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金剛:骷髏島》正在熱映,相信很多看過影片的觀眾們被片中的「骷髏巨蜥」噁心和驚嚇到了吧!據悉,這個怪獸竟然有原型!那麼「骷髏巨蜥」的原型是什麼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在電影《金剛:骷髏島》的開頭,一場「金剛秒殺美軍 」的大戰,讓觀眾一開始對金剛留下了暴躁殘忍的印象。
但隨後的劇情則逐漸逆轉了金剛這種負面形象,一方面強調美軍在骷髏島亂扔炸彈犯錯在先,才惹得金剛暴怒;一方面則強調了金剛的存在對於整個島嶼乃至地球的重大意義。
影片隨後展現出的從地底竄出的「骷髏巨蜥」,讓觀眾意識到它才是骷髏島上真正的恐怖生物,而不是金剛;它們才是島嶼和地球物種的真正威脅,而不是金剛。
金剛反而是唯一能與之匹敵的力量所在,金剛與「骷髏巨蜥」的連場大戰,也被賦予了保護島上其他物種生存、守護地球和平的重要價值。
這種體型巨大的「四腳蛇」專吃骷髏島上的各種動物和人類。它膚色偏白,奔跑速度快,兇殘無比,能將人整個兒吞下。在片中,當龐大的金剛碰上「骷髏巨蜥」,也只能啪啪抽它大嘴巴,抽個天翻地覆才能把它抽暈過去。
可不要小看從地心竄出的骷髏巨蜥的來頭哦,來自地下世界這個設定跟科學界和科幻界長久以來的「地下文明說」有著緊密的關聯。
雖然人類統治地球已經上萬年,但直到文明昌盛、科技發達的今日,人類對於地球的了解依然比較有限,仍有很多未解之謎。
世界上最先進的鑽機也只能鑽1萬多米深,1萬米以下是什麼樣,人們只能根據火山爆發、地震或者一些斷層來進行推測和分析,我們通常認為地下只有熾烈的巖漿也並非是嚴謹的科學論斷。
所以,科學界存在著一種「地球空洞說」或者「地下世界說」的理論,第一個提出這種設想的,正是大名鼎鼎的、發現了哈雷彗星的英國天文學家——埃得蒙·哈雷。
他在1692年提出地球內部由多個空心球體套起來組成,球體間的空隙處植物茂密,氣候宜人。在地球表面有可以通入地心世界的通道,找到這些通道人們就可以進入地心世界。
不過,這一理論在科學界只得到了很少的支持,大多數科學家認同地球是一個實心的天體,並認為地心空洞說是偽科學。
《金剛:骷髏島》的世界觀設定,也深受「地下世界說」影響,恐怖大怪獸「骷髏巨蜥」就是來自地下世界,它們是骷髏島和世界的破壞者,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竄上地面,意圖毀滅島嶼和世界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