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0月12日訊(浙江日報記者金敖生)下面種玉米,上面用光伏發電,這是紹興上虞區豐惠鎮鳳鳴村農民唐建峰搞出來的——能發電的立體式菜園。
唐建峰是位電工,光伏發電的念頭始於去年7月農閒時,那時他正在給一個水庫施工安裝光伏發電項目,「光伏發電不花錢就可用電,用不完還可賣給國家電網,多好呀。」
說幹就幹,他投資近10萬元,在父母居住的房屋屋頂上,裝了面積80平方米的光伏發電系統。過去,他家一個月的電費最高時要300元,自己發電後,白天用自產的電,晚上用峰谷電,一個月最多100多元電費。不僅如此,他每月發電1000千瓦時,餘下800千瓦時可賣給國家電網,按照有關鼓勵政策可獲利約1000元。
嘗到甜頭後,唐建峰想往專業化方向發展,便想到了農田裡的設施大棚。他想,不需強烈陽光照射的蔬菜、菌菇類作物上面可以用光伏板發電,不僅利用了陽光,也節約綜合利用了土地。
今年7月初,唐建峰在玉米地裡搞起了100平方米農業光伏大棚項目。他利用自己的電工技術,安裝了一個能讓光伏板120度旋轉的裝置,這樣光伏板就可隨著太陽照射角度的變化而調節朝向。他告訴記者,這個小小的旋轉裝置,讓他發電效益增加了一倍,「田地的發電裝機容量與家裡的一樣,同樣15千瓦,但田地的發電量能達到2000千瓦時左右,併網運行後每月可獲得2000元收益。」
唐建峰算了筆帳:家裡和田地的光伏發電系統,他共投入18萬元,每月可收益3000元左右,5年就可收回成本,而光伏發電系統壽命有25年。也就是說,5年後,光伏發電產生的收益就是淨利潤了。
唐建峰用光伏發電掘到了搖錢樹,周邊的村民聞訊也躍躍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