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機農業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7年版)

2020-12-04 中國產業..
  有機農業(Organic Agriculture)是指在生產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和畜禽飼料添加劑,而採用有機肥滿足作物營養需求的種植業,或採用有機飼料滿足畜禽營養需求的養殖業。
  一般定義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有機農業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7年版)顯示,有機農業是遵照一定的有機農業生產標準,在生產中不採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採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事實上,如今有不少農場以同樣的方式進行種養,卻提出了不一樣的概念。
  有機農業
  「有機農業」一詞最早出現在出版於**年的諾斯伯納勳爵(Lord Northbourne)的著作《Look to the Land》中。然而事實上,有機農業就是最古老的農業形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農民們沒有從石油中提煉的化學製劑(合成的肥料與殺蟲劑),因此別無選擇。後來人們發現戰爭期間發明出來的技術對農業生產頗有幫助。例如,被作為炸藥使用的化學藥品硝酸銨搖身一變,作為肥料派上了用場,而被用作神經毒氣的有機磷化合物後來被用作殺蟲劑。
  新增定義
  近來,農民們正在轉而回歸有機農業,但是今天的有機農業採用了注重生態的系統方法,包括長期規劃、詳細跟蹤記錄以及對設備和輔助設施的大筆投資。儘管這一產業規模還是很小,但是從事有機農業的美國農民數量正在以每年約12%的速度增長,而現在全美國已有超過12,000人從事有機農業。
  統計顯示,**年我國有機食品銷售額達到238.2億元。儘管我國有機食品的市場容量很大,但以全國每人每年平均食品消費額計算,有機食品銷售額僅佔常規食品銷售額的0.1%,與發達國家平均水平2%相比,相差20倍。截至**,制約有機食品消費的關鍵在價格。相對於常規產品,有機產品的生產成本高、產量低,價格自然要高一些。截至**國外有機食品的市場比較成熟,有機食品價格一般比常規食品偏高30﹪;而我國有機食品市場還不成熟,有機食品價格為常規食品的3-5倍,有的甚至達到10倍,導致普通大眾對有機食品難以接受。對此,專家認為,這主要與有機產品人工投入成本高有關,也與某些不法商販看準了消費者對有機食品的日益重視心理,乘機賺取高額利潤有關。隨著中國有機食品市場的發展和完善,價格將逐漸趨於合理,有機食品也將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
  **-**年我國有機食品市場規模
  《中國有機農業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7年版)》對有機農業市場的分析由大入小,從宏觀到微觀,以數據為基礎,深入的分析了有機農業行業在市場中的定位、有機農業行業發展現狀、有機農業市場動態、有機農業重點企業經營狀況、有機農業相關政策以及有機農業產業鏈影響等。
  《中國有機農業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7年版)》還向投資人全面的呈現了各大有機農業公司和有機農業行業相關項目現狀、有機農業未來發展潛力,有機農業投資進入機會、有機農業風險控制、以及應對風險對策等。

