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技術雜談
商用車底盤驅動技術從業者
之前給大家簡要介紹了自調臂的結構和工作原理(看你們天天討論自調臂,那到底是啥東西),內容可能相對偏向於理論性介紹,略微枯燥。
今天小編將從自調臂的實際應用角度出發,著重給大家介紹下自調臂在真正應用、維護、檢測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及如何判定自調臂失效的簡單方法。
在開始正文之前,小編先強調一下自己的觀點:制動系統是一個整體的系統,制動分泵、自調臂、凸輪軸、制動器、制動鼓等一系列零件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在分析處理自調臂的各類問題時,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制動間隙不合格的原因分析我們把制動間隙不合格的各類原因進行歸類,主要分為四大部分:自調臂、制動鼓、制動器、整車/車軸等:
自調臂方面:間隙匹配不當,預設間隙值不準確;自調臂產品一致性差,調整精度不穩定;自調臂沒有被正確地安裝在車輛上;
制動鼓方面:制動鼓加工精度不合適,內控失圓,圓跳動值偏大;制動鼓的材料及結構不合適,熱膨脹率異常,整體剛度差,容易變形;制動鼓安裝不合適,不論是內置制動鼓以及外置制動鼓。都是和輪轂同軸聯接同步轉動的。安裝不合適時,制動鼓就會異常不平衡。
制動器方面:制動器總成剛度差,包括凸輪軸、制動蹄等;摩擦片熱膨脹率異常,受熱膨脹異常;凸輪軸、制動蹄與制動底板的配合異常,導致摩擦片制動面外圓失圓。
車輛/車橋方面:橋殼同軸度異常,整體剛性差;車輪輪端軸承遊隙過大,輪轂不能正常地繞車軸中軸線轉動;
▎自調臂日常維護保養要求1、整車每次運營20000公裡應對自調臂的注油嘴加注黃油(2號鋰基潤滑脂)一次;
2、在日常使用中感覺制動疲軟時,建議檢測自調臂蝸杆六角頭的逆時針力矩。旋轉一周,如果所測最小力矩小於18Nm,則表明自調臂已損壞,必須及時更換自調臂;
3、檢查控制臂是否穩定固定,由於控制臂襯套磨損量過大、控制臂鎖止螺栓松退,會導致自調功能失效。
▎自調臂的典型使用誤區其一,在日常維護保養中因為車輛出現制動間隙過小、發熱的故障,而經常用扳手逆時針擰動蝸杆「六角」,以此來放大制動間隙值。
誤區指導:自調臂的中規定了只有在安裝、拆卸、檢測時,才允許手動轉動蝸杆六角頭,否則將直接導致自調臂內部機構早期磨損,車輛在後續使用中出現制動疲軟的問題。
糾正方法:在日常維護保養中儘量避免擰動蝸杆「六角」,延長自調臂的使用壽命,在出現車輛制動間隙過小的問題,應該及時檢查自調臂型號是否正確、自調臂安裝是否符合、制動器是否存在問題。
其二,車輛存在制動復位慢、拖剎車的現象,判斷為自調臂內部卡滯造成,要求更換自調臂。
誤區指導:自調臂在整車制動系統中只作為傳導氣室的推力,以及保證制動蹄片與制動鼓之間的制動間隙值,自調臂安裝在凸輪軸上,本身沒有任何制動後的復位動力,制動復位是依靠制動蹄片的回位彈簧、氣室的復位彈簧完成。
糾正方法是:在車輛出現以上問題時,應該及時檢查自調臂安裝是否符合(特別是軸向間隙),制動分泵復位彈簧、制動器的回位彈簧、S凸輪軸與滾輪配合是否存在問題。
排除自調臂安裝不當的情況下,使用SW12的扳手逆時針方向轉動蝸杆六角頭並大於180°,以此放大制動鼓與蹄片之間的間隙(切勿使用風動或氣動工具)。
在保證整車制動氣壓≥0.6MPa的情況下施加若干次制動,觀察到蝸杆六角頭在順時針轉動,則判斷自調臂功能正常,可以正常使用。
在此我們僅針對常見的制動發熱及制動疲軟兩種典型故障模式進行分析,為了便於大家閱讀,小編在此繪製了兩個流程圖來幫助大家理解。
制動發熱故障原因分析流程圖制動疲軟故障原因分析流程圖以上為小編圍繞自調臂日常使用、維護、檢測、失效分析時總結的一些心得技巧,可能講解的仍然不是很全面,希望各位卡友提出寶貴意見,謝謝。(文/卡家號:驅動技術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