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月初開始的毛毛雨,到月中的傾盆大雨,澳大利亞的山火終於得到了緩解,人們擔心的不再是火災肆虐,而是普降大雨之後水土流失和引發的洪災,但其實,有一個近在眼前的威脅正在地下醞釀,那就是澳洲歷史上留下了不滅印記的超級蝗災!
蝗蟲其實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蚱蜢,是直翅目蚱、蜢和蝗的統稱,全世界總共有超過一萬餘種,分布於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丘與陵地帶。蝗蟲的食譜很廣,禾本科幾乎所有季節的植物,比如:小麥、水稻、穀子、玉米、豆類,或者樹木的嫩葉和嫩果等都是蝗蟲的取食對象,蝗蟲所過之處,能將植物啃成光杆司令!我國的蝗蟲種類主要有東亞飛蝗、亞洲飛蝗、西藏飛蝗,其中東亞飛蝗是分布最廣,影響最大,危害最重的蝗蟲。
為什麼蝗蟲能形成蝗災?
形成蝗災需要有一個條件,乾旱!因為乾旱之後地下水位下降,蝗蟲可以大量產卵,而且高溫非常容易孵化,曾經有昆蟲學家測算過,每平方米蝗蟲大約能產卵4000-5000個卵塊,每個卵塊中大約有黃蟲卵50-80粒,簡單算算就知道,每平方米的蝗蟲卵大約有20-40萬粒。
黃蟲卵到若蟲再到成蟲,只需要短短的30天,亞熱帶和熱帶地區的蝗蟲可以繁殖3-4代,每隻蝗蟲可以產卵200-1000粒,那麼這一平方米的卵在三代之後將變成80億隻,按一隻蝗蟲1g算,這批蝗蟲大約有8000噸,恐怖嗎?當這剛剛開始而已,因為更恐怖的是這些蝗蟲每天將消耗難以計數的糧食與農作物的枝葉,蝗蟲群體所經過之處,所有作物灰飛煙滅。
乾旱有助於蝗蟲孵化,若蟲階段需要大量的綠植嫩芽,成蟲階段需要良好的天氣。所以蝗災大都發生在夏季乾旱之後的夏秋交接季節中,而澳大利亞夏季極度乾旱,加上近期雨水充沛,在夏秋季節形成超大蝗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在了解澳洲蝗災之前,先來了解下非洲1月份剛發生過的蝗災,那鋪天蓋地的蝗蟲就像世界末日,但卻也是很多非洲人的節日!
東非在剛過去的一月份爆發了幾十年來最嚴重的蝗蟲災害,數億隻蝗蟲從索馬利亞以及衣索比亞進入肯亞等鄰近國家,這些遮天蔽日的蝗蟲群每天移動可達150千米,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啃食農作物,同時一路上會產卵,蝗蟲的進食量與自身重量相當,所以一個蝗蟲群一天即可消耗數萬人的口糧。
肯亞氣候學家拜比克表示,氣候變化是蝗蟲的繁殖條件開始變化,蝗蟲一路從衣索比亞向的東非大裂谷南部的「糧倉」,隨著索馬利亞的蝗蟲群假加入,肯亞的面臨極大的蝗災壓力,這是25年來非洲最大規模的蝗蟲群,而肯亞則已經有70年沒有遭遇過如此龐大的蝗蟲群了!
非洲人正在抓捕蝗蟲
衣索比亞的南方錫達馬(Sidama)地區居民奧利沙表示,情況非常糟糕,但農民們仍然在頑強抵抗蝗蟲,比如捕捉大量的蝗蟲作為日常攝入的補充,甚至聯合國糧農組織還提供了蝗蟲食譜,建議烹製蝗蟲時假如洋蔥和咖喱粉拌炒。
油炸螞蚱
烤螞蚱
澳大利亞的蝗災
對澳大利亞構成威脅的主要有三種:澳大利亞災蝗(每年3-4代)、刺胸蝗(每年一代)和飛蝗(每年3-4代),還有小災蝗、黃翅蝗和短翅蚱蜢等多種蝗蟲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這三種蝗災發生範圍非常廣,主要區域包括昆士蘭、南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維多利亞等5個州,從上世紀30年代來,大約每隔3-5年就暴發一次,一般澳大利亞災蝗通常在持續乾旱後的降雨後發生。
其中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內陸地區朗裡奇在2010年4月14日遭遇30年來最嚴重蝗災,數億計的蝗蟲毀掉了大量的樹木和農作物,當地居民採取大量的自救措施,但仍然造成了大量的損失,估計整個蝗災造成的農業經濟損失超過20億澳元!
正從火災中恢復生機的樹木
現在澳大利亞的山火確實在大雨中得到了緩解,但另一個隱憂正在埋下伏筆,蝗災是澳大利亞揮之不去的陰影,這個在中國已經不多見災害卻在澳大利亞隔三差五的發生,這當然也和澳洲的天氣條件有關,因為澳洲屬於熱帶和亞熱帶的乾旱和半乾旱地區,乾旱季孵化,雨季若蟲,再來乾旱季蝗災就爆發了,但如果持續雨季的話蝗蟲就會因為翅膀潮溼,難以遷徙而很難形成災害。願澳大利亞政府及時處理隱患,不要讓乾旱火災後的澳洲再來一波蝗蟲的洗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