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蟹座55e:宇宙中這個比地球大得多的星球,是一顆「鑽石」?
自從女星張雨綺發出了"一克拉以下的鑽石都是不值錢"的言論之後,鑽石的市場價值再一次被抬高。天然的鑽石也有品級之分,通常來說越高品級的鑽石看起來越純粹,也就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根據切割的方法不同也很適合與其他的珠寶搭配。也有一個說法那就是鑽石象徵著"永恆的愛情"。
如今鑽石的用途十分的廣泛。除了簡單的裝飾佩戴之外,由於天然的鑽石是地球上硬度最大的礦物之一,因此也會被安在切割機的鑽頭上,這樣一來切割的效率大大增加,而且機器的損耗率也會下降。鑽石的形成方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碳元素在一個長達數百萬年的高溫高壓條件下形成的,因此也是一種單質晶體,與鑽石相同的碳單質還有石墨了。但是二者卻擁有截然不同的地位。
雖然說地球上天然的鑽石儲量非常的少,但是人們對於鑽石的需求也會根據年份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但是基本上是呈現出一個上升的趨勢。這種不均衡的供需也被不少的電影以藝術的形式表達出來了。那就是在一些科幻電影中,常常會因為某種資源缺乏而對宇宙進行勘探從而引起的宇宙大戰,其中就包括鑽石的缺乏。雖然這只是電影中的場景,但是宇宙中確實存在著值得開採的星球,那就是如今在已經被觀測出來的星體中真的存在"鑽石星"。
除了普通行星之外,如果行星內部某一元素所佔有的比例超過了百分之五十,那就可以所這顆行星就是特別的行星。編號為"巨蟹座55e"的行星就是名副其實的鑽石星。這顆在十五年前就已經被觀測到的行星近年來又回到了大眾的視野當中,由於其是圍繞著巨蟹座內的一顆肉眼可見的恆星周期運動,因此對於科學家對它的觀測一直都沒有暫停過。除此之外它擁有比地球更大的體積。在所有已經發現的系外行星中,"巨蟹座55e"是密度最大的。這也就可以說明它"鑽石星"稱號的由來了。
由於行星內部固態密度十分之大,而且行星長時間處於一個高溫高壓的情況下,行星內部大多數碳元素相互擠壓最終形成了硬度十分大的"鑽石"。當然它的外表並不是像鑽石一樣晶瑩剔透,由於星球表面的溫度在短短幾年之內就升溫超過一千攝氏度,因此科學家設想它的表面應該是呈現出紅黑的顏色。當然科學家對於"巨蟹座55e"的研究並不止於此。關於這顆鑽石星的成因也是一個未解之謎,因為科學家目前為止也沒有能夠拿出具有說服力的證據。唯一可以猜測的就是如果這顆鑽石星與其母星都是來自於同一個原始星雲盤的話,那麼它所在的整個行星系統中碳含量都是十分豐富的。也就是說在它的周圍,或許還有成千上百個人類未曾發現的"鑽石星"。
對於星球的研究一直都是科學家為人們科普宇宙的一個重要手段,正是因為技術的進步以及觀測方法的更新,外太空已經逐漸揭開它神秘的面紗,我們能夠在紀錄片中觀看到色彩斑斕的宇宙深處,隨著模擬鏡頭的深入為我們展示了宇宙的壯麗場景。也能夠以太空人的視角看到地球的全貌。同時宇宙中各種讓人稱奇的景象也在推動著人類的進步。鑽石星的發現不僅給科學家研究行星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而且也滿足了大眾的獵奇心。
其實這顆行星並不是人類發現的第一顆鑽石星。在十幾年前科學家就發現了一顆圍繞著脈衝星進行運動的鑽石星。由於它與恆星之間的距離實在是太近了,仿佛下一秒就會被恆星吞噬一樣。但是二者也有根本的區別,圍繞著脈衝星運動的鑽石星在數萬億年前也是恆星的一種,之所以會成為如今的模樣,也是因為恆星"生命"終結爆炸後受到其他恆星強大引力"吸允"後的結果。
除了鑽石資源之外,地球上黃金的開採量也在逐漸下降,但是在宇宙中也存在著諸多"黃金星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巨蟹座K星"了。這顆星球的有三個太陽那麼大,因此科學家估測星球上的黃金含量在千億噸左右。但是它也是一個"可遇而不可及"的存在,因為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實在是太遙遠了。
在八年前科學家曾經觀測到一個與眾不同的行星,因為它就像是一個巨無霸的存在,在它的附近並沒有恆星,運動的軌跡也是沒有規律可循,因此人們把它判定為是一顆正在流浪的行星,誰也無法得知它的最終落腳點在哪。通過對其的光譜分析顯示星球主要是有甲烷與氫氧化合物組成,除此之外它還存有許多地球上十分稀有的重金屬元素,相信如果它以後能夠流浪到人類能夠到達的地點的話,就能夠更加直觀的看到它的外在。不得不說宇宙就像是一個天然的寶庫。
地球之所以能夠孕育出生命,是由於它剛好處在一個十分合理的宇宙環境中。而且地球本身也有大氣層的保護,才能免受"太空垃圾"的危害。但是隨著人類社會的變遷,不少的資源都存在緊缺的現象,一些地方由於過度的挖掘也變成了"死城"那樣不可恢復。而航天技術的發展以及可靠的宇宙觀測技術都在驅使著人類要利用宇宙中的資源。
雖然在所有發現的星球中不少都具有可開採的價值,但是大部分都因為與地球的距離實在是太遙遠了,所以以目前人類的技術來說都無法到達,而且就算是抵達了行星的範圍之後如何進行開採和後續的運輸也是一個待解決的問題,因為諸如"巨蟹座55e"此類的行星表面溫度都高達上千攝氏度。因此行星的發現只是第一步,該如何進行後續的操作還是要等待人類技術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