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南風土丨兩幅龍舟舊畫 一段曠世佳話

2021-01-09 浙江在線

2018-12-30 16:00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曹凌雲

吳作忠展示龍舟舊畫 劉偉/攝

吳榮烈畫像 劉偉/攝

吳榮烈故居 劉偉/攝

五月節,划龍船。鰲江以南的江南地區每年的龍舟競渡與其它地方不同的是:農曆四月初一開殿門祭神後就開始起划龍舟。進入農曆五月,便天天是賽龍奪錦的熱鬧場景。乾隆年間,江南垟錢庫夏口村清代吳氏先祖的吳乃伊所作的當時端午龍舟的畫,至今還保存在村裡。

歷經多次劫難   民俗畫留存江南舊日風俗

我們來到夏口村吳榮烈故居。故居負責人吳作忠打開故居東廂房的木門,壁板上就掛有端午龍舟的舊畫。吳作忠指著畫作說:這是祖上留下來的一批民俗畫中的幾張,是複製品,真跡存放在別處。這批民俗畫共有17幅,有人物畫、山水畫、風情畫幾個專題,其中以「端午龍舟」為題材的僅有兩幅。看畫上的山脈河流,應當是錢庫太平河與鶺鴒河交匯處,許多景觀現在依然存在,如畫中的堤壩、老街,甚至一些亭臺和橋梁,不過都改建過了。

將近中午時分,原本明媚得有些刺眼的陽光已經照不進室內,折射而來的光線投到這些畫作上,竟然化成了柔和的一團光影,讓人仿佛穿越到了明清時代。畫中的龍船,船身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有彩繪,龍尾有鱗甲。船身紅色,應該繪有龍鱗,看不清楚。數了其中一支龍舟裡的人數,為36人,叫做一槽,俗稱「36香倌」,他們穿著統一的服裝,大約是馬褂,和龍舟的顏色相近。船頭船尾各站一人,握槳掌舵,船中間有兩人在擂鼓。河岸上楊柳依依,和風舒暢,岸上看龍舟的人歡呼雀躍、擊掌喝彩。

看這些畫作,我們知道現在划龍舟的儀式跟那時沒有多大區別。畫作者吳乃伊,他為官有政聲,歷任西安教諭、定海、雲和訓導等職,詩文俱佳,著有《屏石山房吟稿》《雕蟲詩草》若干卷。

問這些畫作是如何保留下來的?吳作忠介紹說:夏口是個具有千年歷史文化傳承的古村落。民國《平陽縣誌》和有關資料記載,從北宋鹹平元年(998年)夏口吳氏家族吳光國考取進士開始,到清朝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吳履墀進入仕途為止,就有常科進士九人,由於世代儒宦,夏口村也隨之學風濃鬱,歷朝歷代的吳家人興辦私塾書院,廣交天下名仕,著書立說,寫詩作畫,留下不少墨寶。吳作忠小時候親見家裡擺放著一排排的柜子,柜子裡一捆捆的全是名家書畫作品,也包括吳氏家族幾代人的詩稿和書畫。他印象深刻的是祖宗的全身畫像,每到夏天,母親會拿出來晾曬。可是在「文革」期間,家裡被抄了,一隻只柜子被抬走了,一捆捆詩稿與書畫要麼焚之一炬,要麼不知所終。幾次被抄家後,家徒四壁,滿地是被撕破打爛的東西。而吳乃伊的這些風俗畫之所以沒被抄走,是因為都是小件作品,並不醒目,散落在老宅的角落裡,僥倖地留存了下來,被吳作忠的父親吳賢如收藏了起來。

那時吳作忠十多歲,也是「紅衛兵」,爬上自家的屋背搗毀屋脊上的雉頭,現在還殘缺地留在那裡。在吳榮烈故居正堂,留有珍貴的10扇照璧屏門「百福百壽」。這是吳榮烈的父親吳大成六十壽辰時,姻弟張南英(清朝平陽縣進士)手書的「賀禮」。吳大成(1735—1800),官至布政使理問,曾為家鄉修橋、鋪路、築堤做過不少善事。他為人正直,因狀告平陽貪腐的知縣黃梅而影響較大,此案是「乾隆後期六大案」之一。而這100個「福」和100個「壽」字,每個字字體各異,無一雷同。「文革」時,夏口村書記帶人來要把10扇屏門卸下來鋸掉,吳賢如拼著老命死死抱住村書記的腳腿,苦苦哀求,村書記見狀不忍下手,使這些藝術珍品才倖免於難。