第一章 中國有機農業發展綜述

  1.1 有機農業的相關概述

    1.1.1 有機農業概念
    1.1.2 有機農業特徵
    1.1.3 有機農業與其他形態農業的關係調

  1.2 有機農業背景分析

    1.2.1 有機農業發展背景
    1.2.2 有機農業的起源
    1.2.3 有機農業目標和原則
    1.2.4 有機農業的發展意義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正面臨著發展經濟和保護資源與環境的雙重任務,但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常常會導致環境的破壞與資源的浪費。
      在所有產業中,農業與資源環境的關係最為密切和特殊,農業生產既可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也可能對環境造成重大破壞並浪費大量資源。如不當的耕作造成水土流失;過度種植與放牧使土壤地力下降;過量的施用化肥和不當的灌溉破壞了土壤結構,加速了次生鹽漬化,使土壤生產能力日益下降,而為了維持農田眼前的生產,愈益依賴於化肥,如此反覆的惡性循環,導致土壤生態環境的惡化;為了防止有害生物的危害,大量使用化學農藥和除草劑,雖然暫時控制住了病蟲草的危害,保住了產量,但與此同時,殺滅了天敵,破壞了自然界動物區系及昆蟲、微生物與植物之間的生態平衡,有害生物抗藥性逐漸增強,最終會導致病蟲害的暴發,甚至達到難以控制的地步;此外,森林和草原面積的減少使風沙加劇,人類生存環境更加惡化,農業的持續發展受到嚴重威脅;理有甚者,農藥、化肥的濫用不僅汙染了大氣、土壤與河流,也直接威脅到我們的食品安全等等,這些問題使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矛盾越來越尖銳。目前人們已經認識到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為代價,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探討既能實現發展目標,又能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途徑,尋求農業持續發展之路,而發展有機農業是解決這一矛盾的重要途徑。
詳 情:https://www.cir.cn/8/81/YouJiNongYeDeFaZhanQuShi.html
      當前,世界農業和農村發展主要面臨食品質量與糧食安全、資源和生態環境安全、農民增收與經濟安全等問題,而有機農業正是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或解決方案的一部分。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主席GUNNAR RUNDGREN先生曾把發展有機農業的理由總結於下表中。
      發展有機農業的理由
      發展有機農業的意義
      1、有機農業有利於環境保護
      現代農業主要依靠化肥、農藥的大量投入,這就使得生態系統原有的平衡被打破,農藥在殺死害蟲的同時,也傷害有益生物特別是鳥類及益蟲,進而危及整個生態系統,使生物多樣性減少。大量化學肥料的投入和農家肥用量減少使土壤有機質耗竭,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大大下降,這就加劇了水土流失和旱澇災害。據研究,施入農田的化學氮肥有一半以上不能被植物利用而流入環境,我國"九五"期間重點治理的滇池、巢湖、太湖都是以水體富營養化為主要特徵的,而從農田進入水體的化學氮磷肥是造成湖泊富營養化的重要原因。有機農業強調農業廢棄物如作物秸杆,人畜糞便的綜合利用,減少了外部物質的投入,既利用了農村的廢棄物,也減輕了農村廢棄物不合理利用所帶來的環境汙染。
      化學肥料和合成農藥的生產均需要消耗能源,通常是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發展有機農業可以減少化肥、農藥的生產量,從而降低人類對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同時也減輕化肥農藥在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工業汙染。
      在生態敏感和脆弱區發展有機農業可以加快這些地區的生態治理和恢復,特別是水土流失的防治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實踐表明,在常規農業生產地區開展有機農業轉換,可以使農業環境汙染得到有效控制,天敵數量和生物多樣性也能迅速增加,農業生產環境可以得到有效地恢復和改善,土地、水資源、植被和動物界所受到的破壞與損害的程度將較輕。因此,從保護農村環境的角度來看,有機食品產業又是新興的環保產業,是農業生產體系中的清潔生產。
      2、有機農業可向社會提供優質的產品
      當前,有機食品在國內外受到青睞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其質優味好,富營養、無汙染。發達國家的消費者願出高價錢購買有機食品既是出於自身健康的考慮,也是在為保護生態環境作貢獻。隨著對"有機產品"的消費。消費者的消費結構也向著更有助於健康的方向演變,例如減少對煙、酒、咖啡、肉類、糖的消費,而增加對植物性產品的消費。在發達國家,食品消費支出佔整個家庭支出的比例普遍較低,因此,即使他們因購買有機食品導致支出增加,也在他們的經濟承受範圍內。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明,食物中的農藥殘留對人體的影響不僅表現為直接的毒害,間接危害也很嚴重。有報導說,農藥在降解過程中將形成各種各樣的中間體,其中某些中間體的分子結構與動物體內的雌性激素十分相似,這可能是導致整個生物界雄性退化的重要原因。在日本,兒童皮膚過敏症非常普遍,也可能與食用基因工程食物或食物中的農藥殘留有關。近幾年,發達國家消費者對基因工程食物的潛在影響普遍比較擔憂,而有機食品禁止引入基因工程技術,可以消除人們的疑慮。
      3、有機農業可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根據聯邦德國農業部的農業年度報告,以有機農業生產方式從事生產的農業企業的多年平均純收入水平,無論是按單位土地利用面積、單位勞動力還是農戶計算,均至少不低於以常規方式生產的同類農業企業。這主要是因為有機農業的企業通過投入較多勞動的方法,自己來進行土地肥力保護和植物保護工作(而常規農業則是通過購入化肥與農藥來"購入"土地肥力和植物保護),並且用自己所生產出來的飼料而不是購入飼料。這就是說,其生產的購入物資成本較低。
      再者,目前國際市場上有機食品的價格比常規食品高20-50%,有些產品(如豆類等)可高出一倍甚至更多,生產加工廠家和貿易部門拓寬了國內外市場的同時,也依靠自身產品的質量優勢,獲取了較高的銷售價格。近年來國內很多單位積極開拓有機食品這一新興環保產業,通過開發有機食品幫助部分農民脫貧致富,促進農村經濟和環境的持續發展。
      另外、有機農業生產企業本身也越來越多地將一些營銷部門的功能承擔過來,即他們自己也從事營銷。通過直銷、定點供應、連鎖店和專賣店的短鏈銷售,減少流通環節,獲取更高的利潤。
      4、有機農業可增加我國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促進經濟的協調發展
      我國有機農業生產基地和有機食品發展,是以市場為導向逐步發展起來,走的是產、供、銷一體化的道路。鄰近南京的江蘇省溧水縣共和鄉原為貧困鄉,近幾年靠發展有機農業吸引了很多國內外客商到該鄉投資,現在有機食品生產、加工和貿易已經初具規模,預計不用多久,該鄉就將甩掉貧困鄉的帽子。在我國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5、有機農業可增加就業機會
      由於有機農業單位面積產量和單畜生產力較低 減輕了對過剩農產品市場的壓力,這將減輕政府為消除過剩產品所必須支付的財政補貼負擔,有助於保持市場物價的穩定,保護生產者的利益。由於傳統農業中的農藥、化肥和殺蟲劑等農業措施在有機農業中尚未找到良好的替代措施,很多諸如病蟲草害防治等農業勞動要通過手工來完成,所以有機農業也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以增加就業機會。

