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是中國東南沿海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這裡天風海濤,青山綠水,奇卉異木,鳥語花香,構成了獨特的自然地貌,素有海上花園」稱譽。
你可以帶著孩子在環島路上騎自行車,去鼓浪嶼的鋼琴博物館,認識各種名貴的鋼琴,在中國最美校園」廈大感受大學校園的的文化底蘊。
廈門集美,是廈門島北部海域的一條跨海大橋。
集美大橋位於廈門島北部海域,道路主線起於本島五石路環島北路南側路段,先上跨環島北路,再以隧道方式下穿規劃機場(廈門高崎機場)跑道,後以跨海大橋方式跨越潯江海域,並在集美區樂海路登陸前行,再上跨同集路後落地,最後順接集美大道並連接福廈高速公路連接線;
共建BRT線起於本島縣黃路,沿環島北路北側以高架方式左轉接入道路主線,在上跨同集路後與道路主線分離,最後上跨孫坂路後落地順接集美大道。
集美大橋主線全長10.057km,共建BRT線長10.073km,其中跨海大橋長3.82km,下穿隧道長1.36km,互通立交5座,2處收費站。
主線道路為雙向6車道,BRT為2個車道,橋梁總寬度36 m,設計行車速度主線為80Km/h,BRT線為60Km/h。項目概算總投資29.5488億元,建安投資26.0396億元。
集美大橋的建設將直接溝通廈門島和島外北部的集美、同安等地區,是市委、市政府根據建設海峽西岸中心城市和海灣型城市的戰略部署,為擴充城市空間、加快島外的發展,調整產業布局、優化經濟結構,進而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特別是對從根本上迅速解決廈門大橋交通擁堵問題、緩解日益增加的進出島交通壓力,對提升廈門作為經濟特區和"宜居城市"的城市形象,以及促進和實現廈門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島內外經濟協調發展具有特殊和極其重要意義。
集美大橋於2006年12月20日正式宣布動工,市五套班子領導參加了開工典禮,為儘早解決進、出島交通擁堵這一迫切問題,於2008年7月1日前建成通車,總工期僅約1年半。
集美區有著名的集美學村,陳嘉庚故裡就在那裡。
集美學村是集美各類學校及各種文化機構的總稱,位於廈門集美半島坐落於集美村。它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13年始傾資創辦,享譽海內外。學村總建築面積達三千餘畝,擁有在校師生十萬餘人,形成了由學前教育至小學初中高中、從本科教育到碩士博士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原集美學村包括:廈門水產學院、集美航海學院、集美師範專科學校、福建體育學院、集美財經專科學校(現已全部併入集美大學),集美歸國僑學生補習學校(華僑大學華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化學校、集美中學、集美小學、集美幼兒園等學校,還包括福南大會堂、圖書館、體育館、音樂廳、龍舟池、航海俱樂部等設施。它既是鍾靈毓秀之地,又是凝集眾美的觀光風景區,其建築融中西風格於一爐,體現了典型閩南僑鄉的建築風格。學村中的龍舟池節假日常舉行賽龍舟。鼓樂齊鳴,南音悠揚,人聲鼎沸,把平日寧靜的校園變成歡樂的海洋,集美學村也就成了廈門旅遊的一個熱點。 2016年9月,集美學村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鼓浪嶼
鼓浪嶼(Kulangsu),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的一個小島,是著名的風景區。原鼓浪嶼區後被撤銷行政區併入思明管轄,位於廈門島西南隅,與廈門島隔海相望。原名圓沙洲、圓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蝕洞受浪潮衝擊,聲如擂鼓,明朝雅化為今名。
由於歷史原因,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築物在此地被完好地匯集、保留,有「萬國建築博覽」之稱。龍頭路商業街諸多火熱商鋪都有販賣各種廈門特色小吃,此島還是音樂的沃土,人才輩出,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又得美名「鋼琴之島」、「音樂之鄉」,是一個非常浪漫的旅遊景點。有鄉賢林承強題聯贊曰:鼓浪懸帆今勝昔,堆金積玉慨而慷。
2017年7月8日申遺成功,成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項目。
景點
日光巖
菽莊花園
皓月園
古避暑洞
龍頭山寨
鄭成功紀念館
百鳥園
鋼琴博物館
日光巖寺
風琴博物館
鼓浪嶼音樂廳
三一堂
毓園
海天堂構
廈門海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