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參加2020年會計初級考試的學生,對於今年受疫情影響,似乎打亂了會計初級複習節奏,但是不怕,無論是之前複習的不太好的學生還是複習的很全面的學生,但害怕有遺漏的學生,一起看這裡,跟著小文一起通過會計初級。下面開始咱們乾貨。
首先,跟著咱們思維導圖學習能夠有合理的記憶曲線來循序漸進的來學習
一 會計的基本概念
會計的含義: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的計量單位,反應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
會計的目標:主要包括1向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對決策有用的信息。2反映企業管理層受託責任的履行情況。
會計信息的內容:主要有三類,1有關企業經營成果的信息。2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的信息。3有關企業現金流量的信息。
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企業內部的會計信息使用者和企業外部的會計信息使用者。
外部的會計信息使用者:主要指與企業外部有利益關係的單位和個人。以及政府有關部門,包括投資者和潛在投資者,債券人,政府及職能機構和社會公眾等。
二會計要素與會計等式
會計要素一般用來使用與反映財務狀況。
會計要素:主要有這六個,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利潤,費用。
(會計要素的基本含義和內容後面會詳細挨個講)
會計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會計恆等式)這個一定要記清額。
收入—費用=利潤(又叫經營成果等式和動態會計等式)
會計恆等式是複試記帳法的基礎,也是編制負債表的的依據
動態會計等式是編制利潤表的依據
每一項經濟業務的發生就會對會計等式有一定的影響。(自己思考一下加油)
三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記帳基礎和信息質量要求
1會計的基本前提又叫會計的基本假設。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四項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為之服務的特定單位組織。
持續經營:作為會計主體的企業,其會計核算應當以企業持續的,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
會計分期:是指將企業持續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連續的,相等的期間,並結算盈虧,編制財務報告。並向財務管理者匯報信息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進行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報告時以貨幣為計量單位。反映財務狀況。
2會計記帳基礎:由於會計分期假設,產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區別。通常,企業用來確認一定會計期間的收入和費用,從而確定損益的有兩種,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
權責發生制: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者應當負擔的費用,無論款項是否支付,都應當計入當期收入和費用計入利潤表
收付實現制:它是和權責發生制相對應的一種會計記帳基礎,凡是本期實際收到款項的收入和費用,無論是否屬於本期,均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
3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九大要求)
四會計的職能和方法
會計的職能:核算和監督(基本職能)
核算和監督是辯證統一的關係,沒有會計監督,會計核算就難以保證提供信息的質量,沒有會計核算,會計監督就失去了依據。
會計計核算的具體內容包括: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財務的收發,增減和使用,債券和債務的發生和結算,資本,基金的增減,收入,支出,費用,成本的計算,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需要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其他事項。
會計的拓展職能:預測經濟前景,評價經營業績,參與經濟決策。
會計確認:會計確認是將符合財務跨級要素定義和規定的一般確認標準的項目納入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過程。(受限於篇幅,後一篇詳細發)
會計計量:會計計量是根據被計量對象的計量屬性,選擇一定的計量基礎和計量單位,以確認應記錄項目金額的會計處理過程。
會計的計量屬性:主要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淨值,現值和公允價值。
財務會計報告:指企業對外提供的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會計信息的文件。
沒有了嗎?有的,受限於篇幅,關注小文,一同徵戰會計初級。小文後面會一直更新。歡迎關注會計道路上的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