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是一國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中國的科技實力不斷增強,2019年更是取得了諸多戰略性的成就。2020年上半年,「嫦娥四號」、「玉兔二號」、「鵲橋號」等科技新聞便頻繁進入公眾視野。而在2020年我國不僅在探月工程上有全新的突破,而且開始啟動探測火星計劃,這更加證實了中國科技的實力。本章主要對火星自身和探測工程的相關知識做詳細的講解,讓我們一起來解開火星的神秘面紗吧。
一、關於火星
1.空間位置
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質量為地球的十分之一。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周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我國古時候將火星稱為"熒惑星",位置和亮度時常變動,意味著「熒熒火光,離離亂惑」。西方古代(古羅馬)稱為"戰神瑪爾斯星"。
2.火星地形
火星的橘紅色外表是地表的赤鐵礦(氧化鐵)。火星基本上屬於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與地球相比,地質活動不活躍,地表地貌大部分是由於遠古較活躍的時期形成有密布的隕石坑、火山與峽谷,包括太陽系最高的山(奧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峽谷(水手號峽谷)。除此之外火星獨特之處還在於南北半球有明顯差別,南方是古老、充滿隕石坑的高地,北方則是較年輕的平原火星兩極皆有主要以水和冰組成的極冠,而且上面覆蓋的乾冰會隨季節消長。
二、關於中國首次探測火星計劃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在宇航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了歷史性的重大突破!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在這一天我國開始宣布探測火星任務名稱。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不僅要實現環繞火星全球遙感探測,還要突破火星進入、下降、著陸、巡視、遠距離測控通信等關鍵技術,使我們真正進入深空,揭開火星的神秘面紗。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並對火星表面重點地區精細巡視勘察。這是其他國家第一次實施火星探測時未有的,面臨的挑戰也前所未有。
1.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由來
此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名稱為「天問一號」。該名稱源於屈原的長詩《天問》,作品對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進行想像與發問,從宇宙之本源,到陰陽之俱化;從天地之構造,到星辰之往亙。以「天問」作為工程名稱,表達了中華民族追求真理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2.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標識及其具體含義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標識呈「攬星九天」圖形,太陽系八大行星依次排開,表達了宇宙的五彩繽紛,呈現了科學發現的豐富多彩。開放的橢圓軌道整體傾斜向上,展示了獨特字母「C」的形象,代表了中國行星探測(China),體現著國際合作精神(Cooperation),標誌著深空探測進入太空能力等多重含義,展現出中國航天開放合作的理念。
此次標識設計以行星探測重大工程作為一個整體概念,統一命名並設計標識。根據不同行星探測任務,標識下方的「Mars」(火星)標誌以行星英文名稱進行替代。
3.關於火星探測器
中國火星探測器分為環繞器與著陸器兩部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製。預計在今年7月,探測器由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的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發射升空。
【小試牛刀】(多選)火星已成為主要航天國家的探測熱點和空間技術戰略制高點,能否成功地對火星進行科學探測,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航天科技實力的重要標誌。關於我國2020年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說法正確的是( )
A.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
B.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
C.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標識呈「攬星九天」圖形,太陽系八大行星依次排開
D.火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B遙四火箭發射升空
【答案】ABCD。
關於火星探測的時政知識要掌握,緊跟時代熱點,同時現在考察更傾向於與地理、文史等其他學科的綜合性,這對考生備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識外,還要利用課餘時間多多積累。
註:本站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保留出處及源文件地址。
(責任編輯:cqoffcn)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