  1.3 有機農業產業鏈分析

    1.3.1 農業產業鏈簡介
    1.3.2 傳統農業產業鏈
    1.3.3 有機農業產業鏈

  1.4 有機農業生產模式分析

調
    1.4.1 自有生產模式
    1.4.2 合同生產模式
    1.4.3 混合生產模式
    1.4.4 農民合作社模式

第二章 中國有機農業市場環境分析

  2.1 有機農業政策環境分析

    2.1.1 行業管理體制
      我國有機農業行業主管部門是國家農業部。國家農業對有機農業行業的管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制定相關的法律規範生產企業的生產行為,引導企業規範生產和銷售;
      (2)制定相關行業的國家標準;
      (3)採取措施激勵企業進行科研創新,提高行業發展水平。
    2.1.2 行業相關政策動向
    2.1.3 有機農業發展規劃

  2.2 有機農業經濟環境分析

  2.3 有機農業社會環境分析

    2.3.1 中國食品安全情況分析
    2.3.2 中國人口總量及結構變化
    2.3.3 有機標識認知度尚待提高

  2.4 有機農業技術環境分析

    2.4.1 國內有機農業專家的農場規劃
    2.4.2 有機農業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

第三章 國內外有機農業總體發展狀況分析

  3.1 世界有機農業發展分析

    1、有機農業的產生和發展
China Organic Agriculture Industry Market Investig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s Report (2017 Edition)
    按照有機農業產生和發展的時間順序,將有機農業的發展歷程分為產生、擴展和增長3個階段。

  1.1產生階段(1924~1970)

    有機農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由德國的魯道夫•施泰納(RudolfSteiner)開設的「農業發展的社會科學基礎」課程。其理論核心為:人類作為宇宙平衡的一部分,為了生存必須與環境協調一致;企業作為個體和有機體:要求飼養反自動物;使用生物動力製劑;重視宇宙周期。德國的普法伊費爾(er)在農業上應用這些原理,從而產生了生物動力農業(biodynamicagriculture)。至20世紀20年代末,生物動力農業在德國、瑞士、英國、丹麥和荷蘭得到了發展。
    20世紀30年代,瑞士的漢斯•米勒(HansMueller)推進了有機生物農業(organic-biologicalagriculture)。他的目標是:保證小農戶不依賴外部投入而在經濟上能獨立進行生產,施用廄肥以保持土壤肥力。瑪麗亞•米勒(Maria•Mueller)將漢斯•米勒的理論應用到果園生產系統。拉什(HansPeterRush)強調廄肥對培肥地力的作用,豐富了通過土壤生物保持土壤肥力、促進有機物質循環的理論。漢斯•米勒和拉什為有機生物農業奠定了理論基礎,使有機生物農業在德語國家和地區得到發展。
    英國的霍華德爵士(SirAlbertHoward)被認為是現代有機農業(organicfarming)的奠基人。他總結了在印度長達25年的研究結果,1935年出版了「農業聖典」一書,論述了土壤健康與植物、動物健康的關係,奠定了堆肥的科學基礎。1940年,美國的羅代爾受霍華德的影響,開始了有機園藝的研究和實踐。1942年出版了「有機園藝」一書。英國的伊夫•鮑爾費夫人(LadyEveBalfour)第一個開展了常規農業與自然農業方法比較的長期試驗。在她的推動下,1946年成立了英國「土壤協會」,該協會根據霍華德的理論,提倡返還給土壤有機質,保持土壤肥力,以保持生物平衡。20世紀50~60年代,有機農業(lemaire-boucher)在法國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並成立了「自然和進步協會」,在喚醒消費者在食物對健康影響意識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日本的岡田茂吉(MokichiOkada)於1935年創立了自然農業(naturalagriculture),提出在農業生產中尊重自然,重視土壤,協調人與自然關係的思想。主張通過增加土壤有機質,不施用化肥和農藥獲得產量。20世紀60年代加劇的環境和健康問題促進了自然農業在日本的興起。自然農業技術綱要成為日本有機產品標準的重要內容。

