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索倫鎮附近,有兩個牧羊人偶然發現了一塊金質腰牌,腰牌上還刻有莫名其妙的蒙古文字,甚至連不少考古專家都難以解釋其中的意思。直至最後,才有著名專家對文字進行翻譯,最終發現了其中所記載的內容。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金質腰牌上的文字內容又會是什麼?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索倫鎮位於烏蘭浩特市西北約120公裡處,屬於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北部,該鎮歷史悠久,曾經是喜扎嘎爾旗政府所在地。在滿語之中,「索倫」的意思是「狩獵的圍場」,曾一度是清王朝帝王們的御用狩獵場。不過到了今天,索倫鎮已經成為了天然的放牧場,無論是畜牧業還是農業都十分發達。
索倫鎮的居民大多數以放牧為業,蒙古族小夥子阿爾斯楞與蘇赫巴魯二人也同樣都是牧民,可是相比於其他牧民而言,他們卻顯得非常幸運。兩個人在放牧時,曾因羊群走失而長途奔波,蘇赫巴魯甚至一腳踩到泥坑中,他本以為這是一個爛泥坑,可是自己的腳下卻傳來了踩踏硬物的感覺。只一會的功夫,蘇赫巴魯便在阿爾斯楞的幫助下,從淤泥中挖出一塊金光閃閃的金屬牌。
兩位小夥子雖然是牧民,沒有太多的文化,但他們通過常識也知道,眼前的金屬牌可能並不簡單,因為在滿是沼澤的潮溼地帶,金屬牌還能閃閃發光,確定其質地非同一般,很有可能是一塊純金牌。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兩個小夥子還是迫不及待地前往當地文化研究所,請求研究所內的專家為自己鑑別金屬牌的材質。不過遺憾的是,限於分析設備的簡陋,考古所內的專家並未給出確切的答案。
不過考古研究所內的專家卻表示,如果兩位小夥子願意的話,他可以通過當時的金價收購此牌,因為牌子本身存在巨大的研究價值。金屬牌究竟有何特殊之處呢?我們不妨來說說:
金屬牌整體為長方形,長度在25.7釐米左右、寬度為8.1釐米、厚度約為1.0釐米、重348克,其兩面均鐫刻五行神秘陽文文字,為三行與兩行結構排布。更重要的是,在金屬牌的上部分,還存在一個可以系帶的圓孔,圓孔上有一個能夠轉動的裝飾圈。
阿爾斯楞與蘇赫巴魯認為考古專家很有誠意,兩人商議之下,決定將金屬牌賣給對方,之後滿意而歸。考古專家將金牌收購後,立即驅車前往北京附近,找到專業機構對金屬牌進行檢驗,並向業界著名考古專家尋求幫助,請求其幫忙破解金屬牌表面的文字內容。
在北京的考古研究機構內,考古專家們首先對其進行了專業的材質鑑定,確定該金屬牌為金銀合金質地,其中金所佔的比例為58.44%,而銀所佔的比例為41.6%,並根據其金屬損毀程度來看,確定金牌的鑄造年代應該不早於元代時期,屬於一件年代久遠的文物,因此將其定義為「索倫金牌」。
更重要的是,通過不少考古專家們的仔細研究確定,金牌上的文字內容並不簡單,屬於一種早已失傳的蒙古文字——八思巴文。不過遺憾的是,考古研究所內的專家們對八思巴文了解不深,並不能確定其上文字所載內容。
直至後來,索倫鎮的考古專家才通過打聽,找到了一位早已從研究所退休的老教授,請求其解讀索倫金牌上的文字。老教授一生致力於研究蒙古文化,對於八思巴文也有較深的研究。通過老教授的專業解讀,發現金牌上的文字內容為「靠長生天的氣力,皇帝聖旨,誰若不從,即要問罪」。「長生天」是他們的「天神」,具有無上的權力與掌握一切的能力,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即所謂的「君權神授」思想,以「天子」的名義統御萬民。
由此我們可以想像,在索倫鎮內所發現的金牌,其實是元代某位朝廷大臣的隨身之物,並且該金牌本身為臣子提供了極大的特權,將「見牌如見君」的封建思想詮釋得淋漓盡致,展現了千年之前的封建制度場景。不得不說,如今我們能夠有幸見到這一枚金牌,的確是十分幸運的。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