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7日電 綜合報導,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季,全國考生將湧入考場為自己的夢想和未來拼搏。作為選拔人才的考試,高考存在於各個國家和地區,只不過形式和方法各不相同,而在嚴肅的考試制度之下,各地不同的習俗軼聞同樣引人關注。
日本:考前互贈考拉糞便 寓意堅韌
考拉可以長時間掛在樹上,即使睡覺也不會掉下來。許多日本考生認為考拉糞便能夠傳遞這種堅韌精神,因此這成為了考前最好的禮物。
在日本大學入學考試之前,許多學生互送考拉糞便作為考前禮物。這種怪異禮物非常受歡迎。
韓國:考生最想做的事是「整容和減肥」
一份以高考考生為對象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韓國考生在考試結束後最想做的事是「整容和減肥」。其中,割雙眼皮、牙齒矯正和近視眼矯正手術最受歡迎。
韓國各大整形外科深諳考生心理,將市場瞄向「準大學生」。在韓國高考舉行當日,多家整形外科派人在各考場開展大規模宣傳,並派發贈品。一些技術簡單價格低廉的微整形手術價格也大跳水。
印度:考生轉戰各地 最多考20多次
在印度,高中實行2年學制,高中畢業時進行畢業會考。只不過,這個會考並不相當於日本、中國的高考。高中之後,大學之前,還有2年的大學預科。大學預科畢業時的考試才相當於中國的高考。
事實上,印度高考並不能直接決定考生的命運,考生還必須參加各大學自行組織的入學考試。
從每年3月開始,印度考生開始填寫報考志願,各校考試通常都在每年4-6月舉行,這段時間正是印度一年中最熱的季節。為了確保能考上大學,不少考生會轉戰各地,參加各校考試,少的有四五次,多的則有20多次,這對考生的精力、體力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法國:高中畢業生力求「評語」
如今的法國高中畢業生已經不再像他們父輩那樣,僅滿足於通過考試取得高中畢業證,他們有了更高的要求,即取得「評語」。
高中畢業生申請大學的材料寄出幾周之後,第一批錄取通知書便將發放。獲得「評語」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個人榮譽,是對未來的投資,也是高等教育階段獲得成功的籌碼。獲得「好」或者「非常好」的評語,成功機率會大大增加,尤其對選拔性的課程。
伊朗:考生可報100個志願
在伊朗,高考對於所有的學生來說均是一道難關。伊朗只有54所國立大學和一些國立醫學院,大學的承受能力相當有限,而一流國立大學的錄取比例僅是5%。值得注意的是,伊朗考生可以根據自己選擇的考試科目填寫100個志願。
最近幾年,伊朗女考生比例達到66%左右。許多伊朗女性都把上大學當作是爭取權利,提高在社會及家庭中地位的重要手段。而女大學生人數不斷增長被保守派視作是對傳統的威脅。近年來,伊朗一直通過官方或非官方的方式,對錄取考生進行性別配額限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