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知識大爆炸和科技大發展的後果就是人類再也不相信神話不相信超越人類之上的神,那麼同時也給閱讀宗教故事提供了另外一種新思路,那就是科幻的腦洞。然而把神話故事宗教題材以及科幻設想結合在一起也不是什麼新鮮的題材。
如果按照歷史哲學的觀點看,我們的世界並不是因為神的存在才變成現在這個樣子,而是因為人的存在,才把世界解釋成神話和宗教。同樣的,自然中很多現象人類也用神話和宗教來解釋。
今天小編要講的是宗教如何解釋石頭人的故事。
關於石頭人,最為著名和神秘的當屬復活節島上的艾摩石像,這些只有上半身的石像站立在海邊,作沉思狀。據研究艾摩石像大體成型於一千多年前,可能跟某種神力崇拜有關。當然這是人類能為一些神秘遺蹟找到的最普遍的解釋了。
但是有些人認為如此巨大的石像可能跟外星力量有關,畢竟外星人是人類能夠找到的最接近神的存在了。不迷信只靠信仰存在的神,那麼如果有外星人,還到過地球,很多疑問就迎刃而解了。但是,用外星力量來解釋人類深奧的精神世界,其實是一種懶惰。
宗教故事反映的無非就是人類自身的精神問題——我們的靈魂何處安身。
聖經中羅得之妻因為在上帝毀滅所多瑪和蛾摩拉的時候,回頭看了一眼身後的城而被變成了鹽柱,永遠立在死海的南端,直到今天,還看到到這根鹽柱孤獨的身影。羅得之妻一個大活人突然變成沒有生命的鹽柱,除了警示後人要服從神的戒令和不可貪戀塵世富貴之外,其實更深層的啟示是:人的身體不過是器皿。
在聖經裡,關於石頭的比喻非常多,比如彼得一開始追隨耶穌的時候就被耶穌稱為「磐石」,寄希望於他往後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像磐石一樣,信心堅定,追隨基督。然而彼得卻在耶穌被捕之後三次不認主,也就是說明了神的希望和人的軟弱其實是一種矛盾。
人類的問題不僅僅是肉體的快速消亡,還有靈魂的死去。亞當被上帝吹入靈魂,賜予的是一部分屬於神的聖靈,這部分對於人來說也就叫做靈魂。所以最初的伊甸園,居住的應該是擁有不死身體和不死靈魂的上帝造物。只是失去伊甸園的人類同時也要面臨兩種死亡:身體之死和靈魂之死。
從聖經整體的意象來看,人的死有兩次,一次是身體機能的死亡,這被很多人接受,並且因為子嗣的繁衍,這部分死亡被視為理所當然,可以當作是自然屆新舊交替的必然規律,是一種循環往復的不懈運動。
但是靈魂是來自上帝,所以靈魂應該是不死的。即使寄存靈魂的人類軀體腐朽,靈魂也應該要交還給上帝。而且交還給上帝的靈魂還得是經受住了考驗,是不被撒旦誘惑的靈魂。
這樣去理解「不受第二次死的害」就容易多了,第二次死,無非就是靈魂的死亡。如果在考驗中接受的是撒旦,上帝就不再接受這部分人的靈魂,最終這部分靈魂只有煙消雲散的結局。相反,接受了上帝,即使軀體免不了消亡,但是靈魂最終有了永生的歸宿。
再回去看羅得之妻變成鹽柱的故事,在她回頭的那一瞬間,其實就被神收回了靈魂,所以變成了不腐的巖石。為什麼變成巖石而不是其他?因為上帝造人用的是地球上的塵土,塵土和巖石說到底本質上就是一樣的,所以羅得之妻變成巖石也是塵歸塵土歸土。而且,巖石是最能長久存在在滄海桑田變化中的物質,也是地球上最為頑強的生命——假如巖石也有生命的話。
站立死海邊屹立不動的巖石,恰好就是最為長久的警示:沒有靈魂,何以為人?沒有堅定的靈魂,如何回到永生的樂園?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