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就是譁仔!
歡迎朋友們再一次回到這個有點不一樣的觀賞魚專欄,我就是那個魚和熊掌已經兼得的譁仔。
很多朋友遭遇過魚缸水發白的難題,通常這種現象會伴隨著魚病,甚至出現死魚。
每當這個時候,總有新手會開始搜集各大門派的「靈丹妙藥」,一股腦丟進魚缸裡。
然後魚缸變成煉丹爐。
一股青煙冉冉升起,一缸愛魚香消玉殞。
這似乎是個繞不出去的羅生門。
難道魚缸水只要發白就束手無策了嗎?
同學們請躺好,且聽譁仔娓娓道來。
本文適合錦鯉和金魚玩家,也適合龍魚鸚鵡魚羅漢魚玩家。預計閱讀218秒。
白霧蒙蒙的水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根據譁仔的經驗,魚缸水發白的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魚缸水還沒養好就放魚了。
如果魚缸水沒養好,水裡的硝化細菌就不充足,當觀賞魚進入魚缸,異營菌分解魚便所產生的氨氮就會升高,此時水便發白了。
另一個常見的水發白的狀況是——魚缸裡的硝化細菌本來是充足的,但是後來又被玩家無意間殺死了一部分,或者是全部殺死了。
比如給魚缸違規放殺菌藥,比如錯誤清洗濾材,比如大規模換水。
總而言之,水體變得白霧蒙蒙的,就意味著你的魚缸水氨氮超標,你的觀賞魚正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
如果你的魚還在正常遊動,那說明氨氮雖然超標,但是還超得不厲害。
如果你的觀賞魚已經臥缸,甚至出現體表發紅的症狀,那就說明情況很嚴重了,你若再置之不理,就很容易出現死魚的慘劇了。
既然知道了魚缸水發白的本質,那我們就應該趕快想辦法來救魚的命了。
先說一個老辦法
其實,關於魚缸水發白以後的應對策略,譁仔早在2017年就發表過一篇文章,專門教大家應對這種狀況的套路。今天我就簡單再重複一遍,如果你想看完整版,可以去找來那篇文章仔細學習。
點擊這行藍字來學習譁仔老版方法
譁仔的老版的應對策略是這樣的。
第一步,停食,不要再變相增加氨氮了;第二步,準備AB兩包沸石,每三天換一包,換出來的沸石要做還原處理;第三步,隔一天換一次水,每次換十分之一,一定要確保新水和老水溫度一致;第四步,添加一些硝化細菌。乾粉的還是液體的硝化細菌無所謂,真貨就行。
這個方法大概需要三周時間,如果你的硝化細菌只是部分死亡,因為有可能三五天就搞定。
可是,如果還是再重複一遍老方法,那自然不是譁仔的性格。
今天我再分享一個譁仔秘藏的新招數。
譁仔的新招數
譁仔的新招數其實是上面那個版本的偷懶版。
大家看出來了,譁仔的解決方案只有一個思路:一方面壓制氨氮上升的速度,與此同時儘快培養出足夠多的硝化細菌。這是治標又治本的方法。
其實網上還流傳著一個解決方案——打開殺菌燈來解決魚缸水發白。。
這個辦法也可以使水發白的狀況得到緩解,可惜是治標不治本。
因為這個方法的本質是大規模殺死了腐敗菌,腐敗菌死了,氨氮上升的速度自然會下降,水色也就可以回清了。
這個辦法只是看起來很美好,卻對硝化細菌數量的上升沒有任何幫助。
但是,譁仔卻進行了一下逆向思考。
我們有沒有辦法讓這個使用殺菌燈的辦法變得更完美一些呢?
經過夜以繼日的冥想,譁仔想到了。
譁仔的新招數是這個樣子的。
第一步,打開殺菌燈,大規模殺死腐敗菌,注意,殺菌燈的燈光不可以照到人和魚,更不能找到濾材;第二步,找一塊已經長出硝化細菌的棉,生化棉和過濾棉都可以,然後將它放進過濾倉裡;第三步,頭三天,需要連續24小時打開殺菌燈,到了第四天,每天只開12小時,到了第十天,每天只開兩小時,到了第十五天,就完全不開殺菌燈了。
問題來了,這塊「已經長出硝化細菌的棉」來自哪裡?
第一,朋友家的魚缸裡;
第二,水族點老闆的魚缸裡。
這個方法適合找不到沸石但是人緣兒還不錯的的魚友。
但是這個方法有一個天生的缺陷,那就是你需要承擔交叉感染的風險。
只要你心甘情願地承擔了這樣的風險,這個方法也是很不錯的。
譁仔的心裡話:第一個老方法用起來安全,但是麻煩;第二個新方法用起來輕鬆,但是有點風險。具體要如何抉擇,就要看你的膽量了。
你與成功養魚之間,或許只差一個譁仔的距離。
敬請關注百家號譁仔說魚專欄,帶你明明白白你玩轉觀賞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