「吳家的件件文物,幅幅畫卷,在『文革』十年裡基本上都損毀了,這些東西,現在要能留下來就好了。」吳作忠的話,流露出無限痛惜。

為除江南水患   吳家五代六修東塘成佳話

從古至今,江南人熱衷划龍舟,生活在江南水鄉的人們,自然會把崇拜龍的意識,化為具體行動,如通過聲勢浩大的競賽龍舟,使天上水中的神龍保佑一方水土風調雨順。

然而,歷史上的江南平原並沒有因此而無水患。這裡靠山面海的特殊地理位置,依然水患不斷,臺 風暴雨加上海潮侵犯造成的災害尤為慘烈。如元朝大德元年(1297年)七月半,颶風暴雨,山洪驟發,平原上民舍漂蕩,溺死數百人。同時,又由於河道狹小,蓄水不足,一遇旱天,川源容易枯竭。如明朝永樂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422—1424年)連續三年大旱,萬禾無收,稻秧不能插下,百姓大飢,草根木皮食之殆盡。

地方文史學者林勇說:抗拒自然災害,首先要治理江河,興修水利。江南平原的河流,唐朝五代時期就開始疏理了,開鑿了南、北運河,疏浚河道、完善河網。到了清朝,夏口吳氏家族出了賢達能人,他們組織百姓在平原上開鑿和挖深河道,改建橋梁,加強沿岸駁坎和人行道路建設,栽種樹木,加固河堤,讓百姓更加親近河水。

林勇說:江南水鄉歷代先賢地方官和鄉紳治水的美德故事很多,而吳榮烈祖孫五代六修東塘,是最讓後人敬仰和傳誦的佳話。東塘,就是江南平原上的古海塘,北起邱家步(今龍港下埠),南到舥艚斜溪,長30餘華裡。據有關資料記載,南宋慶元二年(1196年)溫州發生大潮災後,地方官曾炎主持修築,南宋末年東塘得到大規模的擴建加高。由於江南的海岸線長期穩定,元明清東塘都發揮著捍衛江南平原的作用,屢壞屢修,被稱為「溫郡塘工之最巨者」。

乾隆十九年(1754年),生員陳際清主持修築東塘上的陰均陡門,次年陡門修成,但有很大的資金缺口,夏口村吳氏家族的貢生吳大成捐銀二十五兩「以竟其緒」。乾隆六十年(1795年),吳大成之子、生員吳榮烈見東塘累遭風潮,許多堤段傾斜坍塌,便主動向地方官請纓,自籌資金,帶領鄉人進行修復。他們鳩工庀材、櫛風沐雨,修築了從林家院、東門垟到監後垟一帶的塘埭,合計「千有餘丈」。嘉慶丙辰(1796年)年,東塘又有所損壞,一些村民還用塘土填塞溝渠,私墾田園,一些鹽民在東塘開設鹽壇,都不同程度地破壞了堤塘。已經61歲的吳榮烈再次帶領百姓修建,發動鄉紳募捐,歷盡艱苦,東塘的形象為之改觀。道光十年(1830年)八月,颶風海潮決東塘而入,淹沒田禾無數,吳榮烈之子吳乃伊正出任西安教諭,得知此事,在幾位南監儒生的幫助下,斥資重修了自孔家灣到半河的堤塘,工程歷時兩年多竣工。吳履墀是吳榮烈的從孫,同樣關心水利,他見陰均陡門洩洪量不夠,就在北面再建了一座陡門,為「東魁陡門」。建陡門時,有村民以破壞風水的理由出來阻擾,吳履墀在祠堂裡置辦酒席,說:「陡建一方,利在四鄉八都,問猶有以風水為惑乎?」村民心悅誠服,表示支持。吳履墀之子吳冠朝,同樣熱心東塘修築工程,不畏風浪,衝在一線。