  1.2 擴展階段(1970~1990)

調
    20世紀60年代後,有機農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擴展。特別是70年代的石油危機,以及與之相關的農業和生態環境問題,如高投入低效益、農產品品質下降和環境汙染加劇等,促使人們對現代農業進行反思,探索新的出路。以合理利用資源、有效保護環境、低投入、高效率、食品安全為宗旨,回歸自然、尋找替代以及持續農業的思潮和模式,包括有機農業、有機生物農業、生物動力農業、生態農業、自然農業等,概念得到擴展,研究更加深入,實踐活動活躍。
    1970年,美國的威廉姆•奧爾布雷克特(WilliamAlbrecht)提出了生態農業(ecologicalagriculture)的概念,將生態學的基本原理納入了有機農業的生產系統。英國「土壤協會」於20世紀70年代在國際上率先創立了有機產品的標識、認證和質量控制體系。1972年,國際上最大的有機農業民間機構—國際有機農業聯合會(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OrganicAgricultureMovements,IFOAM)成立。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有機農業協會和研究機構,如法國國家農業生物技術聯合會(FederationNationaled'AgriculteureBiologiques,FNAB)和瑞士的有機農業研究所(ForschungsinstitutfuerbiologischenLandbau,FiBL)—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有機農業研究所,都成立於20世紀70~80年代。這些組織和機構在規範有機農業生產和市場,推進有機農業研究和普及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立法工作在有機農業標準制定後逐步展開。美國俄勒岡州和加利福尼亞州分別與1974和1979年採用有機農業法規。美國農業部於1980年對美國23個州的69個有機農場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查,發表了調查報告。調查報告對美國有機農業的現狀、存在的問題、發展潛力和研究方向進行了分析,定義了有機農業,提出了有機農業生產標準和行動建議,對促進美國有機農業立法和有機農業的發展具有裡程碑意義。法國於1985年採用了有機農業法規。

  1.3 增長階段(1990~)

