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那些生活在水族箱中五彩斑斕的魚兒統稱叫作觀賞魚,不過觀賞魚還可以分為很多的種類,比如有海水觀賞魚和淡水觀賞魚等,那麼你知道海水觀賞魚和淡水觀賞魚它們都有哪些區別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說這個問題。
海水觀賞魚包括熱帶觀賞魚和冷水觀賞魚的一部分,主要是生活在近海和深海中的觀賞魚類。而像金魚、錦鯉等溫水性觀賞魚,及其它生活在淡水水域中的觀賞魚就叫作是淡水觀賞魚。
由於海水魚對飼養條件要求極高,過去家庭很少飼養。但隨著養殖設施的改進、養殖技術的提高以及水處理新技術的應用,海水魚也作為水族新寵慢慢走進了千家萬戶當中。
單地說,海水觀賞魚就是生活、繁衍在海水裡或內陸鹹水裡的觀賞魚,而淡水觀賞魚就是生活、繁衍在淡水裡的觀賞魚。由於海水觀賞魚和淡水觀賞魚生活於不同的環境之中,長期適應的結果導致了它們的生活習性和器官作用也與以往大不相同。那麼這些不同的地方具體有哪些呢?
(1) 對水體中的鹽分和水分的吸收與排洩方式不同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鹽分,因而濃度較高。海水魚的體液比外界海水的濃度低,因而使魚體內的水分不斷由皮膚滲出,所以海水魚要保持體內滲透壓和水分的平衡,就必須吸入大量的海水以作補充,其鹽分也隨海水而進入魚體內,海水魚的鰓(鰓上有泌鹽細胞或泌氯細胞)和腎就成為排洩體內過多鹽分的主要器官。而淡水魚恰恰相反,由於體液濃度較外界環境高,要維持體內滲透壓的平衡,外界的水分會大量進入魚體,腎便成了排洩多餘水分的器官。
(2)對水中鹽分變化的適應性不同
由於淡水的水體相對較小,而且大都又處在人類活動範圍以內,受自然因素、人為因素及其他因素的幹擾較多,因此淡水魚生活區的水質會因季節不同而變化。例如,在雨季和乾旱季節,水質的改變較大,但淡水魚多能適應環境的改變。海水觀賞魚大多生長於珊瑚礁內,水質不易變化,長期生活在此種環境下就難以適應環境的改變。所以飼養海水觀賞魚時,要選擇較大的魚缸,保持魚缸內的水位穩定和良好的水質。
總而言之,飼養海水觀賞魚的難度要比淡水觀賞魚的要高,因此對於新手朋友來說,最好是先從淡水觀賞魚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