東塘的修築和保護有利於江南平原人們安居樂業。它凝聚了數十代江南平原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創造了順應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千古奇蹟。

修建吳榮烈故居讓前輩的精神代代相傳

我們來到東塘,它屹立在東海之濱,蜿蜒綿長,氣勢如虹。我們登高遠望,一邊是舥艚的海灣,正是休漁期,停泊著千萬隻漁船;一邊是千裡沃野,河渠交錯,水利建築密集。林勇頗為感慨地說:魚米之鄉的鰲江之南,是寬厚睿智的江河文化與剛健進取的海洋文化交融的地方。當我們站在海堤上,總會睹物思人,可以說沒有前輩們像傳遞接力棒一樣的努力,就沒有今天江南這一片「小橋流水人家」的地方。

我們走訪了陰均陡門,又來到了東魁陡門,陡門旁都立有石碑,從碑文中,我們讀出了歷代民眾興修水利的功績,同時也讀出了江南文化的傳承和遺存。兩座古老的陡門依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林勇說:春夏河道水盛時,就通過陡門將水洩入海中,秋冬河水量不足時,放下水閘將河水蓄存起來,既避免江南平原的洪澇災害,又能使得枯水季節河水不枯。一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前,我們的河道都是水量充足,河面寬闊,運輸繁忙,成百上千的船隻日夜航行,一派繁榮景象。但在八十年代之後,改革開放讓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道德觀念有所滑坡,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疏忽了田地河流,也淡忘了水利建設。江南平原的河水很快就被汙染了,每一條河流都像一個蓬頭垢面的灰姑娘,河岸塌了,橋梁毀了,水面上漂浮著枯木衰草和白色的食品袋,溢出嗆鼻的臭酸味。這幾年通過「五水 共治」,關停汙染嚴重的企業,鋪設截汙管道,清除河底汙染淤泥,加上河道日常的維護,水環境有所改善。

吳作忠站在東塘上,靜靜向夏口的方向遙望。他已年逾古稀,原本是享受生活的時候,但為了修建吳榮烈故居,還有太多的牽掛,要做許多並不輕鬆的事情。吳榮烈故居為木質結構的清代建築,三進合院式,門臺兩邊置八字牆,七間前廳,左右三間廂房,2001年被蒼南縣人民政府列入蒼南縣文物保護單位。吳作忠說:五年前故居開始修繕,陸陸續續修了瓦背、門板、磚牆等。接下來計劃再籌集一些資金,把故居內的私家園林「少有園」修起來。

吳作忠說:我們修建吳榮烈故居,目的是要發揚祖輩們不計名利建設家園的精神。「慈徳」是我們的家訓,吳氏家族近幾代沒能出現像吳榮烈這樣的人物,這有時代和文化思潮的原因,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後人沒有達到先人們的人生境界。我們想通過修繕保護吳榮烈故居,來警世育人,讓先輩的精神薪火相傳。

