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對零售業的改變由來已久,遠的有啤酒與尿布的故事,近的有無人便利店和刷臉支付。它們代表了科技應用於零售業的兩個切面——決策和感知,二者相輔相成。
無論在感知還是決策層面,技術在過去五年裡的迭代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2016的AI、大數據、雲計算三波浪潮興起之後。
感知層面,深度學習技術大熱以前,商家對於線下消費者的感知非常薄弱,只能通過會員卡或WiFi探針等獲取基礎的用戶信息。線上雖然可以通過數據埋點的方式,掌握消費者的轉化路徑,但即使在電商如此普及的今天,線上消費的佔比依舊只有20%左右。總體而言,我們對消費者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
計算機視覺技術的發展將很快扭轉這一局面。如今藉助人臉識別和商品識別技術,門店已經可以實現無人化管理。攝像頭將準確捕捉消費者在門店內的每一個動作,並在消費者離開時自動完成結算。Amazon Go便是這一領域的傑出代表。
決策層面,隨著數位化逐步推進,零售商需要處理的數據正在呈指數級增長,數據分析的顆粒度也越來越細,必須藉助新一代的大數據架構才能勝任。與此同時,從事後分析到實時診斷,再到提前預測,算法本身的性能也在不斷演進。
零售業得益於技術發展的同時,也為技術的迭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作為一個超級數據入口,技術在零售業的應用並不局限零售本身,而是向上延伸到了生產製造和金融等各個領域,比如基於消費預測的C2M智能製造模式。正因如此,近兩年零售業受到了學術界和工業界的空前關注。
為更好把握零售業技術升級的脈搏,加速前沿技術在零售業的落地,由中國計算機學會 (CCF) 主辦、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承辦,於10月17-19日在蘇州金雞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2019中國計算機大會(CNCC 2019)特設了「新零售智能商業作業系統」論壇,將圍繞當前行業最熱門的技術話題展開深入探討。
創建於2003年的中國計算機大會,是中國計算領域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學術、技術、產業交融互動的盛會,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十五屆。
歷屆會議匯聚了圖靈獎獲得者,ACM、IEEE-CS、IPSJ、KIISE 等國際組織的專家和代表,以及國內計算領域的權威專家、學者、知名企業技術專家,會議規模超過 7000 人。
今年,大會以「智能+引領社會發展 (AI+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為主題,結合現階段各領域發展的成就與挑戰,將安排70餘場前沿技術論壇,涉及人工智慧、大數據、軟體工程、計算機教育、類腦計算、健康醫療大數據等前沿學術、技術、教育和產業話題,致力於推動我國計算機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其中,「新零售智能商業作業系統」論壇將由阿里巴巴淘寶技術部主辦,中國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陶建華任主席,北京賽博英傑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長譚曉生任共同主席。論壇將圍繞數據洞察和AI技術創新,重點探討技術如何重構和配置零售體驗、設計、製造領域中要素、資源和鏈路,以及與之相關的智能感知和智能環境等一系列關鍵技術。
論壇嘉賓及演講主題如下:
趙斌強:阿里巴巴資深算法專家、淘寶算法平臺負責人
演講主題:3D場景化導購算法
趙斌強是阿里巴巴資深算法專家、淘寶算法平臺負責人。在阿里工作11年,從事機器學習、數據挖掘、推薦、工程架構方面的工作。開發了阿里巴巴第一個基於Gradient Boosting的機器學習工具TreeLink。目前專注於達人推薦,場景推薦等個性化推薦技術在廣告方面的應用。
吳志華:阿里巴巴研究員、淘寶技術部基礎平臺負責人
演講主題:5G時代淘寶場景化沉浸式購物新體驗
吳志華是國內較早投身移動浪潮的技術人員,先後參與業界多個超級 App 架構和研發工作。
2008年—2012年期間手 Q 團隊核心技術骨幹;2012年—2014年期間為 QQ 空間移動端技術負責人之一。
2014年底加入阿里巴巴,目前擔任阿里巴巴研究員、淘寶技術部基礎平臺負責人,負責手淘移動基礎技術平臺、Weex 項目、百川移動雲等研發建設工作。
王金橋:中科院研究員、中科視語董事長
演講主題:智能便利店
王金橋教授現為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智能媒體計算聯合實驗室主任、視頻大數據云識別聯合實驗室主任,中科視語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中國技術創業協會技術創新工作委員會副理事長。主要從事視頻分析與檢索、大規模目標識別、目標檢測與跟蹤、圖像分類與識別方面的研究。
曾獲吳文俊人工智慧科技進步二等獎,共發表論文280餘篇,10項國際視覺算法競賽冠軍。
陶建華: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研究員
演講主題:新零售中的智能感知與智能環境
陶建華教授是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他同時也是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士、常務理事 ,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中國中文信息學會理事 ,以及中國圖象圖形學會人機互動專委會主任。
他曾先後負責和參與國家級項目(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40餘項,在包括IEEE Trans、ICASSP、ICSLP、ICCV、ICIP等國內外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200餘篇 ,論文和成果曾獲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全國信號處理會議、全國人機互動會議優秀論文 、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等。
劉濤:浙江大學「百人計劃」研究員
演講主題:神經科學與營銷
劉濤博士是日本名古屋大學社會神經科學博士,現任浙江大學特聘研究員(百人計劃),美國認知科學學會、日本認知科學學會、日本認知心理學會、中國神經科學學會、中國心理學會會員。他同時還是多個國際期刊的編委和審稿人。
劉濤博士曾主持或參與Japanese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是歷屆全國近紅外光學腦功能成像學術會議特邀報告人,曾獲第11屆日本認知心理學大會最優秀發表獎。現研究方向為:神經人因學、消費者神經科學、社會神經科學、群體腦成像、近紅外光學腦成像。
劉振宇:浙江大學教授
演講主題:產品個性化定製與智能製造
劉振宇教授現擔任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浙江大學計算機輔助設計及圖形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浙江大學設計工程及自動化研究所副所長
作為負責人,曾先後主持97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浙江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一批國家級、省部級、國防軍工與重要企業委託的科研項目項目;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在ASME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 Robotics and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等國際權威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出版《數字樣機》、《智能製造》專著2本;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特等獎1項。
徐凱:國防科技大學教授
演講主題:3D機器學習
徐凱博士是國防科技大學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於2011年在國防科大計算機學院獲得博士學位。曾赴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進行訪問研究。研究方向為幾何處理與建模、數據驅動的形狀分析、基於三維幾何的計算機視覺等。已在計算機圖形學頂級國際會議SIGGRAPH / SIGGRAPH Asia上發表論文13篇(其中第一作者9篇)。擔任SCI期刊Computer Graphics Forum、Computers and Graphics和The Visual Computer的編委。擔任會議GDC 2016和CAD/Graphics 2017的論文共同主席,以及SIGGRAPH Asia、PG、SGP等國際會議的程序委員。
曾獲全軍優秀博士論文獎,湖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幾何設計與計算青年學者獎」,以及陸增鏞CAD&CG高科技獎二等獎。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