者,僅僅是抵達,抵達之後無法進行任何活動,純粹是為了完成這個記錄。
  • 多維度透視新時期我國石油公司國內外油氣資源戰略
    但是經過幾十年高強度開採,我國油氣資源質量已發生重大變化,突出特點是地表地下複雜性加重,資源品質更差、目的層更深、成藏更隱蔽。剩餘常規油氣低滲透、特低滲透、深埋藏和稠油等低品質資源比重逐年上升,發現大型油氣田難度越來越大,「骨頭越啃越硬」將成為未來油氣勘探大趨勢。
  • 盯上百億噸石油儲備 俄稱大陸架延伸至北極點
    其中羅蒙諾言索夫海嶺高峻而陡峭,從新西伯利亞群島穿過北極點附近一直延伸到格陵蘭島北岸,高出深海平原2500米以上,支配著整個海盆的地形。 根據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76條的規定,「沿海國的大陸架包括其領海以外依其陸地領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擴展到大陸架邊緣的海底區域的海床和底土。
  • 深海生物資源概述 | 深海生物資源價值、深海生物產業面臨的困難及發展建言……
    國家海洋局從「十五」開始啟動深海生物基因資源研究,把深海生物資源的戰略儲備作為主要任務之一。21世紀初,在財政部的大力支持下,以「追趕者」姿態進入深海生物資源勘探領域,組織國內優勢團隊,積極開展資源獲取和潛力評價工作,大力發展深海生物資源勘探技術,短短15年大幅提升了我國深海生物種質資源的擁有量,建立了相當規模的深海生物資源庫,資源擁有量實現了重大超越。
  • 數據:全球十大競爭最激烈的國內航線 中國佔7條
    民航資源網2020年9月24日消息:旅行數據提供商OAG最近發布了一份報告,該報告調查了2019年全球最繁忙、競爭最激烈、最長和最短的航線。該報告引用了2019年的數據,這12個月是航司在疫情前「正常」的最後一年,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下哪些國內航線面臨著最激烈的競爭。
  • 安哥拉將投巨資開發石油資源
    新華網羅安達10月3日電 (記者戴阿弟)據安哥拉通訊社3日報導,安哥拉政府到2010年將投資660億美元開展石油研究、勘探和開發等,以實現成為世界最大石油生產國之一的目標。  報導援引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總裁曼紐爾·維森特的話說,絕大多數投資將投放到深海石油的勘探開發,約佔總投資的78%,即516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