    20世紀90年代後,世界有機農業進入增長期,其標誌是成立有機產品貿易機構,頒布有機農業法律,政府與民間機構共同推動有機農業的發展。1990年,在德國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有機產品貿易機構—生物行業商品交易會(BioFachFair)。1990年美國聯邦政府頒布了「有機食品生產條例」。歐盟委員會於1991年通過歐盟有機農業法案(EU2092/91),1993年成為歐盟法律,在歐盟15個國家統一實施。北美、澳大利亞、日本等主要有機產品生產國,相繼頒布和實施了有機農業法規。1999年,國際有機農業聯合會(IFOAM)與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共同制定了「有機農業產品生產、加工、標識和銷售準則」,對促進有機農業的國際標準化生產有積極的意義。政府通過立法規範有機農業生產,使公眾生態、環境和健康意識的增強,擴大了對有機產品的需求規模,有機農業在研究、生產和貿易上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有機農業(organicfarming)是指在動植物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產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產物。而是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採取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維持農業生態系統持續穩定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在歐盟有機農業法規中,有機(organic)、生物(biological),生物動力(biodynamic)和生態(ecological)農業都被視為有機農業(organicfarming)。
    國外有關生態或有機農業的名稱各異,如有機農業、生物農業、生物有機農業、生物動力農業、生態農業和自然農業等,其做法也不盡相同,但其共同的特點是:通過生物措施保持土壤肥力;儘可能減少外部投入;禁止施用化肥和人工合成的植物保護製劑;很大程度上封閉的企業物質循環;利用自然的調控機制;保護自然資源;面積約束的動物飼養;符合動物需求的動物飼養;適合當地環境;多樣化的組織;生產高價值的食品。
    2、進入21世紀,歐盟委員會和歐洲國家加大了有機農業的立法和研究力度,如協調各國有機農業法規、修訂歐盟農業共同政策、制定和實施有機農業行動計劃和拓寬有機農業研究領域等。這些措施使國家成為有機農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美國2002年通過的農業法案(2002,FarmBill)對有機農業法規進行了修訂,將國家有機產品的標識分為4級,即100%有機;有機(有機含量大於95%);含有機(有機含量70%~95%)和非有機(有機含量小於70%)。同時,法案還對增加政府在認證費用分攤、促進低投入農業的發展和加強有機農業的研究推廣、教育方面的投入做出規定,為進一步降低有機產品成本和價格,擴大有機產品市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日本農林水產省於2000年頒布了新的日本農業標準(JapanAgriculturalStandard,JAS),其中有機農業法規確定了有機產品生產、加工、標識和銷售準則,對促進日本有機農業標準化有積極的意義。拉丁美洲是目前世界上有機農業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儘管有機農業面積只佔耕地面積約0.5%,但近幾年保持了較高的年增長率。其有機農業的主要特點是:野生收穫和天然草地佔比例大,有機農業與傳統農業結合,民間組織為主要推動力,教育和推廣工作活躍。
    3、世界有機農業進一步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儘管有機產品的市場在持續增長,而有機產品的供給不足是限制有機產品的市場擴大的主要原因。目前有機農業佔世界耕地面積不足1%,各國有機產品僅佔國內市場的份額的1%~2%,這種局面有待改變。
    發達國家既是最大的有機產品生產國,也是最大的有機產品市場。發展中國家不僅存在有機產品出口潛力,而且具有增長的國內市場潛力,然而這些機會仍有待開發。
    有機產品的價格獎勵面臨市場競爭壓力。為獎勵和尊重農民對自然保護和人類的貢獻,仍需要價格獎勵。價格獎勵也是農民轉換為有機農業的一個動機,但要強調有機產品需要公正價格。
    歐洲的有機農業在世界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歐盟委員會和歐盟國家通過的一系列有機農業支持法律和政策將有利地推動世界有機農業的發展。在有機農業立法、實施和監督等方面,如何發揮歐洲的示範作用,特別是在剛開始發展有機農業的國家,如何提高有機產品的可信度,以增強消費者信心和擴大當地市場。這些問題的研究都需要加強。
    目前已有若干國際組織,如國際有機農業聯合會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等,致力於國際有機農業標準和認證的協調化,對推進有機產品的國際貿易十分重要,仍需得到各國更多有機農業法規的支持。隨著市場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建立公正的南北貿易關係對有機農業的進一步發展也很重要。
    4、中國有機農業的發展動態、問題和對策
    中國的有機農業是在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是在生態農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生態農業理論的研究、生態農業模式的推廣和生態建設的實踐為有機農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國際有機食品市場對中國有機產品的需求推動了中國有機農業起步。 1990年荷蘭有機認證機構SKAL對中國浙江省茶園和茶廠的有機認證,標誌著中國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生產的正式起步。1992年農業部成立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CGFDC),成功地開發了綠色食品,特別是AA級綠色食品標準和生產基地的建設,促進了綠色食品與國際有機食品的接軌,有利地推動了有機農業的發展。
    1994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OFDC)成立,致力於有機農業的研究、推廣和有機產品的認證,成為中國第一個有機認證機構。1999年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成立了有機茶研究和發展中心(OTRDC),推動了有機茶的生產、加工和認證。1995年國家環境保護局發布了《有機(天然)食品生產和加工技術規範》和《有機(天然)食品標誌管理章程》。2001年頒布實施《有機食品認證管理辦法》。2002年4月1日施行《有機食品技術規範》。這些法規頒布和實施有力地促進了中國有機農業的發展。
    中國有機農業的發展初期開發的主要是天然有機食品,出口到歐洲、北美和日本等地區和國家,由農戶在從事出口業務的公司或企業的產銷合同指導下進行。近年來,有機產品出口發展很快,經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認證有機食品部門認證的有機/有機轉換產品品種已達200多種,包括穀物類包括經濟作物)、茶葉、蔬菜、水果、畜禽產品、水產品、蜂產品、野生中草藥和農用生產資料等。現階段我國有機食品的生產還遠遠不能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發展的空間還很大,預計今後中國有機食品年出口額和年產量增長率都在30%以上。
    目前,中國有機農業的標準和認證體系仍與國際普遍執行的標準有一定差距,對有機產品的生產、標識、加工和銷售等環節的監控力度不夠,有機農業理論研究相對缺乏,實用技術不夠成熟,有機產品開發力度不足,國內市場培育仍有待加強。
    積極推進我國有機農業的發展,對解決食物、資源和生態環境安全問題,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等,都具有意義。促進我國有機農業和有機產品產業發展對策有:
    (1)加強有機農業法規和政策建設。加快和完善
    我國有機農業法規及政策,包括有機農業立法、有機農業支持法律和政策和有機農業國家標準等,以儘快實現我國綠色食品與國際接軌,促進我國有機農業和有機產品向規範化、產業化、市場化、國際化方向發展,以增強我國農業和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2)加大國家對有機農業的支持力度。發揮國家主導作用,從政策和措施上調動農民從事有機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促進農業結構的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加強有機認證的機構監管體系的建設,規範生產、加工和銷售;加強我國有機農業科研和推廣工作,開發符合國情的有機農業技術,完善推廣服務體系。
    (3)加強科學普及工作。提高公眾食品健康意識,增進消費者對有機產品的普遍了解,擴大有機產品的國內市場,將對我國的有機農業發展有積極的作用。
    (4)扶持民間組織的發展。民間組織對於因地制宜地指導當地有機農業的生產具有重要作用,在技術推廣、服務和區域市場開拓方面則更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通過國家法律和政策,扶持民間組織的發展,對於調動經營者的積極性、發揮市場作用十分必要。