1546156810000

相關焦點

  • 如何理解微觀風土(terroir)
    [摘要]從中國的茶葉到舊世界西歐的葡萄酒,兩種不同性質的飲料,在歐亞大陸的兩端,相距萬裡,卻又有共同共通的自然哲學與農業知識——微觀風土。羅賓遜(Jancis Robinson)主編,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牛津葡萄酒指南手冊》一書(The Oxford Campanion to Wine),厚厚一本當中,便有一條長達兩頁之多,專門討論微觀風土(terroir),「微觀風土主要的組成是土壤與當地地形(local topography),兩者的互動,加上兩者與宏觀氣候的互動,進而決定中觀氣候(mesoclimate)與葡萄的微觀氣候(vine
  • 科學網—兩幅「新月」畫
    後來有一位瘦谷先生看了豐先生的畫認為畫上畫的並不是新月,而是殘月,因為他記得幼時老師說過的話:新月是呈「鐮刀」形狀,而殘月的凹面正好與之相反,呈『C』之形狀(『C』是『殘』字拼音的字頭),他還稱豐先生就這樣犯了一個「美麗錯誤」。瘦谷的說法,當時贏得了許多人的讚賞,嘆服他的讀畫用心。
  • 500年前一幅畫,放大10倍,竟然發現了一個戴眼鏡的男人
    在我國歷史上有一幅名畫《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畫,描繪的是北宋時期的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的繁榮景象,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後來在明代的時候,著名畫家仇英畫了一幅《南都繁會圖》,描繪的是明朝舊都南京的市井繁榮景象,被譽為是南京的《清明上河圖》。
  • 端午節粽子龍舟簡筆畫教程為你準備好啦
    本期主題端午節簡筆畫難易級別:初級繪畫時間:40分鐘工具:A4列印紙、勾線筆、彩鉛、馬克筆端午節粽子簡筆畫圖解步驟第一步首先我們用弧線勾勒出一個個萌萌的小粽子簇擁在一起,然後粽子加上可愛的表情~第二步兩邊的粽子畫上纏粽子的線
  • 貓和老鼠:牆上的那兩幅畫裡的貓究竟是誰?都是湯姆的女朋友?
    關於女貓的消息的話,小編在遊戲裡發現有牆上的兩幅畫上的內容就是女貓!這些些畫的內容的出處都是哪裡呢?在臥室裡的國王睡覺的地方的附近就發現了一幅畫,畫的內容就是傑瑞在親一隻漂亮的白貓,這隻白貓的背景故事是什麼呢?
  • 張大千用500兩黃金買幅畫,細看才知是情報圖,現被禁止出國展覽
    若要評選「中國國畫大師」,一定少不了張大千,出生於書香門第的他,自幼從母習畫,並頗有天賦,年僅20歲時,就舉辦了個人畫展,百幅作品一日內全部售光,一戰成名。
  • 「麻醉」的發明丨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6.22——6.28)他帶來了物理學史上的兩朵「烏雲」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9——7.05)看,5億多年前的海洋世界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06——7.12)大器晚成的「集郵」人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13——7.19)科學建制化的開端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20——7.26)我國首次測定珠峰高度丨科學史小畫
  • 原創對聯61幅,滿船明月漁鄉畫,兩耳清風子夜歌
    繪畫作品:吳冠中原創對聯61幅1. 滿船明月漁鄉畫;兩耳清風子夜歌(艾曉東)2. 滿船明月漁鄉畫;萬點星辰水底天(鄧元發)3. 滿船明月漁鄉畫;一曲清簫江上秋(花花)4. 滿船明月漁鄉畫;一水長天野渡秋(鄭玉玲)5. 滿船明月漁鄉畫;一串駝鈴瀚海琴(陽春巴人)6.
  • 蕭紅的「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中」隱含著很深的潛在意義
    蕭紅的《呼蘭河傳》被茅盾先生稱為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蕭紅用樸實無華的文字,獨具特色的語言展現了小城的風土人情,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如大泥坑、跳大神、逛廟會、放河燈。而讓人最深刻的是小城裡有一個大泥坑,這個作惡多端的大泥坑。
  • 世界上最詭異的九幅畫,第一張就讓人受不了
    《迪奧的世界》美國畫家Bill Stoneham 1972年創作這幅畫的背後之有一個特別邪門的故事,當時一對住在加利福尼亞的夫婦,在一家廢棄的啤酒廠發現了這幅畫並拿回了家。但拿回家後,家中的小女兒一直說畫中的男孩和木偶會活過來說話。
