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萬花筒
(適合年齡6+)
200多年前,遙遠的蘇格蘭,有一個喜歡光學、鏡子的熊孩子,就是那種給個鏡子能玩一整天~而這個熊孩子在一次玩多面鏡時,被一個鏡子反射的景象徹底驚呆了!WTF?媽耶!我幹了啥?還有這種操作?!這就是科學家、發明家大衛·布魯斯特爵士發明萬花筒的故事~
非常有意思的是:據說某些圖案轉出來之後,你很有可能再也看不見了!因為要再轉出同樣的景象,需要整整幾個世紀、世紀、紀……萬花筒裡還藏著啥秘密?跟著魔法小姐姐一起來看看!
首先就是準備好我們這次實驗的材料:
捲紙筒(保鮮膜筒就行)
鏡面紙/厚錫紙
膠帶
彩色裝飾紙
剪刀
透明塑料
彩色裝飾小物
第一步首先把紙筒剪掉一部分,並用透明塑料套住,用膠帶粘牢;
第二步把剪掉的那部分紙筒粘回去,然後放入彩色的裝飾小物,再用透明塑料套住;
第三步,把準備好的錫紙或者鏡面紙裁成三條寬度相同的長條,注意要根據你準備的紙筒的大小裁剪,以便錫紙能夠卡在紙筒內不會掉落。
將裁剪好的錫紙條排列在桌面上(錫紙之間留有細小的縫隙),用膠帶把它們粘在一起。再捲成三角柱,並用膠帶粘結實,然後放進紙筒內。
最後就是裝飾啦!你可以在紙筒外面包一層任何你喜歡的裝飾紙,或者你也可以在白紙上面DIY,然後再貼到紙筒上!
duang!duang!duang!我們神奇的萬花筒就做好啦!晚上把萬花筒對著燈看,會更加奇幻漂亮~
知識點:光的反射和平面鏡成像原理
萬花筒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利用鏡面對稱的原理,通過一些零星彩色小碎片的隨機組合,經過鏡面反射後就能組合成各種變化萬千的花樣。
這個實驗涉及到我們魔法實驗室的和「魔藝學」和「魔力學」相關知識。在美國NGSS(新一代K-12科學教育標準)中屬於「物理科學——光學原理」的範疇,是12-14歲的孩子需要了解的知識;
當然裡面還包含了「色彩光學」的知識,之前我們提到過在美國的steam教育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就是將科學與藝術結合來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今天這個實驗小朋友們一定會很喜歡的!
之前有媽媽留言說:天氣越來越冷了,寶寶突然問她天為什麼冷?溫度又是什麼,怎麼測出來的?!我我我.說深了他又不懂,我要怎麼和他說呀~下期魔法小姐姐就帶大家製作一個簡易的溫度計,在和寶寶做的時候順便和他說說小原理!
歡迎轉發、分享文章和置頂公眾號,要不然大腿抱住不給走,哼~(叉腰&理直氣壯.jpg)~
Summer,北京大學計算機碩士,Stanford Ignite 畢業生,全棧工程師,矽谷STEAM教育倡導者。對標美國科學課程體系
每個實驗都與矽谷課程同步
打破思維邊界,讓孩子學會「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