  3.2 其他國家有機農業發展狀況分析

    3.2.1 歐洲有機農業發展狀況分析
    3.2.2 美洲有機農業發展情況分析
    3.2.3 亞洲有機農業發展情況分析
    3.2.4 澳大利亞有機農業發展情況分析調

  3.3 中國有機農業總體發展狀況分析

    3.3.1 有機農業發展階段
    3.3.2 有機農業發展影響因素
    3.3.3 有機農業發展現狀分析

第四章 中國有機農業投入產出分析

  4.1 有機農業基地建設分析

    4.1.1 有機農業基地的基本要求
    4.1.2 有機農業基地的環境要求
    4.1.3 有機農業基地建設的基本原則
    4.1.4 有機農業基地的建設步驟
    4.1.5 有機農業基地的質量控制
中國有機農業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7年版)
    4.1.6 中國有機農業基地建設現狀調研

  4.2 有機農業投入物質分析

    4.2.1 種子及種苗
    4.2.2 有機肥料
    4.2.3 有機農業可供使用的農藥
    4.2.4 可用於有機食品生產的飼料添加劑
      有機食品加工中允許使用的非農業源配料及添加劑
    4.2.5 有機(動物)食品生產中的獸藥

  4.3 有機農業養分管理分析

    4.3.1 有機肥料製作與施用
    4.3.2 有機農業土壤培肥
    4.3.3 不同作物施肥技術

  4.4 有機農業植物保護分析

    4.4.1 有機農業的植物保護方式
    4.4.2 有機糧食生產的植物保護
    4.4.3 有機蔬菜生產的植物保護
    4.4.4 有機果品生產的植物保護

  4.5 有機農產品產出情況分析

    4.5.1 有機糧食產出狀況分析調
    4.5.2 有機蔬菜產出狀況分析
    4.5.3 有機果品產出狀況分析
    4.5.4 有機茶葉產出狀況分析
    4.5.5 有機肉製品產出狀況分析

第五章 中國有機農產品銷售與貿易分析

  5.1 中國有機農產品國內市場消費狀況分析

    5.1.1 有機食品銷售途徑
    5.1.2 有機食品營銷策略分析
    5.1.3 有機農產品市場消費概況

  5.2 中國有機農產品國際貿易狀況分析

    5.2.1 有機農產品國際貿易要求及進口程序
    5.2.2 國際有機農產品消費與貿易現狀調研
    5.2.3 中國有機農業國際貿易現狀及趨勢預測分析
    5.2.4 中國有機農產品出口貿易制約因素
    5.2.5 促進中國有機農產品國際貿易措施

第六章 2016年中國有機農業細分市場分析

  6.1 有機糧食市場分析

    6.1.1 有機水稻市場發展概況
    6.1.2 有機小麥市場發展概況
    6.1.3 有機玉米市場發展概況

  6.2 有機蔬菜市場分析

    6.2.1 蔬菜種植規模分析
    6.2.2 有機蔬菜市場需求分析
    6.2.3 有機蔬菜市場價格分析
    6.2.4 有機蔬菜市場調研結果分析
zhōngguó yǒujī nóngyè hángyè shìchǎng tiáo chá yánjiū jí fāzhǎn qūshì yùcè bàogào (2017 niánbǎn)
    6.2.5 有機蔬菜出口潛力分析
    6.2.6 有機蔬菜出口營銷分析
    6.2.7 有機蔬菜市場發展展望

  6.3 有機果品市場分析

    6.3.1 有機蘋果市場發展概況調
    6.3.2 有機柑橘市場發展概況

  6.4 有機茶市場分析

    6.4.1 有機茶概念及認證發展
    6.4.2 有機茶市場發展現狀調研
    6.4.3 有機茶產地生產狀況分析
    6.4.4 有機茶市場開發策略
    6.4.5 有機茶市場發展展望