  • 《物種起源》出版丨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6.22——6.28)他帶來了物理學史上的兩朵「烏雲」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9——7.05)看,5億多年前的海洋世界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06——7.12)大器晚成的「集郵」人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13——7.19)科學建制化的開端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20——7.26)我國首次測定珠峰高度丨科學史小畫
  • 82歲生兒子的畫家,65歲用179幅畫追到美人,一幅畫賣528萬!
    ,但齊白石仍是畫壇中不折不扣的人生贏家。情商用在了事業上會事半功倍,用在了愛情上,也註定會幸福美滿,韓美林一生也經歷了四段婚姻,儘管前三段都不歡而散,但卻展現出了他不俗的情商,而最後一段感情,更是成為畫壇佳話。
  • 世界蚊子日,了解一下丨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6.8——6.14)他為改變世界做了些「微小的工作」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15——6.21)這項考古技能,是他發明的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2——6.28)他帶來了物理學史上的兩朵「烏雲」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9——7.05)看,5億多年前的海洋世界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06——7.12)
  • 歷史真實舊照:第一幅溫莎公爵的摯愛,第三幅日本社交圈的神話
    歷史真實舊照:第一幅溫莎公爵的摯愛,第三幅日本社交圈的神話一、溫莎公爵夫人華裡絲·辛普森 是美國社交名媛,兩度離婚,前夫為恩尼斯特·辛普森,「辛普森」二、盛愛頤盛愛頤(盛七小姐)是盛宣懷最寵愛的女兒之一,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精通英文,能畫善繡,還寫得一手好字,典型的名媛典範,卻也是舊上海的新女性,當年她對一表人才的宋子文一見傾心,宋子文當時還擔任盛愛頤的英語教師,兩個年輕人的心開始越走越近。
  • 蒼南這個村上浙江新聞啦!
    承 載 傳 統 山 間 璞 玉 那年,小青還是一條魚」 「碗窯獨有的圖騰」 「明清時期手工制瓷的活博物館」 蒼南碗窯到底隱藏了多少鮮為人知的秘密
  • 兩幅罕見的古代星象圖現身成都(圖)
    ,這兩幅星象圖是古代中外天文學交流的產物。  彭雄收藏的這兩幅清嘉慶年間雙色套印《黃道中西合圖》,是兩幅古星象圖,分南北兩極,羅列有中國傳統的二十八宿,即古人最初為了觀測日、月、五星運行而劃分的二十八個星區。圖和文字中有阿拉伯數字、羅馬字母與中文對照。落款為「嘉慶丁卯徐朝俊識」,即公元1807年,距今有近200年歷史。
  • 幾幅英文版的中國歷史地圖,看看和中國人畫的區別在哪裡
    另外,由於觀念不同,中國人和西方人在畫歷史地圖方面也會出現偏差。本文中所選的地圖來自於一個英文版的世界歷史地圖,其中中國的部分並不多,只有幾幅。可能是受到地中海中心論的影響,地中海一帶國家的地圖就比較豐富。第一幅專門的中國地圖是一幅涉及周秦漢的地圖。我們首先看左上角的地圖,其中的藍色部分是周朝時期的版圖,基本還是客觀的。
  • 玩轉「流體畫」 顏料混搭讓每一幅畫獨一無二
    流體畫正是這樣一種隨性而行的藝術表現手法,成為當下風靡多個短視頻平臺的「藝術網紅」,讓不少年輕人爭相體驗。日前,在城區的一間藝術社內,記者請導師介紹了這種藝術手法的奇妙之處。 準備顏料最耗時 流體畫又名澆注畫,是一種現代抽象畫。
  • 龍舟只能用木做?走近佛山這個工廠,看看國際通用的龍舟如何做
    30日,記者走進位於南海裡水的納德利龍舟基地,與傳統龍舟手作坊相比,在這裡聞不到撲鼻而來的木頭香味,看不到散落一地的刨木花,也聽不到鋼鋸切板的刺耳聲音,但是廠裡二十名員工各就各位,有工人正向龍舟主體的模具裡塗上特質的材料,有工人正給半成品打水膜,還有工人正為龍頭上色……
  • 權威發布丨中共蒼南縣委幹部任用任前公示通告
    》和中共蒼南縣委《關於試行領導幹部任前公示制的意見》(蒼委發〔2005〕54號)的要求,現將擬提拔任用(轉任重要崗位)幹部的有關情況予以公示,徵求廣大幹部、群眾意見。中共蒼南縣委組織部2019年3月11日擬提拔任用縣管領導幹部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