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落的頭髮不要扔,扎個麻花辮,可以吊起大卡車。
作者 | 林強 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
絕大部分的動物身上都有毛髮,人有頭髮、汗毛、鬍鬚,猴子有體毛,綿羊有羊毛。不同動物的毛髮粗細不同,同種動物的成年和幼年個體毛髮粗細也不一樣。
但毛髮強度和粗細是啥關係?最近,科學家們做了一個實驗,結果有點意外。
大象毛髮(上)和人類頭髮(下) | pixabay
人類毛髮在哺乳動物中算是比較細的(直徑約0.06毫米),長頸鹿和大象的毛髮就比較粗了。美國加州大學的科學家們收集了不同動物的毛髮,並對其強度進行了研究。
他們驚奇地發現,隨著毛髮直徑的增加,毛髮的強度卻變小了,也就是毛髮越粗強度越差。大象的毛髮雖然比人類的頭髮粗六七倍,強度卻只有人類一半。
該研究發表在12月的《物質》雜誌上。
天然毛髮竟然越細越強
在材料學中,我們通常用強度來衡量一種材料的抗拉/抗壓性能,它表示材料在單位橫截面積下所能穩定承載的最大力,是材料的固有特性,與尺寸無關。
比如,我們用手拉一根同樣粗細的鋼絲和土豆絲,使同樣的力,土豆絲先斷了鋼絲沒斷。就可以認為,鋼絲的抗拉強度比土豆絲大。
鋼絲(左)和土豆絲(右)| pixabay,圖蟲
根據該標準,研究人員發現人類的頭髮強度很大,甚至與鋼鐵相當!
計算表明,500~1000根頭髮就能承載一個成人的重量。而正常人頭上有將近10萬根頭髮,加在一起可以承重5噸,足以吊起一輛大卡車!
即便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很容易發現,拔頭髮都是連根拔起,很少從中間斷掉,這說明人類的頭髮確實很強。如果將人的所有頭髮綁在一起用力拽,恐怕頭皮掀掉頭髮也不會斷。
毛髮強度啥決定?皮質層佔絕對主導
微觀來看,毛髮的結構都是多層次的。比如人類頭髮,就包含了角質層、髓質層、皮質層、微纖維蛋白、原纖維蛋白、多肽鏈等。
人類頭髮結構 | 百度百科
其中角質層又稱表皮層,從髮根到發尾如魚鱗狀排列,遇溫水或鹼時會膨脹。它幫助頭髮抵抗外來物理傷害,約佔頭髮總重的5~15%。
皮質層在表皮層內側,由蛋白細胞和色素細胞構成,是頭髮的主體,約佔頭髮總成分80%。它含有纖維狀的皮質細胞,使頭髮具有彈性和韌性。頭髮的物理和化學作用(比如斷裂、燙卷)都歸於這一層。
髓質層在毛髮的中心處,僅佔頭髮0~5%,主要起支撐頭髮的作用,對發質影響較小。
在所有層結構中,對動物毛髮的強度起決定作用的就是皮質層了。外面的角質層只是保證頭髮完整。
研究發現,當對較細的毛髮(直徑小於0.2mm)進行拉伸時,其皮質層內部的纖維主要以相互剪切滑移的方式破損,——這種方式通常能承載更大外力;而當毛髮較粗時,皮質層內部主要發生垂直斷裂,只能承受較小外力。
毛髮(皮質層)剪切滑移和垂直斷裂,前者可承受更大拉力| 作者供圖
科學家認為,這種差異是由毛髮中的缺陷相對於毛髮的大小而引起的。由於毛髮中的細胞排列並不完美(有缺陷),當毛髮較細時,缺陷相對於毛髮直徑的尺寸較大,就容易發生剪切滑移;而當毛髮較粗時,缺陷相對於毛髮的尺寸較小,從而更傾向於發生垂直斷裂。這就是為什麼毛髮越粗強度越差了。
一個插曲:野豬是朵奇葩
在本次測試的所有毛髮中,絕大多數都是越細越強。但凡事都有例外,野豬就是朵奇葩。研究發現,野豬的毛髮與大象粗細相當,但強度卻不到其一半,因為它的毛髮比較特殊,可能是為了方便人類吃的時候容易刮毛,裡面普遍存在很多孔隙,從而大大降低了抗拉性能。
野豬:聽說你要吃了我?| pixabay
天然毛髮強度突出,是仿生的好材料
科學家們為什麼要折騰毛髮?也是為了應用需要。
大部分動物毛髮的皮質層具有高強度的蛋白纖維,使其擁有與金屬相當的抗拉性能。如果能仿照天然毛髮的成分和結構,製造出足夠強度的合成材料,就有望在無毒無害、生物性穩定的場景下代替金屬,這在生物醫學中有廣闊前景。
此外,科學家們還發現,黑素體也會讓毛髮更強韌,因此深色頭髮(如黑髮)比淺色頭髮(如白髮)強度更大。這也是高強度合成材料的一個研究方向。
所以,你知道了吧?烏黑的秀髮有多重要