  6.5 有機養殖產品市場分析

    6.5.1 有機豬肉市場分析
    6.5.2 有機豬肉市場消費調查
    6.5.3 有機羊肉市場分析
    6.5.4 有機牛肉市場分析

第七章 2016年中國有機農業生產及加工技術分析

  7.1 有機種植業生產技術分析

    7.1.1 有機糧食生產技術
    7.1.2 有機蔬菜生產技術
    7.1.3 有機果品生產技術

  7.2 畜禽的有機生產技術分析

    7.2.1 育種技術
    7.2.2 動物飼養
    7.2.3 有機畜禽疾病防控技術分析

  7.3 有機果蔬產品採後處理技術與規範

    7.3.1 果蔬採後病害與控制方法
    7.3.2 有機農產品採後處理技術
    7.3.3 有機食品貯藏技術要求與規範

  7.4 有機食品加工技術分析

    7.4.1 有機食品加工基本原則與原理
    7.4.2 有機食品加工廠建設與環境要求
    7.4.3 有機食品加工過程要求

第八章 2016年中國有機農業檢查認證與質量控制

調

  8.1 有機農業檢查認證制度框架

    8.1.1 有機農業檢查認證目的及特點
    8.1.2 有機農業認證制度構成
    8.1.3 有機農業檢查認證體系

  8.2 有機農業標準

    8.2.1 有機農業標準發展概況
    8.2.2 有機農業標準作用及制定原則
    8.2.3 有機農業標準簡介

  8.3 有機農業檢查與認證

    8.3.1 申請人提交文件資料
    8.3.2 認證機構評審申請表
中國有機農業産業の市場調査と開発動向報告書(2017年版)
    8.3.3 認證機構檢查準備與實施

  8.4 有機認證機構的認可及互認

    8.4.1 中國有機認證主管機構及法規框架
    8.4.2 中國對認證機構認可過程
    8.4.3 國際認證機構認可過程
    8.4.4 有機產品認證合作與互認

  8.5 有機農業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與運行

    8.5.1 有機農業質量管理體系建立意義
    8.5.2 有機農業外部質量控制
    8.5.3 有機農業內部質量控制體系的建立
    8.5.4 有機農業內部質量控制——內部檢查
    8.5.5 有機農業內部質量控制體系的保持與改進

第九章 2016年中國有機農業主要企業生產經營分析

  9.1 有機農業企業發展狀況分析

  9.2 有機農業領先企業個案分析

    9.2.1 天人果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9.2.2 泰安泰山亞細亞食品有限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9.2.3 福建省閩中有機食品有限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9.2.4 黃山市松蘿有機茶葉開發有限公司經營情況分析調
    9.2.5 北京歐閣有機農莊科貿發展有限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第十章 中′智′林:2017-2023年中國有機農業投資機會及授信機會分析

  10.1 有機農業投資機會分析及建議

    10.1.1 有機農業投資特性分析
    10.1.2 有機農業投資機會分析
    10.1.3 有機農業投資風險預警
    10.1.4 投資建議

相關焦點

  • 中國有機農業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有機農業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顯示,我國有機農業是從20世紀**年代中後期開始發展起來的,**年,我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農村生態研究室加入了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IFOAM),成為中國第一個IFOAM成員;**年,浙江省臨安縣的裴後茶園和臨安茶廠獲得了荷蘭SKAL的有機頒證。
  • 中國異丙醇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異丙醇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顯示,作為溶劑,可用於生產塗料、油墨、萃取劑、氣溶膠劑等。還可用作防凍劑、清潔劑、調和汽油的添加劑、顏料生產的分散劑、印染工業的固定劑、玻璃和透明塑料的防霧劑等。用作膠黏劑的稀釋劑,還用於防凍劑、脫水劑等。
  • 2020年版中國有機農業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版中國有機農業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認為,「有機農業」一詞最早出現在出版於**年的諾斯伯納勳爵(Lord Northbourne)的著作《Look to the Land》中。然而事實上,有機農業就是最古老的農業形式。
  • 中國金屬矽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金屬矽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認為,在未來**到**年內,金屬矽市場需求將繼續穩步增加。隨著汽車在越來越多的地方普及,鋁合金行業對金屬矽用量將繼續增加。此外,化工行業也將成為金屬矽需求增加的主要動力。
  • 2020年版中國有機農業市場專題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2020年版中國有機農業市場專題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對有機農業市場的分析由大入小,從宏觀到微觀,以數據為基礎,深入的分析了有機農業行業在市場中的定位、有機農業行業發展現狀、有機農業市場動態、有機農業重點企業經營狀況、有機農業相關政策以及有機農業產業鏈影響等。
  • 中國助聽器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助聽器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認為,對於未來發展趨勢,業內人士認為至少有三個趨勢;一是助聽器零售渠道的整合式發展,區域性的大型連鎖助聽器企業將繼續擴大其份額,並整合當地的市場,成為主要的供應商;二是政府採購和醫療保險埋單將影響中國助聽器市場的價格、服務和競爭格局的新架構,截至**殘聯作為最大的採購機構已經將助聽器採購價格壓到零售價的
  • 2020-2026年中國有機農業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有機農業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認為,我國有機農業發展雖然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但中國地域遼闊,傳統農業基礎好,勞動力資源豐富,又有生態農業、生態建設的基礎,發展有機農業具有較低的成本優勢和品種豐富的優勢,面臨快速增長的國際市場和已經開始啟動、有巨大潛力的國內市場,中國有機農業發展前景光明。
  • 中國銅業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銅業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認為,**年**月下旬到**月份,國內外銅市未能繼續走高,銅價位於高位震蕩,並且重心開始下移。其中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個月銅受制於**月中旬反彈的高點8422美元,在近一個月內位於8000~8400美元波動,**月中旬開始破位下行。國內銅價受制於60507元,**月中旬以來向55000元震蕩下行。
  • 中國鉀鹽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9年版)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鉀鹽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9年版)認為,雖然全球鉀肥鉀鹽產能有所過剩,但是近年來實際並沒有出現供過於求的局面。未來幾年,由於全球糧食價格不斷上漲,中國、印度、巴西等農業大國對鉀肥的需求還會大幅上升。以我國為例,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經濟作物的耕種面積逐年增加,而經濟作物的生長需要大量的鉀肥養分。
  • 中國太陽能電池板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
    《中國太陽能電池板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針對當前太陽能電池板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太陽能電池板行業發展投資及戰略建議。  《中國太陽能電池板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以嚴謹的內容、翔實的分析、權威的數據、直觀的圖表等,幫助太陽能電池板行業企業準確把握行業發展動向、正確制定企業競爭戰略和投資策略。
  • 中國遊艇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遊艇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認為,21世紀,中國經濟的發展形勢令世人矚目,隨著生活品位的不斷攀高,人們開始追求更高品位、更高質量的生活方式,遊艇運動漸為國人所認識。作為一種典 型的舶來品,這種新式潮流不僅引起部分高收入人群的關注。也為許多城市發展新型服務性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契機。
  • 中國氯鹼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9年版)
    **年氯鹼產品產能及產量統計 單位:萬噸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氯鹼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9年版)顯示,危險與機遇往往是並存的,在巨大的經營壓力下,氯鹼行業產能擴張得到了有效控制,落後產能不斷被淘汰。產業鏈也從傳統的氯鹼產品領域逐步向氯的精細化工和新材料領域延伸。
  • 2020-2026年中國有機農業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有機農業包括所有能促進環境、社會和經濟良性發展的農業生產系統。這些系統將提高土壤肥力作為成功生產的關鍵。通過尊重植物、動物和景觀的自然能力,達到使農業和環境各方面質量都最完善的目標。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有機農業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認為,近年來,有機農業生產方式在100多個國家得到了推廣,有機農業的面積和種植者數目逐年增加。
  • 中國變頻器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1年版)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變頻器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1年版)認為,電力行業對變頻器需求將保持穩步增長,新能源發電領域如風電和光伏發電等新興市場對變頻器需求呈高增長態勢,但整體使用規模不大。
  • 中國家具製造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
    《中國家具製造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在多年家具製造行業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家具製造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家具製造市場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家具製造行業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研分析。
  • 中國鎢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鎢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認為,在世界鎢材格局中,美國鎢材佔44%以上且呈遞增趨勢,而我國截至**鎢材僅佔13%。與之相比,我國深度加工鎢材製品和應用嚴重短缺。全球鎢供給主要有兩個部分,一部分為鎢精礦的開採,佔比為鎢總供給量的76%。其中66%的鎢精礦進入了鎢的最終產品,10%成為生產過程中的廢料重新生產。
  • 中國蘇氨酸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蘇氨酸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認為,蘇氨酸用於醫藥、化學試劑、食品強化劑、飼料添加劑等方面。特別是飼料添加劑方面用量增長快速,它常添加到未成年仔豬和家禽的飼料中,是豬飼料的第二限制胺基酸和家禽飼料的第三限制胺基酸。
  • 中國有機食品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有機食品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認為,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居民人均收入也在逐步增加,人們對消費品的要求也由最初的「量」逐步向「質」的方向轉變,且隨著網絡的不斷深化,食品安全事故的不斷發生增加了人們對健康食品的需求,因此我國綠色食品及有機食品的市場需求在不斷增加
  • 2020年中國奶茶市場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奶茶市場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截至**國內奶茶市場主要產品形態有液態瓶裝奶茶、杯裝奶茶、盒袋裝奶茶以及通過門店形式直接現場製作並向消費者出售的現調奶茶。前三種奶茶產品可以實現工廠化大規模生產,為傳統意義上的快速消費品,而門店形式現調奶茶屬性為休閒餐飲,生產工藝、銷售渠道、消費群體與前三種奶茶具有較大差異。
  • 中國鋼結構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17年版)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鋼結構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17年版)認為,截至**,我國鋼結構產業正處於難得的發展機遇期。如果受到重視和得到政策支持,預計到**年,我國鋼結構產量有望在**年2500萬噸的基礎上翻一番以上,達到5000萬噸~6500萬噸;鋼結構製造企業綜合技術水平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基本實現鋼結構強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